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不去吃席,為啥?

新大風歌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上客不用顧金羈,主人有酒君莫違”。這是古人宴客的邀請和期盼。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村裡有人家裡辦事宴客了,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到那裡可以撒開膀子吃個歡快,其中讓我現在都欲罷不能的便是陝西大燴菜了,雖然日子也比小時候好多了,想吃什麼就可以買什麼,但是坐席也總是吃不出來以前坐席時候的味道了。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以前吃席的時候,一個村子可能出動大半個村的人,吃飯時需要排隊等候,有的老太太三五成群在一旁邊聊天邊等候,有的坐席之後,給自家沒坐席的孫子媳婦匆忙夾一個肉夾饃或者米夾饃塞兜裡後才開始動筷子。可是前段時期去吃席面,發現滿滿一桌子菜最後剩餘的也好多,吃席面的人也沒有以前那麼多了。聽主家說好多人都是隨了份子錢人卻並未到場。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冷席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農村辦酒席用村裡人幫忙數量減少導致。

以前村裡誰家宴客,幾乎挨家找人幫忙,你家出個鍋,我家拿個盆,幹活鄰居全家都前去幫忙,年輕的端盤子,年紀大的燒個火,婦女擇個菜給灶頭師傅幫個灶,吃席的時候自然也是全家老少一起上陣。現如今農村辦宴席只要掏錢,一個電話打給服務隊完全解決了鍋碗瓢盆,幫灶做飯等事情,每家都會隨禮,最後派一個代表去吃席。再加上農村人都忙著去城市賺錢了,農村剩餘的人口除了老弱病殘孕,幾乎很少看到年輕人,有的老人牙口不好,嫌棄吃席費勁也就不去了,吃席的自然也就變少了。

二,農村生活水平增強導致。

以前缺吃少穿,平時不捨得吃喝,一頓席面的油水可以撐上一兩個月,席面對人的吸引力是極大的,像我小時候,只要聽說誰家家裡辦事,就跟著父母屁股後面要去大吃一頓,四涼八熱加一湯一飯,這種席面大人也很期盼,更別提小孩了,這是改善生活的一種途徑。現在家家也不缺吃短穿了,想吃什麼平時自己也能辦到,席面對於人們的吸引力並沒有過去大了。另外,現在辦事一般都上飯店了,在飯店吃席自然沒有以前農家人自個家裡宴客的那種氛圍了,參加宴席的人隨便夾幾口匆匆了事。

三,生活節奏快導致。

農村人注重面子,辦事時如果家裡人多熱鬧非凡會覺得自己倍有面子。以前人們除了農耕農忙時節沒有時間,平時都有大把的時間消磨,所以,村裡人家裡辦事一般都放在農閒時節,這樣前來幫忙的人就比較多,也顯得家裡人氣較旺。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人們的生活節奏都變快了,更加註重自個兜裡有沒有錢,機械化作業,農忙也沒幾天,平時能出去打工的都都在外忙著賺錢,閒人較少,家裡宴客時,多數人會因為工作而走不開,只能禮到人不到。

四,互聯網發達隨禮更便捷導致。

以前主人家辦事,需要找人親自登門拜訪下請帖,人們接到請帖之後,隨禮要麼自己親自登門拜訪,要麼找人稍到主家手裡。可是隨著互聯網的發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了,辦事的人多以微信,電話,短信通知宴客的消息,隨禮的人也多通過微信轉帳,支付寶轉賬等方式,關係好點可能會親自上門參加宴席,關係差點的索性就禮到人不到了。

五,人變懶所致。

不可否認,現在的人沒有以前的人們勤勞好客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因為工作,交集等原因越來越淡漠了,有事的時候相互聯繫一下,沒事的時候可能消失好長一段時間。就拿走親戚這個事情來看,以前我們這的人一年幾乎要走好幾次親戚,過年,元宵,追燈節,農忙過後,端午節,中秋節,追九月九節等,較為重要的親戚都要相互走動,現在幾乎也就春節和中秋走動一次,其餘時間都是各忙各的。生活節奏快是一方面,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人變懶了,懶得跟親朋好友在現實中交流了,多數空閒時間可能用在了手機和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

