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教育模式,到底是對還是錯,孩子太累了,可是又不敢拿孩子的未來做賭注,如何?

家是我的信仰


中國有三四億個孩子,但是最終只會有其中的30%能夠考上大學。這樣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這還是在現在,出生人口相對較少,學校擴招已經完成,相比以前的競爭,更小的情況下。

所以這個不是教育模式的問題,不管是什麼樣的模式,以這樣的競爭程度,都必須是學的最好,最勤奮,分數最高的那些學生能夠拿到最終進入大學的資格。

所以讀書必然是辛苦的。除了天生智商130以上的學神和根本不想讀書的學渣,基本上沒有哪個普通的學生是不辛苦的。

所以每天作業從早做到晚,熬夜讀書,順便患上近視,這都算是家常便飯。

如果想走上大學這條路,又沒有130以上的天才智商。好好努力,用功讀書,肯定是沒有錯的。去怪教育模式沒有意義,你想讓孩子輕鬆,讓他不做作業,那麼以後他就肯定跟大學無緣。

如果他心中沒有什麼大志,隨遇而安,家庭又能夠滿足他的生活需求,這倒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他心中所想是考上大學,然後,做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因為沒有努力,而達不到自己的理想,那麼,就算家裡挺有錢的,他也會感到非常的失落,人生會有很強烈的不滿足感。

所以只要孩子願意用功讀書,願意為讀書付出一些代價,作為家長應該是要去支持的。在讀書這條路上只要努力過,做到自己不後悔了,那麼人生肯定是不會因為沒有好好讀書而感到不快樂的。

很多讀書好的孩子,他們的智商未必很高,但是他們的家庭一直會教育他們要好好讀書,並且教育他們讀書的重要性。原因就是,他們的家長,曾經因為沒有好好讀書,做著讓自己不快樂的工作,過著讓自己不快樂的生活。因此不希望孩子重複自己的不幸福。

孩子讀書固然累,作為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多多支持。多讓他們吃好一點,提供足夠的營養,足夠的精力,有了好營養,自然才有好精力,努力學習。

記得我以前讀書的時候也是非常辛苦,進入高一以後,基本上就是每天一兩點睡覺,早上五六點起床。這樣一直堅持到高三。最後的高考成績也讓自己很滿足。我的母親,每天晚上12:00都會給我煮麵條,還算比較有營養的香菇肉絲麵。所以讀書讀累了,吃一碗麵條,吃完了以後繼續再讀一個小時,也沒有感覺自己精神吃不消。

那個時候家裡窮,一個月只有600塊錢工資。但是我媽還是可以把我照顧的精神抖擻。我也能夠用非常好的分數回報我媽。

家長能夠做到這樣,基本上就夠了,並不求經濟上能夠有對孩子多大的支持,但是在這些細節方面能夠做到日復一日,孩子也能夠有更大的動力。


外語那點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我們累,我家孩子喜歡芭蕾舞和畫畫,現在四年級不管舞蹈和畫畫都發展很好,但到了慢慢往專業上發展,我也和我老公聊過要不上舞蹈的專業學校,但我老公說孩子小,一個人在外面與家人分離不好,但不上專業學校,到上了初中和高中就有可能把這些辛辛苦苦學的專業扔掉。而且,在小學看我家孩子的成績數學不好,其他還行。所以我們很糾結,而且找老師也不好找,現在國內的教育形式單一死板,學專業文化課就得放棄很多,如果文化課學的多專業就得放棄很多,糾結啊!孩子也很累!在學校學的,除了數學不用報班(老師很負責)以外,其他功課都得報班,尤其英語,教學水平達不到,考試到挺先進,什麼改革,就是讓你出去報班,把教育商業化。那還搞什麼基礎教育呀?學校交不了,你還得在學校浪費時間。你說這找誰說理吶!很噁心!


