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去餐館吃飯,買了一碗米飯可以免費續,為啥在北方餐館,饅頭,餅之類不能免費續?

菜糰子觀世界


作為一名出生在南方,工作在北方的人來說,我對於這個問題,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簡單說說

首先說說我們南方這邊的餐館,說實話現在在我們南方這邊的餐館,不管是大大小小的飯店,還是星級酒店,確實如題主所說的,米飯可以免費添加的,也就是隻收第一次米飯的錢


之所以米飯可以免費添加,一來米飯是我們南方這邊的主食,二來米飯的製作比較簡單方便,像那些餐館飯店每次蒸米飯的時候,多是幾盤幾盤一起蒸的,有時候多的一天多用不完,所以對於米飯就可以免費添加了

在來說說北方這邊的餐館,就拿我工作的地方一家北方小飯館來說說,我每次去吃飯的時候那些餅呀,饅頭多是明碼標價的,也就是你吃一個要付一個的錢,沒有免費在給你的事情了


之所以餅和饅頭不能再次免費提供,一來是那些餅和饅頭的製作方法要比南方的米飯複雜的多,技術要求也比製作米飯要高上不少

二來就是製作餅和饅頭太麻煩了,要是免費提供的話,肯定會有損失的,所以就不可能出現免費在給你提供的事情了


街角美味


因為北方人吃的太多了!

我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一個經常出差去南方的北方人,一個很正常的體型嬌小的北方女人,要大聲的告訴南方人,你們的菜量實在是實在是太少了,所以米飯管夠是沒用的,誰好意思吃那麼多碗白米飯啊!

這就是滿滿的套路,明知道我們北方人吃得多,就拿白米飯誘惑,我們又很好面子,不好意思只吃白飯,而且白飯也不好吃,為了填飽肚子不想家,



只好把那一點點量的一個菜又一個菜的多點嘍,這樣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太狡猾的南方人!


我的房子我做主


那一年,單位組織去華東五市旅遊。在當地找的旅行社,管吃管喝管住管車管門票每天一百元。

記得第一次,中午飯是十人一桌,十個菜,米飯管飽。因為勞累,再加上吃飯有點晚,人餓的很了,還有北方人飯量大,菜還沒有上,有的人就已經吃了四五碗了。

我們一共五十多個人,吃的飯店米飯屢屢告急,也引得飯店工作人員寡目相看,瞠目結舌,似乎看什麼怪物一樣的看著我們。

南方的飯店不供茶水,我們只能喝飯店撈米飯的湯。每次撈完一波米飯,鍋裡的湯就被我們一掃而光。

晚上,賓館管飯,因為人多,餐館盛不下,我們幾個人被安排到小餐廳吃飯,那是用電飯煲蒸的米飯,一鍋不夠,又蒸一鍋。到第四鍋時,服務員不幹了,說時間太晚了,她們要下班。可是他們的承諾是米飯管飽,又不好硬走,只得給我們交涉:米飯錢,她們替我們掏了,讓她們早點回家。

我們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人,就按全價付了款,讓她們走了。

其實,南方的米飯管夠,是根據南方的飲食習慣決定的。南方人飯量小,米飯吃的少,菜餚來吃飽,所以米飯管飽也是吃不了多少的。而北方人呢,菜餚要的少,大米來吃飽,所以大米飯就要多吃很多。所以,如果南方的飯店開在北方,他們也是不會米飯管飽的。

如果北方人也和南方一樣,餅,饅頭等主食免費續的話,那這些飯店就不會有幾個能維持一年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先講個親身經歷的事,一次在成都,看到另外一桌坐的一個進城找活幹的農民工,問老闆:飯要錢不?老闆說:不要!又問:泡菜要錢不?老闆說:不要。那老闆,給我來碗飯,再來份泡菜。老闆一下楞了……但還是把飯和泡菜端了上來。後來,這個老闆生意越做越好!另有一次還碰到這個農民工兄弟,只不過點了一份回鍋肉,一碗番茄煎蛋湯,還喝了一瓶啤酒。