總之,吃“冷席”並非是一種怪象,而是人與人之間親情友情淡漠的表現,是時代發展的悲劇,存在的怪象應該是多數人在互聯網裡面和陌生人聊的熱火朝天,在現實生活中埋頭看手機沒注意到早已與親朋好友擦肩而過了。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大伯手裡拿著一把寫著名字的紅包,看著好幾桌空席,小聲嘀咕:現在的人都怎麼了,禮金都給了,席面也開了,怎麼就沒人來吃呢?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對於那些碎完的玻璃,拿回去翻修,的現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


一點三農


我給你講講為啥冷!我只代表遼寧,先說說我們這都幹啥需要隨份子,擺酒席,1結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壽,66大壽,80大壽,5高考,6當兵,7家裡開業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開業一般爸媽都在家旁邊飯店擺桌,8蓋房子,孩子買樓房了,我可能還有不知道的就說這些吧、每一家還不一年有那麼一回事、全村好幾百戶、你就聽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誰家辦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後來在村裡大喇叭直接喊誰誰家辦喜事,現在農村都哎聲遍地哪還有心情吃東西、一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隨禮20000元、一年種地才幾個錢、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圍人都不待見你、農村人觀念偏執、都怕自己家有個啥事沒人捧場、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沒人來抬不得讓村裡笑話死、所以咬著牙,有那種沒辦法家裡就是沒事的咋辦、把門框換個新的、擺桌、還有一件事情是真實的,有一家老母豬下崽子,放炮擺桌!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沒辦法啊都是逼的、村裡有個人,為人特別會來事,那是各家辦事情都找他做主持,這個主持能說會道、他自己家也蓋了倆房子,人緣好啊,擺桌收了二十萬左右,收玩了倆口子在家數錢高興,村裡人茶餘飯後議論也是人家厲害、後來每年的每天他都在還禮、這一年他兒子結婚,又輪到他擺桌了、好一頓宣傳,這一下接了26萬,等沒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從此打電話不接人也聯繫不上了、後來知情人說、他真的玩不動了,才選了這個路、!農村啊!不容易!





財神1449316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隨完份子不去吃席,為啥?

在農村很多人就喜歡無論大小事都要擺上幾桌,祝賀一下,但有些酒席純粹擺著好玩的,我隔壁村就還真有人因為拿到駕駛證請親戚朋友過來喝酒的,這人可以說真的是無聊到蛋疼,不過據說考駕駛證的錢通過這種收份子錢的方式給賺了回來😂,這世道什麼人都有!


這幾年農村確實也發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酒席,有的就像我上邊所說的那種,考到駕照請席吃飯的,還有孩子考上大學也請席吃的,還有住新房子請席吃飯等等,其實這些目的不就是為了賺份子錢嗎?說實話這樣亂七八糟的酒席不去也罷,首先浪費個人時間,還得花錢,吃的東西又未必好吃。


但是阿軍對有兩種酒席可能就會去,不過也要看對方跟我的關係是怎樣的,結婚會有選擇性的去還是不去,但份子錢一定會到位,還有一種就是喪事,這個對去世人的一種尊重,最後一個就是老人的大壽也會隨禮,這也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

有的時候被人請到一些較無聊又還浪費時間的酒席,為了彼此之間留點交情,會隨禮但不去吃也很正常,也不是說一定隨禮了就要去吃,說真的還不如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放在工作上,賺多點錢。

以上是阿軍個人對本問答的看法,隨禮這東西不熟沒有太多交情的朋友,就不要隨便出份子錢了,他們的目的不是請客吃飯那麼簡單,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有這樣行為的朋友,不要也罷。賺錢雖然要靠點手段,但這種賺朋友親戚錢的手段還是少用的好,免得以後親戚朋友都離你遠遠的。

