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送孩子去輔導班的家庭都是什麼樣的家庭?

彼得媽的王國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不送孩子去輔導班的家庭,我忍不住要給點讚了,當然這樣的孩子會有一個比相對於上輔導班孩子的同齡人幸福的童年。家長不讓孩子上輔導班,通常這樣的家庭是家長特別的有自己的主見,且能夠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絕對不隨波逐流的父母。仔細分析,大概為如下:

第一:這樣的父母本身在自己的行業非常的成功,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堅持,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至少有一方是行業的精英,一路有自己的看法,也懂得自己的努力。通常內在沒有太多的焦慮。對於孩子,他們會有自己的看法。

通常這類家長不是不培養孩子,而是更有高度和前瞻性,盯的焦點不一樣,絕對不會把培養孩子的焦點盯在學習上,也絕對不會隨波逐流的去讓孩子上輔導班,這類家庭可能會提前,然後對於孩子的發展會看的更長遠。當然,通常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不會太差,一定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第二:孩子成績特別優秀的家庭也不會送孩子去輔導班。孩子習慣好,成績優秀,根本不需要補。

具一項統計,5%-10%的優秀孩子,是從來不補課的,靠補課是維持不了孩子真正的優秀的。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偽”優秀,自然不需要去上輔導班。當然這類家庭是最幸福的。

當然,據說每年的高考狀元是從來沒有上過輔導班的。

當然:孩子除了天生優秀以外,絕對是家長在早期做足了功課,孩子得到很好的啟蒙,且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許多持“讀書無用論”的家庭。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一些人憤世嫉俗,認為孩子成功或者將來發展一定不是靠讀書的。所以,既然“讀書都無用了”,何必再花那心思,再花那麼多的錢去給孩子報輔導班。

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從小到大讓孩子上那麼多輔導班,交那麼多的贊助費幹嘛,這樣孩子未必會有好結果,不如把錢省下來,將來給孩子作創業用。至於讀書這事,孩子順其自然把,你能夠到哪裡,我支持你到哪裡,輔導班就別讓了。

第四:對孩子教育部重視,也沒有較強的教育理念,家長整日忙於生活的奔波,而對孩子有所忽略,更不會有比較長遠的規劃,基本孩子屬於自身自滅的狀態吧。

這種情況的家庭父母通常比較忙,也比較辛苦,或者說是比較安於現狀,周圍的圈子也是這樣的情況,家長也不會也這樣的意識。基本停留在“孩子能吃好,能夠健康”就好了。

既然沒有理念,自然不會覺得上輔導班很重要,幹嘛要送去輔導班,花那錢幹嘛呢?

第五:周圍就沒有輔導班,怎麼上輔導班呢?這樣的家庭自然不送孩子去輔導班。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比較偏遠的一些城市或者鄉鎮,輔導班不興盛,大家也沒有意識,甚至想上輔導班也上不了。還有就是大家理念都比較單一,肯定不會千辛萬苦的要讓孩子上輔導班,另外他們也不覺得孩子需要上輔導班。

大家都不上啊!

<strong>總之:不上輔導班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環境,上輔導班的家庭也各有各的理由,但是總繞不開一點:孩子成績不好或者孩子成績還不夠好,一定是盯著孩子成績的,或許有的家庭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家長過於焦慮,大家都在上,我不上不行啊!於是為了有這樣的安慰,拼命的去送孩子上輔導班。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輔導班呢?

沒有絕對的需要或者不需要,可以肯定一點的說:“輔導班絕對是應試教育的”,所有教學都圍繞著考試,圍繞著學習成績來的,至於對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幫助,沒有真正可以評估的標準。但是過量的傷輔導班,孩子大量的業餘時間唄佔用,孩子身心壓力增大是大家公認的一個結果。

具體情況家長具體考量,不過我建議家長放寬對孩子的評估,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對於教育孩子,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要看到孩子的優劣勢,多元智能化的標準去評估孩子,小學發現優勢,彌補一些劣勢,適當的去培養優勢,初中和高中就可以著重發展優勢,開始給孩子做一些職業規劃,學業規劃,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樣孩子一生會走的非常好。

學習考試畢竟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學校教育畢竟只是孩子生命的一個階段,擁有學習能力才是王者,只注重成績一定會吃虧的。

祝福大家!


教大育小


我家就是沒送孩子去輔導班的家庭。很牛B吧?