妮妮007


這個問題提的好,你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裡話。

看上去這是個無解的問題,好像怎麼做都不行,矛盾、焦慮、糾結,許多家長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中。

但真的沒有答案嗎?當然不是。

從來沒有完美的教育模式

我們現行的教育模式雖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但它仍然是現階段最好的模式了。我們也在探索和前進,這注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在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確很累,上不完的培訓班、寫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孩子的壓力特別大。

可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要想想,這些都是教育體制強加給我們的嗎?有多少是父母自己給孩子選擇的?

這就提到了第二點

相比教育模式,父母的心態對孩子影響更大

問題中你也說,不敢拿孩子的未來做賭注,意思就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孩子的未來會更好。


可真的是這樣嗎?孩子的未來究竟如何,誰也無法預測。

是的,上更好的學校,接觸更廣闊的世界,相對來說,以後會有更好的工作,會找到更好的伴侶,擁有更好的家庭,會更加幸福。

我們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能幸福,我想,沒有家長會反駁這一點。

可孩子的幸福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僅僅是成績和學歷嗎?是,學習很重要,但在孩子的未來中,它所佔的比例只是那麼一點點而已。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幸福的,是家長的心態,以及由此導致的孩子的心態。

在不完美的教育模式下,平靜自己的內心

先提升自己,不因為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興趣班就心生焦慮、患得患失,彷彿看到自己的孩子未來一事無成一樣。

家長必須要明白,那些才藝和成績決定不了孩子未來的幸福,別看得太重。如果你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緊盯著不放,孩子反而會越來越反抗。

只有家長內心充盈富足了,才有能量去教育孩子。

然後引導孩子。不是管教不是控制,是引導。發現孩子的興趣在哪兒,並保護和激勵,孩子喜歡的事情,樂此不疲地陪他去做,哪怕看上去沒用,從小就跟孩子一起閱讀,愛閱讀的孩子,在學習中也會事半功倍。

最後和孩子一起成長。對,是一起成長,而不是天天催著孩子成長。讓孩子讀書,首先你要讀,讓孩子勇敢自信,首先你要勇敢自信,讓孩子快樂幸福,首先你要做個快樂幸福的人。

我想,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些,孩子的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跳跳媽03


只能說大行情是這個樣子,沒辦法的事情,所以造成每個孩子壓力大,每個家長都焦慮

我想說說我期望的教育模式吧,個人覺得每個孩子都會有適合自己的成才模式,每個孩子的能力和天賦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能在孩子在幼年時就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僅僅是因為興趣,而不是因為現在高考加分或者藝術生分數低的附加因數去選擇自己的興趣班,從小到大就這樣的熱愛下去,從感興趣到熱愛到深愛到在自己深愛的領域做出自己的成績。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愉快的童年而不是被迫去上各種迎合教育各種班,涉獵廣泛而不僅限於課本里面接觸到狹窄的知識面,不用因為一道題反覆不停的去做去煩躁,用這種新穎的知識充盈自己的大腦,說不定那道不會做的難題會在其他的道路上突然靈光乍現而靈慧貫通。

以上是個人對教育情況的一個願景吧,再來看目前的大環境

現在條件好了,我們之前完全沒有聽說過的興趣班補課班像雨後春筍一樣突突突的各種冒出來,然後就可以看到疲憊的孩子和家長們開始穿梭在各個興趣班的路上。

孩子還小,沒有選擇的自主性,也說不上有興趣還是沒有興趣,但是同學們都是一樣的每天都有不同的課程,自己如果不去是不是沒有共同語言和談資呢,於是就只能繼續下去

家長也是各種觀望各種焦慮,比如現在有了小升初的面談擇校機制後,語言班開始大火,生怕一個不小心孩子不會說話語言談吐能力不行攔住了進去名校的路,孩子的未來似乎就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就得為未來各種鋪路

現在的教育模式只是討論一個對錯沒有什麼意思,肯定有錯的一部分,要不然為什麼要不停的改革呢,但肯定也有對的一部分,然後持續下去

孩子的未來是每個家長最焦慮的焦點,個人給個小建議,有效率的陪伴或許會比更多的輔導班會更好一些,如今的網紅小神童們好多都是高質量的陪伴陪出來的,與其糾結自己還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不如把自己焦慮的精神挪到高質量的陪伴上面,讓孩子能學到更多的情況下還有更多父母的愛的陪伴