鮮果農阿軍


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一是大家對大魚大肉都免疫了,甚至看見會反胃,並沒有對吃酒席有任何的期待,城市裡的酒宴有時候都坐不滿人,更別說農村的酒席了。記得小時候,我老家吃流水席,如果不早早在吃酒席的人後面站著排隊,根本就吃不上。酒席上的燒白,粉蒸排骨,還有燉小雞等熱門菜式,均都是一端上來就被大家三下五除二夾沒了。老一輩的人特別喜歡吃喜宴上的喜沙,就是五花肉切片裡面再夾點紅糖,下面墊點糯米,特別甜膩。現在大家平時都吃比較油膩,大魚大肉都吃慣了,所以對酒席上的一些熱門菜式都沒有多大期待。

二是現在大家都比較忙碌,辦酒席的時候大都是禮到人不到。或是微信支付寶轉禮金,或是讓人幫忙代給禮金。



私塾中人


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吃酒席,那時候吃酒席吃得不僅是美食,還有熱鬧。說個不怕大家笑話的,我那時候最大的夢想,不是考試拿第一名,而且最好村裡,親戚裡每天都有人辦酒席。這樣就可以天天吃酒席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因吃酒席而向老師請假的經歷,反正我是有的,哪怕是期中考試,都會請假去吃酒席。那時候,通訊不發達,加上學校管理不嚴,還真讓我曠課,事後補假成功了。

當我們長大之後,越來越不喜歡去吃酒席了。甚至會有反感的想法。不知是因為現在的美食不如過去那麼美味了,還是因為心境發生了很大改變。

先說,村裡家族兄弟間的酒席。這是我最不喜歡去的。首先,村裡家族酒席,既要給份子錢,還要去幫忙幹活,從早忙到晚。

村裡辦酒席,東家為了省錢,我這邊辦酒席請人幫廚的話,費用是很貴的。這筆錢省下來,差不多夠三分之一的酒席費用了。

一直以來,村裡辦酒席都是村裡同族兄弟們互相幫忙的。過去,我幫了大家,現在大家來幫我,天經地義,誰也不想多花錢去請外面的酒席公司。

由於,現在村裡人變少了,而且多為老人小孩。這辦酒席的時候,大家要幹得活變得特別多。我深有體會,每次辦酒席,我們家族兄弟的,都是要參加三天的。這三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累得腰痠腿抽筋。有兩次,累到根本就沒心情去吃酒席上的美食。

所以,我特別害怕村裡家族兄弟們的酒席。

至於親戚的酒席,會好點。作為客人的我們理論上,是不用動手幫忙幹活的。但是,也有例外。

我有一個姨和我媽是嫁到同一個村的。我們兩家是屬於同家族的成員。每次去她家吃酒席時,既要準備作為兄弟間的份子錢,又要準備作為親戚的禮品紅包,又要像同家族人一樣,要從早幫忙幹活到晚上。


在別的親戚家吃酒席,也有要幫忙幹活的時候。前面說了,現在農村裡,幾乎很多村子都少人了。辦酒席時,常常是人手不夠的。作為親戚來吃酒席的,大家看到後,不少人都會自覺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活,好讓酒席順利進行下去,早點吃飯。

當然了,作為親戚去吃酒席時,需要幫忙乾的活不多,不像同家族兄弟酒席那麼忙。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怕去吃酒席,很多人隨禮完就走人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現在大家生活變好了,酒席上那些美味食材,自己在家裡也可以經常吃,不像過去那樣在乎了。

反而,很多人害怕酒席上的菜餚,過於油炸熱氣,也害怕酒席裡的各種應酬,要喝酒抽菸啥的。

現在的人,都比較注重健康保養,已經不喜歡酒席上那些油膩熱氣的食物了。


2:像我前面說的,現在農村裡因為人少,幹活的人手不夠,去吃酒席很可能是要幫忙幹活的。

為了吃一頓美食而忙活很久,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隨機後就走,不願意多呆。

3: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到城市裡工作了。如果歸農村吃酒席的話,要抽時間請假,然後做車回去,吃完酒席再坐車回城市。

這裡面,請假是要損失工資的,坐車回鄉下,是要出車費的,而且路途勞累。吃一次酒席,不僅要給份子錢,還有付出額外的成本。

現在移動支付那麼方便,用手機隨機一個份子錢,禮到情誼到,再多說點好話,親朋好友也不會怪罪。

於是很多人就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大家覺得,現在冷酒席的現象,還有啥原因呢?