現在社會上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沒送孩子去上輔導班,家長就坐立不安,怕自家孩子會差人一等,輸在起跑線上。(呵呵,自我安慰罷了。)

我家在這方面也是個奇葩,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真的沒花過一分錢上輔導班。但他是個妥妥的學霸,小學到高中,年年三好學生。小學,初中不住校,晚上我們父母都可看電視,他可玩玩電腦,9:30前就睡覺,沒有其他家庭那麼多限制及規矩。且他隨著年級升高,學習越來越突出,考上985大學中的好專業,是人們口中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說這麼多,也不是想顯擺什麼。只是想講一個現實,並不是只有輔導才有出路,才能脫穎而出。主要還是從小培養孩子一些習慣,比如做事的專注,不拖拉,喜歡看書…。我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跟他說上課最主要是認真聽講,積極發言。這兩點做到了,學習就事半功倍。後來他自己還做到先預習,做題,再帶著問題去聽講…當別的孩子疲於應付每天作業,晚睡,上課無精神時,他剛好相反。所以,學習也是有方法的。他的童年比其他孩子自在得多多啦。

如果一定要說沒讓孩子去輔導班的是什麼家庭,那答案我覺得應該是付不起輔導費的家庭和不屑於去參加輔導班的家庭。從眾的心理其實不好,還是要有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最合適不過。


木子每733


當下,選擇上輔導班的孩子越來越多。相比我讀書的80年代,幾乎都沒有上輔導班的。不能說社會風氣如何,也不能說上輔導班好與不好。一句話,適合的就是最好的。無論孩子上不上輔導班,家長都要把孩子對知識的吸取,對學習的體驗放在第一位。


一、對輔導班的幾點看法

1、大家要糾正一個觀念,上輔導班的孩子都是沒出息的,都是在學校不好好學習的,你要知道,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當今,孩子只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實在是太少。中高考考試改革,有很大一部分是脫離開書本的附加值,拓展題,你也不要去埋怨學校老師不用心。現實就是這樣,要麼我們去適應環境,拓寬知識面,要麼就被動的跟著走。

2、沒送孩子上輔導班的不外乎這麼幾種:要麼是學神,學霸都在上輔導班;要麼是學渣,還的是那種純學渣;要麼就是中游的孩子,孩子不要求,家長忽略。


3、我女兒讀初中以後,數學比較薄弱,那我們就利用假期給她參加奧數的集訓,孩子開始的時候也是頭大,通過努力她自己認為數學也沒有那麼可怕,最難得題目我都見識過了,再回頭看課本的題目頗有種驀然回首,那些知識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後來越來越好。孩子對數學少了恐懼,多了遊刃有餘和開心,也變得更加自信了。這是我們最欣慰的地方,覺得這些上輔導班的錢花的值。

二、上輔導班的孩子和家庭情況

1、孩子的背後是家庭,我女兒就讀的班級裡,如果哪位同學成績提升的快了,然後告訴大家哪個輔導班老師教的課外的知識很受用,這些孩子回家一商量也就去輔導班了,似乎和家庭的富裕程度關係不大,畢竟希望孩子學好,希望孩子成績更好地家庭佔大多數。


2、也有這樣的家庭,孩子去輔導班了,短期內成績提高不大,家長會說輔導班也上了,白瞎錢了,停止,不去了。再經過一個回合,那些始終堅持上輔導班的孩子在厚積薄發中成績提高的多了,家長又拐過頭來讓孩子上輔導班。這樣的家長在我們身邊佔很大的比例,也似乎和家庭的富裕程度關聯不大,和家長的情緒、價值觀、眼界、格局關聯很大。這些家長注重的是短暫的成績的提升,對孩子擁有課本之外的基礎的更加夯實,對知識和視野的再拓展關注少些。

3、也有這樣的家長,收入一般,工薪階層。他們認為孩子的良好的教育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是永不賠本的投資,是為孩子終身的大快樂和幸福考慮的投資。他們樂於讓孩子拓寬思路,開拓視野,喜歡找當地真正有學識的輔導老師為孩子查缺補漏,為孩子量身定做,有針對性去認準有價值的、高水平的輔導班、輔導老師,豐盈課本之外的知識。

三、幾種家庭對孩子參加輔導班的看法

1、知識型的家庭,往往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會關注孩子素質和知識的提升,超缺補漏是常態,他們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知識豐富人生,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力爭上游。


