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會有口欲期嗎?

統治者41


口欲期指的是嬰兒時期本能的對依賴母親或者其他養育人百分之百的依賴,用口來探索世界,滿足自己需求,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即可順利度過,把這種觀點應用到青春期裡,就成了"啃老"或者"媽寶",這類人群就像沒斷奶的嬰兒,確切點說是大型巨嬰,純依附父母滿足自己生活需要。



有諸多報道,一些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無條件的去要求父母滿足的,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口欲期表現。有的甚至可以為了一部手機、化妝品、名牌衣服寶寶,以死相逼、街頭撒潑等以要求自己省吃儉用的父母去滿足自己的慾望。對於這類的孩子,父母一旦滿足了,後續就變本加厲的索取更多。

我高中的時候,班裡有個男生,我們一直就覺得他家庭條件特別好,因為我們是屬於農村的高中,學生大多是附近村莊的孩子,那時候是06年左右,生活大多還是不富裕的,像李寧、特步、森馬這類衣服,對於當時的我們還說就屬於名牌奢侈品,我記得當時我們衣服都是鎮上小店買的大多二三十一件的。那個男生衣服多是上述的我們眼中的名牌,而且花錢大手大腳,經常請我們同學吃飯。


直到有一次,他和班裡的另一個男生鬧矛盾,竟然從座位裡抽出了一把刀還把人家手砍傷了(從指頭交界處砍了下去,指頭都快掉了),同學們都快嚇死了。後來還是老師報了警,而且需要她家人出高昂的醫療費,那是第一次見了他的父母,兩位頭髮幾近花白的老人,我也看不出來年齡,至少也有五六十了,身上穿著的衣服已洗的看不出來本來的顏色,上面還都是泥,她媽哭著跟老師講,他們正在地裡幹農活,一聽說就趕緊來了,是他們沒管好自己的孩子,因為是老來得子,平時寵得很,要啥給啥,稍不如意,孩子就跟他們拍桌子。雖非親眼所見,真的難以置信。那學期也沒見他來上學,後來分了班也沒了聯繫,不知道怎麼做了。如果不改正的話,現在估計還也在活著啃老的生活。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還是需要擔負更大的教養的責任,不能隨意去滿足無理的要求,就像最近很火的,明成不就是很好的例子麼?即使工作結婚上班,依然改變不了啃老,因為太容易得到了,這類人又怎麼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獨立長大呢?父母遲早有一天要先我們而去,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對於孩子來講,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有能力的時候去力所能及的回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更何況人呢?更是要學會感恩啊。


CiCi小蘑菇


“口欲期”是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發展的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嬰兒通過口腔來滿足自己的各種本能慾望。比如嬰兒出生就會有吸吮反射,嬰兒喜歡吃手,喜歡把任何他能接觸到的各種東西都放進嘴裡。這是人類滿足生存活下去最早學習和能力形成。所以這一階段嬰兒如果沒有很好獲得這方面的滿足,會對她的基礎安全感產生很大的影響,非常容易焦慮。如果有很好的環境,嬰兒用嘴來認識自己和世界過程不被打擾和破壞,口欲期會在0-1.5歲左右自然完成。

“口欲期”是獲得最原始的快感,建立最基礎的安全感重要階段。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應對嬰兒吃手的方式多是父母簡單粗暴的破壞。出於衛生的考慮和手指吸變形的擔憂,很多家長想盡各種辦法來阻止嬰兒吃手。比如給孩子包裹得很嚴實讓他吃不到,比如給他手上圖上辛辣或苦的東西,或直接給他帶上手套等。禁止嬰兒用嘴來接觸認識世界,都會延遲影響嬰兒順利渡過這個階段。小小的嬰兒是對抗不了強大的父母,只有把這份這個階段正常需要壓抑下去。心理學上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份沒有完成的情結,會在他逐漸長大之後通過他能做到各種方式進行補償,可能有的方式是不惜任何代價的。

“口欲期”沒有得到適當滿足孩子,到幼兒期可能通過咬人、咬東西、愛吃零食、吵鬧等泛化各種方式來補償自己缺失,從而降低自己的焦慮。

青春期一般指13、14歲-17、18歲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又稱為青年初期。這個階段生理變化和環境壓力更容易引起焦慮,如果“口欲期”沒有適當滿足,安全感比較低的孩子進入這個階段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壓抑和防禦在這個階段已經無效了。可能會有很多過激行為來緩解自己內在焦慮。比如學會抽菸、喝酒、甚至吸毒來補償自己“口欲期”缺乏。也有孩子在無法緩解自己內在強大焦慮,可能做出大喊大叫,傷害自己和別人的行為。在這個階段如果發現孩子有什麼問題最好進行心理干預,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每個人在“口欲期”發展階段經歷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所以之後出現問題程度也不一樣。其實我們正常的人同樣可能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喜歡大吃一頓,緩解一下焦慮。也會有大喊大叫發洩一下的時候。只是目的和程度不一樣而已。這裡所說“口欲期”是指嚴重缺失引發不能自我不能控制,非要不可強迫程度比較大的人群。

