滴滴司機抽成有多高?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實名回答了

滴滴司機抽成有多高?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實名回答了

“抽成”二字,一直是外界對於滴滴這家公司的關注焦點之一。一方面,抽成與滴滴的營收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其也與萬千滴滴司機的營生密不可分,並進而決定轉嫁在乘客端的成本。可以說,抽成作為一箇中心命題,牽涉出行場景的多個主體。

滴滴司機的抽成究竟有多高?答案眾說紛紜。

4月22日,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在今日上線的“有問必答”欄目對此做出正面回應。陳熙表示,每筆抽成會因多種因素而發生變化。他還曬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滴滴網約車“賬本”,並指出,在成本與抽成之間仍有2%的差額。

抽成有多高?

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從先前的網約車大戰,到如今穩坐第一把交椅,滴滴的抽成提升十分顯著。關於此,司機端的司機體會最為深刻。與此同時,在滴滴內部,關於抽成似乎亦較有爭議。在今年年初宣佈高調“過冬”的同時,滴滴總裁柳青還提及“抽成”,稱管理層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會做積極探索,如何既能刺激好司機(主要涉及補貼),又能保證公平性。

在激勵與公平性之間,究竟滴滴司機的抽成有多高?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今年春節其間曾隨機採訪多位滴滴網約車司機,在其口中,滴滴的抽成大致在27%-30%,再加上5毛錢的“基礎信息費”。

不過,抽成比例也隨時間段變化而變化。滴滴司機蘇魯就曾對記者表示,白天抽成大概在30%,到夜間,這一比例將有所下調。

與司機30%的說法有所不同,2018年,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曾在內部信中表示,滴滴出行業務對應GMV的平均TakeRate(抽成)約為16%,絕大部分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

16%與30%,二者的懸差不可謂不大。

對此,在4月22日滴滴上線的“有問必答”欄目中,陳熙表示,司機的此種印象,主要是“和我們的司機賬單顯示不夠清晰有關”,關於此,滴滴網約車正在抓緊改善。

按照陳熙的描述,每筆訂單會收取不同比例的平臺服務費率(即抽成),主要受城市、訂單距離、時間長短、拼車與否等因素影響。

以2018年第四季度為例,他指出,這一時期滴滴國內的抽成率約為乘客實際支付車費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遠程調度費、動態調價、感謝紅包等費用,則與平臺無關,全額給予司機。

在此基礎上,陳熙表示,並非每個訂單均收19%,在此期間,費率高於25%的訂單和低於15%的訂單,各佔20%。其中,佔比較高的部分,“比較容易被傳播,使大家形成一個印象,以為平臺每單(或者平均)費率都是25%”,陳熙表示。

在2018年12月,滴滴宣佈向2.0時代轉變之時,將原快捷出行事業群與專車事業部、豪華車事業部合併,成立網約車平臺公司,並任命陳熙為負責人。

彼時,易觀汽車與交通出行分析師孫乃悅曾對記者表示,實際上,調整側重安全、業務合規,包括升級安全管理體系,將網約車、專車、豪車合併,都是公司便於網約車合規化管理。

滴滴“曬出”網約車賬本

值得注意的是,陳熙此次曬出的網約車“賬本”。

滴滴司機抽成有多高?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實名回答了

根據這份賬本,2018年第四季度,司機獎勵、業務經營成本、納稅、支付手續費等三項,分別佔總流水的7%、10%、4%,其總和為21%。相較之下,抽成則為19%,因此,網約車業務虧損為2%。

對於業務經營成本,陳熙指出,主要包括技術研發、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線下運營等成本。

記者注意到,除去基本的業務經營成本,實際上,滴滴的主要支出則用於滴滴司機獎勵。業內人士指出,在合規化穩步推進的背景下,大量不合規司機、車輛被清理退場,因此對於司機的爭奪則成為平臺間的暗戰,爭奪的方式則主要在於補貼。

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今年春節期間,一位滴滴司機收入截圖在網間流傳,圖片顯示,該司機每月光補貼/衝單獎,就在5千元左右。彼時,滴滴官方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圖片屬實。

滴滴司機抽成有多高?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實名回答了


滴滴司機抽成有多高?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實名回答了

補貼之下,終究多出2%的虧損。對此,陳熙坦言,“滴滴需要從之前融資獲得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彌補”。

滴滴還有多少錢可燒?

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自誕生之初,就似乎被貼上“燒錢”的標籤。正如陳熙所說,“目前現實中,虧損仍是整個網約車行業的普遍現象。”

作為資本的寵兒,滴滴的投資人名單即使一張A4紙都裝不下,還有多少錢可燒呢?

華平投資董事總經理陳偉豪近期在接受《財新週刊》採訪時曾表示,滴滴最大的優勢不在於技術或業務模式,而是資本,“滴滴手上還有100多億美元可以用”,成立六年來,滴滴整體融資額已超過350億美元。

如此算來,似乎滴滴已“燒去”200多億美元。今年年初,也有媒體報道,2018年全年,滴滴持續鉅額虧損達109億元,同時,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彼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滴滴方面求證,滴滴未就此事給予回應。

倘若該數據屬實,按照第四季度各項業務的比例換算,滴滴在2018年網約車業務虧損大致為32.3億元,而2018年其全年抽成總和則超過300億元。

就網約車業務的虧損,陳熙坦言,目前,滴滴離“精益創業”還有相當距離。而作為一家企業,虧損的狀態無法長期持續,否則,“總有一天會因為資金消耗完而不能繼續正常運營”。他還提及,在網約車之外,滴滴也有一些新業務正處於投入期,這也會加大滴滴整體的虧損壓力。

羊毛出在羊身上。業內人士指出,在虧損、合規的雙重壓力之下,未來乘客或將分攤部分網約車的成本。也因此,滴滴或有漲價的可能,畢竟,同屬共享出行賽道的單車,近期已集體漲價。

與此同時,滴滴的一大現金“奶牛”——順風車業務重新上線的可能性似乎也日益增大。4月15日,滴滴順風車新任負責人張瑞發表公開信,就兩次惡性事件再次致歉,並指出五大改進措施,似乎意味著順風車恢復上線在即。對此,滴滴官方雖隨即予以否認,稱暫無上線時間,一時間仍舊引發外界無數猜想。

究竟網約車如何實現陳熙口中的“可持續的發展”,順風車又是否上線在即?記者將對此保持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