南方餐館主要賺菜錢,酒錢,飯管夠,有時飯還是自己打,敞開吃。這也是一種經營策略吧。

北方面食,餅,在很多時候相當於菜了,所以收錢也是很自然的。



盤今一株草


因為南方人做生意看長遠,北方人做生意看眼前!北方人做生意來一次不剁你一次就覺得自己吃虧了。例如北方很少有餐館會發優惠券。你讓開個發票他都心不甘情不願!有次和朋友去吃燒烤,四個人,車上剛好有一箱啤酒,就帶下車了。一個小攤點,老闆看我們帶了酒,直接說:我們燒烤沒有利潤,全靠酒水賺錢,不能帶酒。我們說喝完這一箱,餘下的到你店裡買。老闆不同意....結果我們在另一個連鎖餐館消費了500多。最重要的是:我們四個人,再也沒去過這家燒烤店,別人叫我們吃燒烤,我們自己不去,也會勸別人不要去...


貴族公爵1


你先對比對比南方人的飯量跟北方人的區別再說吧,你去上海看看他們吃飯,吃菜的盤子,碗多大,你心裡就有數了😂😂

我在上海待了一年,在外邊吃飯從來沒吃飽過,也就週六周天回住的地方自己炒菜做飯才能真正飽一頓,在南方也就東北菜館量比較足,能讓你盡情發揮,其餘南方菜館根本不飽,每次去吃頂多三碗米飯,多了自己還不好意思,關鍵是真不飽啊。

有次跟同事去吃飯,六個人都沒敢喝酒,在哪裡等菜,上一盤,一人一筷子都快夾完了,上最後一個菜,前邊都吃光了,幾個人都沒吃飽,又換別地方吃的


大鞠


東北也有米飯隨便吃的餐館啊,各種燉肉館基本都是米飯管夠吃,有些麻辣燙的饅頭也是管夠吃,以前去南方吃飯,確實每一家飯店都有木桶來盛飯,滿滿一桶的飯卻沒有幾個人喜歡吃,因為吃的不習慣,這種餐米是秈稻,黃河以北大部分都是粳稻,長江以南大部分是秈稻,秈稻米粘性較差、粒型長而窄;粳稻米性粘、米粒短而圓。

喜歡吃東北大米的朋友,無不為那唇齒留芳的米香所陶醉,燜飯時候鍋裡散發出來的蒸汽會有米香味,甚至會滿屋飄香。剩飯打開電飯鍋後也會有香味,熟後香、甜、軟、糯。米飯有彈性,米飯泛著油光而且不沾碗,剩飯不回生,米飯透明發亮,東北大米的口感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香、甜、軟、糯。來一碗紅燒肉、燉牛肉、燉魚的湯攪在大米飯裡面,別提多香了。


在南方去餐館吃飯,買了一碗米飯可以免費續,為啥在有些北方餐館,饅頭,餅之類不能免費續?因為成本的原因吧,東北好一點的大米要3元錢一斤,米麵油在東北價格和菜價都是差不多了,很多老闆原來開飯店都是免費續米飯,後來發現實在是供不起了,寒冷的東北食量也是驚人的。要是餓急眼了,我自己都能吃兩大碗米飯(二兩以上的),吃飽啦才有力氣抵禦寒冷啊。


東北人無肉不歡,大家都是食肉一族,所以瀋陽有好多家風味燉肉館,消費20-30元,有些地方大米飯管夠吃,有些地方免費續湯,要是趕上能吃的食客,真是一碗肉湯吃三碗米飯,不知道您一頓飯能吃幾碗大米飯?