吉林延邊大學中醫學專科學歷,遼寧中醫大學中醫學本科學歷

大連總工會心理諮詢培訓講師;大連潤心坊心理諮詢中心教學總監

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技師、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技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中級沙盤治療師、WMECA國際認證催眠治療師、IHNMA國際認證NLP治療師

臺灣四維人體發展協會認證薩提亞家庭治療師

自體心理學臨床培訓網絡地面連續三年培訓督導

國際肌動學健腦操160學時, 國際肌動學觸康健128學時


營養百事通


其實不僅處於青春期的人,會有口欲期,有很多中年人的心理也依然停留在口欲期。

有很多中年男人抽菸、酗酒,其實是內心缺乏愛的表現,想嘴裡不閒著,渴望內心那份愛。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一些人佔火就著,辱罵別人的人?其實這樣的人,在心理上也停留在口欲期了。

口欲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需求,武志紅老師很火,他有一本書叫《巨嬰國》,有很多的成年人,甚至是中老年人,在心理上依然是巨嬰。

心靈幼稚,但身體很強大,別人不許說他不對,家裡人必須都得順著他,他才高興。

他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他覺得別人為他做的事情,別人就得感到開心,對他感激。

人的真正成熟反應在心理上,但是很多人內心根本不想長大,在青春期就停留在了口欲期,一直到現在,依然是。

想想很可悲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因為他們讓自己感到滿足,但是他們讓周圍的人受害了。

我們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多少人從來沒有聽說過心理學,甚至認為去做心理諮詢的人是精神病,心裡有病才會去做心理諮詢,這多麼可怕。

已經是21世紀了,但很多人的頭腦還停留在遠古時期,那麼心靈又怎麼能夠成長呢?

但是幸好這些人的下一代,已經成熟成長了,一代終歸是要比一代強,少年強則國強,國家才有希望。

我也只是希望中老年人們,要去多多瞭解一下心理學,心理學本質上就是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的過程。

也許當你深入瞭解和改變你自己以後,你的生活會帶來本質上的改變,你也許能獲得重生的感受。





心靈之音的空間


弗洛伊德將人類的性發展分為5個階段

從出生到一歲半為口欲期

一歲半到三歲的肛欲期

三到六歲的性蕾期

六歲的青春期潛伏期

最後一個就是青春期

題主所說的口欲期,大概是指目前所說的巨嬰現象吧。

這個現象的出現也和社會大環境相關,畢竟實行了這麼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父母的全部身心都搭在孩子身上,最多的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圍繞著一個孩子轉,確實是捧在手心怕摔了,放在嘴裡怕化了的架勢。

前兩天還有個新聞,講的是一個男孩子,父母離婚,奶奶帶大,因為奶奶覺得委屈了大孫子,啥事對孫子都百依百順。

父母因為離婚也覺得有歉疚心理,對孩子提供最多的經濟支持。男孩子出國敗光了200萬,卻連畢業都沒畢業就回國了,在國內上大學也被退學,現在整天在家打遊戲,奶奶端著飯碗給他餵飯......

這種愛,真的是愛嗎?

這是一個相對極端的例子,但是現實生活中也是有很多隱藏的巨嬰的。

沒主見,什麼都要依靠老媽,什麼事都要回家問媽媽。

這樣養大的孩子,還真就是青春期的“口欲期”了,不願意獨自走上社會。

以後,咋辦<strong>?


jason媽咪有辦法


青春期有口欲期嗎?口欲期是什麼呢,通過嘴來滿足身體的滿足感。一般一歲半前的孩子是處在口欲期,表現是用嘴去探索世界,用嘴來滿足自己。過了口欲期,也就意味著孩子逐漸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很多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會有這樣一個感覺:我已經長大了,我不需要父母或其他人對我指手畫腳,所以此時孩子的身上充滿了很多的反叛精神和力量。“我的青春我做主”,是青春期孩子的口號。很多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覺得這時候的孩子是說不得、講不得。可是孩子因為經歷有限,很多想法沒有經過社會檢驗,所以在有經驗的成人看來會比較幼稚不可取,當孩子遇見了挫折時,又會陷入迷茫中。“誰的青春不迷茫”。所以他們會用口來表達自己壓抑的情緒,比如大聲唱歌、跟同齡人說髒話、吸菸等,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孩子出生後到一歲半前,父母應滿足孩子口欲期的表現,比如孩子喜歡吃手,吃一切他們沒吃過的東西,只要是安全的,都可以讓他嚐嚐,而不是呵斥組織。嬰幼兒期間的滿足感可以影響孩子的成長,你給孩子的滿足感和安全感越充足,孩子的成長也就越順利,也會越獨立,到青春期,口欲期對他的影響也會越小。