藍度9


提到教育模式,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大。接下去看才明白說的是孩子太累了,但是又不敢說放鬆,怕耽誤孩子的未來。

這位家長明顯是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不知道孩子是處於高考的壓力下,還是處於家長給報的各種輔導班過多的壓力下。

如果是處於高考的壓力之下,在現行的制度下,沒有別的辦法,必須努力拼。認清現實,認準目標,埋頭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給孩子以最大的支持。

如果孩子還小,怕孩子壓力大,累,那就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的調整,講究一個度的問題。

最後來談一下孩子的未來。其實做家長的,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夠幸福。但幸福這兩個字,怎樣才能獲得?只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高的經濟收入?其實這些都未必能讓孩子獲得幸福。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便在別人看起來很苦,但自己也能夠樂在其中,這才是幸福。

我覺得孩子的教育,從小努力的發現他的興趣愛好點,對於適當的培養,將來孩子能夠明確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願意做什麼就好。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僅不感覺到累,而且我相信一定乾的不會差。





亮晶晶老師


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小孩是很累。部分原因是各種販賣焦慮的結果,比如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小就必須學。比如其他孩子都在上課外班,你敢不上嗎?你肯定不敢,因為都說了,不敢拿孩子的未來做賭注。


因此,如果家長不瞭解教育規律,不懂教育,絕對被這些焦慮言論遛死。如果自己懂教育,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幫他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小孩完全可以不用上興趣班,照樣是學霸。不上課外班,掌握學習方法,小孩學習就會輕鬆很多。


這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現在的小升初沒有統一的考試模式,除了要求奧數,有的還有才藝,小孩什麼都不敢拉下,學得東西比原來的人多,自然就累。這個就看家長智慧,小孩是否有這個能力,是否必須要進名校?我看很多孩子在家長逼迫之下,喪失了學習興趣,即便進了名校,也是墊底,還不如在普通中學愉快地學習生活,心情好,其實結果不會太差。但家長一般不敢試。


最後一個原因,雖然高考招人多,但985、211擴招有限,但人人都希望讀好大學,競爭激烈,所以比較累。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在我看來,除了清北、985,部分211,其餘學校都區別不大,學生在青春期能認識自我,找到自己喜歡乾的事,比高考多考幾十分要重要得多。


他山石家長部落


無論生在什麼時代,都不用討論一些事的對錯,跟著走就行了,因為你在車上。








用戶7695540248482思


現有的教育大多數家長(老師是一種職業)認識到的只是應試教育,什麼意思?為考試而學習,為分數而學習,有考試分數就有高低,分數考得好這孩子學習就好,分數低這孩子學習就差。這是教育上的一個嚴重誤區,學生,學生以學為”主”,為了中考,高考,演變成競爭激烈的”考生“!那麼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學習分數究竟應選那樣?

鼓勵孩子學習這本身沒有錯,但大多數家長沒有認識到:學習是陪伴一個人一生的,而且是無止境的。特別是,孩子在應試教育分數落後情況下並不代表這孩子對學習不熱愛或沒有興趣。

鼓勵孩子們學習,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學習”——不斷成長中的學習。


旭日東昇38030061


怎麼做都是不完美的,到處是不確定的事,20多年前北京初中畢業都想考個,轉戶口的學校,不管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只要轉戶就好。過了10多年 ,農業戶口的,村裡分這,分那,轉戶還給錢,出生的孩子想上什麼戶多行,不要跟風,人生本就不完美,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做孩子喜歡和應該做的事!


噴泉設計


有幾千萬不想考大學的孩子,被裹挾進過度學習身心疲憊不堪,首先為幾千萬不考大學的孩子減負。設立初中技校,小學畢業生自願選擇學習一技之長,掌握獨立自主謀生能力。其實過去年代大多數孩子,十六歲進入工作崗位在社會實踐中鍛鍊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