村哥小凡


在農村娶媳婦聘閨女,小孩子過生日,老人做壽,親朋好友都要前去隨禮祝賀,主家也要設宴款待一番。這也是親戚走動,互相親近,增加感情的一次機會。人們都樂於此事,可現在出現了只隨份子不赴宴既冷席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散人覺得可能有一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 過去隨禮湊份子是出於幫助

記得小時候,有親戚婚喪嫁娶什麼事,母親就蒸好多饅頭(我們老家叫饃饃)帶著。帶多少也是有規定的,根據親戚遠近而帶的數量也不一樣。母親這一輩的叫食盒,論個不論斤,具體多少個記不得了。我們下一輩的成家立業的叫誇盒子,數量減半。有專門盛饅頭的籃子,也分大小。後來演變成有帶油條的,有帶掛麵的等不一。有的親戚實在,蒸的饅頭就大,有的親戚刻薄,就蒸的個小,反正路數量不論斤兩。有的為此還鬧意見生氣。



散人覺得那時人們的糧食都不夠吃的,遇到個大事小情的,親朋好友都去了,糧食又沒那麼多,辦事都用了,以後的日子怎麼過?所以就都帶吃的,你隨錢也沒地買呀,這是在互相幫助。隨著社會的發展,糧食充足了,慢慢的改成隨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二 人情世故變薄了

人們都說城裡人沒有人情,那是為什麼?因為城裡人富裕,關起門也能過日子。在農村可不行,從事農業生產,需要的農具又多,人們日子過得又緊,不是每家每戶都能把農具制全,都要互相借用,你來我往,互相幫忙,隨份子去做席也是一個親近的機會。往往鄰里之間親戚之間有隔閡的,通過這些大事,做席赴宴就解決了。

現在不同了,人們富裕了,改制的農具也制了。不能說萬事不求人,相對來說比較少了,這樣來往也就少了,人情世故變薄了。

三 人們忙了沒時間了

過去,農村人除了從事農業生產,別的沒什麼事幹,就是幹個買賣也不會走多遠。現在可不同了,幹農活不是主業,到外邊打工做買賣倒成了主業了,一年四季不著家。天南海北的到處跑,真的沒時間去參加宴席。可是情面不能沒有,也就隨個份子了事,人不到禮到。

四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

過去人們生活水平低,一年到頭也吃不上頓好吃的,走個親戚做個席,也能改善一下生活。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白麵大米吃個夠,隔三差五買點肉,細菜農村集市也有賣的,也是一年四季能吃生,也就不湊熱鬧了。

人不到禮到,人情面子不能丟了。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冷席現象。


棗廬散人


過去,在農村要說誰家有喜事,只要是沾的著的,都會去湊個熱鬧,上午幫忙預備酒席,中午七八個人湊成一桌,喝點小酒樂呵樂呵,當時攀比的情況很少,婚禮前三天也就是上兩個涼菜,炒個豬肉白菜,煙不超3塊、酒不超10塊,一些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就準備點涼菜也沒人抱怨,只圖熱鬧,前些年的份子錢也就是個形式,我們這的爺爺奶奶給個5塊,嬸孃叔伯給個3塊,平輩的哥嫂大多1塊5毛,可以說隨份子只是一個儀式,聚在一起熱鬧才是最重要的。