小羽媽是國高級育嬰師,有十年的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撰稿。關注媽媽健康和寶寶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銀花育兒


有的,每個人其實瘋長的時候就那麼幾年,要注意營養補充,和正確看待,那一段的確胃口很好,我是初三和大二 總是很餓,是平時飯量的兩倍還吃不飽,腿上都是白色條紋斑,那一段還老是莫名其妙的發燒,頭疼,找不到原因,後來想想,應該是想得太快營造更不上,一年長高了十釐米身高,特別能吃,大二也是,學校食堂的飯平時都吃不下去,純粹為了活著才去吃,那半年卻總是吃不夠,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要加餐,不吃餓,吃飽了還想吃,總覺得嘴饞,肚子都撐了,還想再吃點,經歷後覺得這是正常現象,應該就是成長時期的口欲


瀟灑大表姐


這個真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自己,不是說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自己本身也有很多口欲期的固結,口欲期固結,就是在人的口欲期時期,口欲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得到過度的滿足,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就是心理停留在嬰兒期不願走。武志紅最近也有一本書,《巨嬰國》,他是說在這個國度,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口欲期,都是成人的身體,嬰兒的心理,愛哭愛抱怨要媽媽,找對象也是找爸爸找媽媽,而不是自己做一個人格獨立的人,找另外一個人格獨立的人。這本書我只是在網上找了幾頁來讀,也沒有讀完,看到的部分比較認可,雖然有些囉嗦,題主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我自己也曾有過心理退化,在青春期要成長要獨立,我媽就是害怕我拋棄她,堅決不讓我成長,拼命餵我吃的,讓我變胖變醜,變得對食物貪婪,有暴食症,其實就是口欲期固結。現在這些問題已經不再困擾我。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要獨立成長為大人,而不是做一個嬰兒,嗷嗷待哺一輩子。

國顏九卿


只要是一個人,在一生中任何時期都會表現出口欲期的一些特徵。只要你小時候有斷奶的經歷,而每個人都會有斷奶的經歷。這是一個永久的“創傷”。

於是根據斷奶時的經歷不同,以及每個人的性格特質不同。在以後的生命歷程裡,都會再次表現出口欲期的特徵。

吧唧嘴,話多,話少,口頭禪,捂嘴,咬嘴唇……甚至水不太熱也要吹吹再喝,說話時喜歡趴在別人耳邊,太大聲說話或太小聲說話,這些都和口欲期的變形相關。

這些情況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只有特別明顯和頻繁的,才有必要去追溯口欲期的問題。


弗洛伊德的底牌


這是口欲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定義的口欲是:在1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慾望上的滿足,主要途徑是口部的吮吸,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吃手。”醫學觀察認為,其實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是在胎兒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出現了口欲期。他們喜歡將所看到的東西都往嘴裡塞,作為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和享受活動。

這是口欲嗎?可能我們的回答就猶豫了,因為這和我預想的答案不一樣了,因為年齡不合。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口欲的一種行為模式,這是廣義的口欲期行為表現。

從廣義的口欲期來看,說話、交流等,凡是用口來表達表現的行為特徵都應算是口欲期的行為體徵。

所以說青春期也有口欲期的行為也不是奇怪的。

這裡所說的口欲期主要說的是一種行為體徵,其實問題者的本意應該是說的心理特徵。既然從行為體徵到心理特徵在各個年齡段都存在口欲期行為,那就沒有什麼好奇怪或是恐怖了。

我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做為成年人,我們的口欲期行為要符合大眾需求和意願,要符合傳統文明和法律準則。

比如路怒、罵大街這樣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比如:鄰里間搬弄是非、傳播謠言的行為,所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見面問個好,順手幫一把這些行為是值得提倡和發揚的。


創新教育視界


口欲期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來的,認為一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慾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嬰兒通過嘴巴感知物體,這是寶寶智力發育得一個象徵,其實他正在通過這種方式學習。

而強行阻止寶寶吃手或者咬其他物品有可能出現“口欲期固結”的問題,這些寶寶長大後容易有咬手、啃指甲等口腔怪癖,另外,性格上也更容易敵對和抗拒的方式對待他人。這樣的後果,可能就會導致青春期口腔怪癖,並且給性格上帶來一些問題。所以觀察到青春期的孩子有這樣的一些問題,多是嬰兒口欲期時不當處理的後果,這時就需要儘快請專業的醫生介入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