遼瀋美食


我是四川人,不過經常到北方出差。說點南北差距。

吃麵,不僅四川人,幾乎南方人說吃麵就是很單純的吃麵,其實就是換換口味,畢竟俺們以米飯為主。結果初到北方時,要了一碗麵,然後服務員問,要什麼小菜?結果被問得莫名其妙,心說吃碗麵還要什麼菜?後來才懂,北方把面當飯,是要配菜的。

餐巾紙 這個幾乎所有南方地區都是免費提供,北方要購買。

米飯,北方按碗算,一碗多少錢。南方不存在,飯管飽。

分量上說,北方實在點,南方假一點。譬如點個涼拌肉,北方几乎實打實。南方這邊花架子多,看著一堆肉,其實下面全是黃瓜。

還有,北方人實誠,點菜多了他會提醒,怕你吃不完白花錢。南方這邊恨不得你把招牌菜從頭到尾點一遍


善良之子86


那麼多回答的沒有一個在點子上的,南方北方我都待過,為啥南方很多地方米飯隨便吃?說一下南北方飯菜的差距,頭條裡面很多旅遊類跟美食類的自媒體創作者,尤其旅遊創作者會把每一個菜的價格都跟大家說一下,大傢伙可以自己去分辨一下南北方飯菜的差距,同樣的菜,南方的菜量只有北方的一半,而價格是差不多的,作為北方人的我來說,南方的一盤菜只能夠吃一碗米飯,那再吃第二碗就要加菜。北方呢?如果是朋友之間聚會的,十有八九是不吃主食的,只吃菜就能吃到飽,而單純的吃飯不喝酒,在北方一個人吃飯一般要一個菜倆饅頭(一塊錢倆的),就會吃飽,菜絕對吃不了


我是南哥吖O


Hello,大家好,我是專注美食與生活的晶城浪哥,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美食和生活中的一些樂趣。

<strong>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也來提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南方餐館吃飯餐巾紙是免費使用的,而在西北或者北方餐館吃飯餐巾紙要收費呢?其實,仔細想一想這兩個問題是一個問題。

我認為是有以下三點原因:

1、地域不同,風氣習俗不同。

不考慮價值方面原因,南方續米飯免費,北方吃饅頭和餅收費,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地域原因決定的,那一片,或者那個地方都是這樣的,它也就這樣了,就和餐巾紙一樣,食客使用餐巾紙才用多少?而且在我們免費範圍內的人覺得餐巾紙還要收一塊錢簡直是不可理解(當然我們這邊是小餐館免費使用,稍微有點格調的地方也是收費的,但是北方和西北小飯店都是收費的,比如麵館),所以我覺得首要原因是因為地域不同,風俗不同導致的。


2、價值觀念決定。

我呢其實是屬於偏北方人,所以我個人理解北方饅頭和大餅收費是因為饅頭和大餅在我們北方人看來價值要高於大米。大家應該能夠知道,相比較而言,北方種植水稻要遠少於大米,我們平常在家吃的就是饅頭和大餅,在老家裡,吃一頓饅頭和大餅其實也還是蠻不容易的,製作大餅和饅頭花費的時間和功夫要遠大於用生大米做成的米飯。雖然現在製作饅頭大都已經機器化了,但是那種原始情愫卻沒有改變,內心還是認為大餅和饅頭的價值要高於一碗米飯,所欲收費也就很合理了。


3、南北方飲食習慣不同。

大家也都知道,南方人的飯量比較小,不論男女,一般情況吃一小碗米飯就飽了,而在北方呢,毫不誇張的說,有很多人可以吃五六塊大餅,五六個饅頭,如果老闆都免費的話,那不得賠本了?我作為一個靠近南方的北方人,去河南看河南人吃飯,都嚇的不行,他們吃那一碗燴麵,我是遠吃不了的,說實話,看著就害怕的感覺,但是他們卻能很輕鬆的吃完,這就是飯量上的差距。



總而言之,正是因為南北方地域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和飲食習慣不同才導致出現題目中的情況,當然了,如果我們去外地出差或者旅遊業一定要入鄉隨俗,不能用自己的觀念去做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我是晶城浪哥,喜歡我的可以關注我哦,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