2、有的經濟富裕戶,拆二代,要麼對孩子上輔導班大力支持,認為自己有錢了就想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不想讓孩子再遭受沒有知識的痛苦。他們往往在金錢上對孩子的幫助大,至於上了輔導班效果如何,他們也是力不從心。


3、也有的覺得逼迫孩子那麼多幹嘛,就是學習不是很好,孩子一生也是衣食無憂,生活富足,他們會隨著孩子的心願選擇上不上輔導班。這樣類型的家庭,往往孩子會比普通孩子過得奢華,攀比、遊戲、玩樂的多些。在學校裡已經夠痛苦了,再去輔導班學習那都是未知數。

4、還有的家庭認為快樂教育第一位,他們充分利用假期帶孩子走遍名山大川,訪遍天下名人,這種追求短暫快樂的家庭,他們忽略了孩子的本質是學習,是知識的吸取。這樣的家庭往往是在感覺著怎麼孩子的成績這麼不如意了,這麼不舒服的時候,急功近利,迅速用高額的付出想換取短暫的成績提升,但是往往事與願違。


5、還有種家長認為,上什麼輔導班,上課不好聽講,下課不好好複習,不會多自學自學啊,那些輔導班都是騙錢的,不去,一切都要靠自己,是自己給自己學的。我們身邊就有幾位這樣的家長,他們極力排斥輔導班的背後是對金錢的奴性。

其實孩子上不上輔導班,真的和家庭收入關心不大,誰家也沒有到吃不上飯的程度,遇到合適的輔導班吃的簡單點,少穿幾件衣服,少置辦幾件家用品,就足夠孩子花銷的了。但是家長切忌盲目更風,現在社會上會宣傳的輔導機構越來越多,家長和孩子們都要睜大眼睛,慧眼,認準真正優秀負責的好輔導老師,為孩子在輔導班的學習和課堂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PS:大家好,我是三毛,文字系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果您同意我的看法,歡迎點贊,歡迎評論。如果您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和我交流,直言不諱。感謝您的閱讀。)


三毛的教育視界


高曉松老師瞭解一下,人家的孩子不需要去上輔導班,但是人家花的錢比咱家更多,咱們什麼輔導班學的都是語文數學,人家天天玩的都是高爾夫和賽馬。

還有一種家庭,吃飯都成問題的人,留守兒童,父母拋棄家庭,離開家鄉去賺錢,不僅僅是為了養活自己,也是為了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但結果呢,孩子在家庭中學習一塌糊塗,離開了父母的關心和關愛離開了,自己父母的懷抱,他們的學習,他們的心裡,他們的性格都發生了不好的方向。

這是兩個極端,也就是現在不上輔導班的孩子都處於這兩個階段上,家庭特別有錢的人,人家不上輔導班,但是人家的生活環境人家的整個體育運動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輔導班,所以說人家不在乎,哪怕人家以後不上學不考學不考大學,都不會影響人家的一生。

這個就是需要我們社會和國家來關心的一個群體。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問題。這才是我們的教育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雖然說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或者學習狀態讓老師們非常生氣,但其實也反映了這是因為家庭原因,因為貧窮原因所造成的。

大多數來講,中產階級甚至稍微衣食無憂的家庭,都會讓孩子為了一個更好的出路,為了讓孩子的以後能夠擺脫中產這個限制,走上更好的一個人生軌跡,而把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家庭財富投向了孩子的輔導班。

其實社會財富,它的分佈永遠都是。兩頭小,中間大。所以說輔導班問題基本上就是中間的那一部分。


宜城老師


第一,我們也沒錢送孩子上輔導班。第二,我家孩子不需要去輔導班。從小學到高中也稱得上是學霸級的孩子,高考時因理綜沒考好,全省八十六萬五千多考生中排3800名,上了個還算不錯的985大學,專業也是那學校一流的。兒子說,他玩得好的那幾個同學(也都是學霸)都沒上過輔導班。習慣好的孩子不需要上補習班,習慣不好的上啥班也白搭,所以家長們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各種輔導班補習班上,最最重要的還是好好提升自己,從小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生活學習等各種習慣),比啥都強,等孩子上學後學習會很輕鬆。