可近些年農村生活節奏逐漸加快,這種大鍋菜形式的婚禮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酒店婚禮,就檔次而言,酒店所提供的飯菜絕對比農村大鍋菜要豐盛很多,婚禮儀式也要唯美許多,按理說檔次提高了,參加婚禮的朋友應該更過才對,可事實卻正好相反,我最近參加的幾場婚禮都很冷清,大多都是露個面留下份子錢,就找藉口離去,有的乾脆拖人將份子錢帶去,自己連面都不漏,這種情況就是農村最近興起的“冷席”怪象,並表示農村人情味淡了。

其實並不是人情味淡了,而是人們向“錢”看了,隨著農村彩禮的偏高,和生活成本的加大,很多農民都是身兼數職,一些工廠規定一個月必須上滿28天才有100塊的全勤費,為了錢婚禮也就錯過了。而那些工作時間比較靈活的村民,也會因為飯菜口感問題,交通問題造成不能全部到場,可以說婚禮冷清是多方面的原因。

不過在農村有一種人辦婚禮是絕不會出現“冷席”的情況,這種人就是有些權勢的人,很多人出於“巴結”的心裡,平時就小禮不斷,有喜事了更是人到禮到,禮物還特別豐盛。

其實不管是外在因素的脫不開身,還是主觀意識的願意參加,都是圍繞一個“錢”字在賺,工廠打工為了賺錢,討好權貴為的也是將來經濟回報,只能說這是完全符合社會規律,城市跟農村逐步接軌,想要家人在外得到尊重,父母年老能不為錢發愁,可能向錢看是唯一出路,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看問題,只對事實評說,這裡是朋來有話說,再見。


朋來有話說


說說我們那裡吧,河南南陽的,農村,我們這裡是有這種情況的,在我們家就有過這種情況

現在農村大多數是老人在家,看孩子,看家,種地,家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種地從播種到收穫都是機器,雖然說一年到頭不掙啥錢,但畢竟人也不費多大事兒,所以也在種。家裡收入主要來源於年輕人打工,年輕小兩口子出去南方打工,一年也得掙個十萬左右,所以現在我們那裡家庭條件都相對於以前,好了特別多,房子有了,車好多人也有了,手裡還能有點閒錢,平時沒事幾個人,或者家人都會去鎮上飯店去吃飯,吃的比坐席時候還好,所以坐席有時候也不稀罕去,稍微有點事就不去了,沒事了才會去吃。去的大多數也都是年紀大的老人。

平時逢節假日,年輕人回來了,有的也不喜歡去湊那個熱鬧,常年不在家,遇見人也沒那麼親了,見了長輩了一遍一遍的被問,在哪兒打工啊,一個月掙多少啊,乾的啥活啊,問完一群老太太在那兒閒扯,互相交流一下信息,攀比攀比,誰混的好,誰混的不如誰呀,說說別人閒話。所以年輕人不願往那些個場合去,但最基本的禮儀還要有,禮該上還得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樂多08


我家也是農村的,家裡遇到大事小情的也會隨份子,關係特別近的不去吃飯人家還不高興呢,所以我也是勉為其難地能去就了!關係遠的給了錢就不去吃飯了!

這是為什麼呢,說出來可能大家覺得我會有些嬌氣,可我的感覺確實如此呀。一般情況下桌席還算豐盛,飯菜跟大飯店的種類也差不多,但就是感覺磨磨唧唧的沒有食慾,通常他們都會在桌子上面蒙一層塑料布,很薄很薄的那種,風一掛就呼呼的飄,不僅如此,把炒好的菜裝在盤子裡怎麼就不能整整齊齊呢?非要湯啊水兒啊整的哪哪都是,看著邋里邋遢沒胃口!好吃不好吃的也得利索點啊!

還有農村人習慣太不好了,有的時候你還沒有吃完飯,就有人來遮盤子裝剩菜,準備拿回來,然後也會問你帶不帶,什麼人呢,怎麼也得大家都吃完飯再說呀,真是反感。

所以呀,現在一般情況下給了錢你的心意也就到了,飯吃不吃也無所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