糖糖30288


我這兒屬於農村,現在也興起了輔導班,主要是課後輔導作業那種。興趣班、特長班還不算普及。就讀不讀輔導班這個情況應該跟家長和孩子都有關係吧。家長而言,有的家長可能工作性質自由,也有的是為了遷就孩子而做全職媽媽,她們會在家裡一對一輔導孩子,也就是專業的陪讀媽媽,因此這類孩子是不會上輔導班的。相反的就是家長水平有限輔導不了孩子了,或是工作忙,這些就都去輔導班了。再就是孩子方面的原因,成績好的孩子一般都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上輔導班的也不會太多,但也不排除有上的。剩下的就是永遠在班裡坐小板凳的了,這些學生基礎知識差,基本功不紮實,所以導致厭學。他本身就不會,所以作業根本無法完成。學校裡讓老師頭疼,在家裡家長也是沒辦法,所以這些會送去輔導班。然而就在這些學生中也分兩類,一類是應付家長去了,象徵性寫完作業,時間長了也確實有提高成績的。最怕的是另一類,打著上輔導班的名號,根本不按時上課,老師和家長還要時不時地交流溝通,最後實在不行家長也就順其自然不會再為他花冤枉錢了。

說實話現在的孩子也是夠辛苦了,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多少時間可以四平八穩的歇歇,上完一天,立馬去輔導班,一坐就又是將近三個小時,我親眼看到好多孩子寫作業寧可蹲著、趴著寫,也都不願意坐著寫了。可憐的娃們,從小就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求生存啊!從小拼分數,長大拼工作,一路高壓狀態下走來,你們的未來,拭目以待!


前邊路口見


我的孩子現在上小學今年12歲了,因為我是初中畢業沒啥文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這些年吃過不少苦受過不少罪!所以我把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送到輔導班,寒暑假期間也不放過,家裡點讀機,家教機都給買步步高的!反正就是盡我所能去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但是結果卻讓我很傷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不能有所提升。這件事情讓我很著急,想盡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改變到目前為止任然沒有效果!通過我對自己家孩子的表現我想說的是,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尤其是1至6歲這個年齡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段,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哪怕是把孩子送到哪裡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績!


張軍鋒84097624


我也算得上小康生活水平的人,甚至深圳有一套房子,老家溫州地區縣城裡店面房子都有,可是我從來不讓我兒子去輔導班裡,我只是讓孩子在學校上課認真完成作業就可以了,他同學一個暑假學6門,結果成績也見不得比我兒子好,甚至有時候看那個孩子傻傻的,真的很聽話的一個孩子,這樣學不怕成為書呆子嗎,所以今年剛剛三年級,我就讓我兒子唯一學一門奧數,其他都不學,這次期末考試語文97數學98英語99科學97,人家學那麼多門科,成績還不如我兒子,所以這學不學和家庭條件沒有關係,只是看孩子自己,比如有些孩子回家就不肯做作業的那隻能交給輔導班,這樣的孩子就算去輔導班裡成績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的,因為他的學習習慣不好,有些孩子回家自己會完成作業的就沒必要去輔導班裡,而且讓他自學習慣往往比在輔導班中的孩子強多了,可能目前看不出來,到了初中就明顯不一樣,一個能自己完成作業的孩子我肯定的說比去輔導班裡的孩子成績好,一個靠老師輔導成長的,一個靠自己自學能力完成的,以後肯定不一樣,不要以為天天去輔導班就會好,去外面學其他興趣班,比如學畫畫,那是鍛鍊孩子耐心,比如學打球開發孩子的智力,學書法鍛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在外面學習看孩子的自身情況去學,不是學的多就好,特別不利的就是去輔導班寫作業的這些孩子,這些孩子不管在哪個階段成績都不會好的,就算好,但智商情商也不會好的,除非也就是一個書呆子罷了,我個人認為是,也許每個人的觀念不一樣


A00Dizuo周


我二十年前高中畢業後回家鄉當小學代課教師,一干就是十二年,遇到清退代課教師就回來了,剛好大女兒上小學我一手輔導,小學畢業全區第四名,中考全區一百三十名,現在區重點高中讀高三,年級十到三十名之間,高中孩子要求報輔導班,小女兒在小學三年級沒有上輔導班,我一手管理,今天還有輔導班的老師說我不讓孩子補課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對孩子不夠重視,話說回來,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輔導孩子確實很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站在孩子角度來考慮如何讓她更好的理解,因人施教,


付旭英1


閨女今年六年級了,從來沒報過輔導班。成績基本班級第一,偶爾第二。每次家長會,都有家長問我“你家孩子成績這麼好,是報的哪家的輔導班呀?”我心說“壓根兒就沒花過那份錢,你說氣人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