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或許是,除了天大地大,就是皇上大;或許是,皇上的婚禮場面大,動靜大,規矩大,麻煩大……反正,皇上娶媳婦兒叫作"大婚"。 不是每個皇帝都能趕上大婚這種風光體面事兒的。登基前已經成年娶妻的皇帝,當上皇帝后,只舉行冊立皇后大典,不補辦婚禮。所以清朝舉辦過"大婚"的皇帝也就只有同治、光緒二位皇帝,以及雖已退位,卻享受了"大婚"待遇的末代皇帝溥儀。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1922年12月1日,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大婚的日子,在這次大婚中,年方17歲、儀態萬方的婉容被娶為皇后。當日零時前後,雖已退位卻依法擁有尊號的清朝皇帝宣統,身穿龍袍,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來到莊嚴肅穆的乾清宮內升座,親送鳳輿出宮,前往地安門帽兒衚衕後邸迎娶,從而揭開了末代皇帝大婚的盛大典禮的序幕。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婉容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得到迎娶皇后禮遇的女性。當時清廷已被推翻11年,中國社會已進入民主共和時代,但末代皇帝婚禮之隆重,較之封建社會帝王的婚禮毫不遜色。

清宮欽天監為宣統皇帝大婚選定的奉迎禮吉期是壬戌年十月十三日寅時。為了保證皇后進宮的吉期,鳳輿將提前兩個時辰出發。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欽天監的選擇代表天意,既然已把奉迎禮定在寅時(3至5時),則迎娶過程只能安排在深夜了。欽天監同時還規定,皇后升輿、降輿必須避開亥(21至23時)、卯(5至7時)、未(13至15時)"三相",因此,若安排在上午、下午或上半夜,也不甚適當。後半夜裡整個城市都歇息了,正好在大街上擺場面,又是月兒將圓的時候,黑夜也跟小白天似的,一點兒不礙眼。

根據宣統皇帝的一道"上諭",貝勒載濤總辦大婚典禮一切事宜。載濤受命後當即查閱《大清會典》及歷代皇帝大婚檔案,決定按同治皇帝婚典的模式進行,並考慮酌添民國以來的新花樣。經過預算,確定"大婚經費力求撙節",總開銷按當時報道主要有兩種說法:1922年10月28日《平報》說,"清帝婚禮用費","近由籌備婚禮處王大臣核定為四十萬元";1922年10月30日《國強報》說,"因庫款支絀,經婚禮大臣載濤 、朱益藩、紹英、耆齡等會議,力為縮減,議定大婚經費(統計)一百萬兩"。百萬兩即百萬元,兩說相距甚遙,這不過是預算,實際花多少怕是弄不清了。溥佳後來在其回憶錄中說是花了40萬元,即以此數計,按當時價格可以購買20 萬袋"洋麵",實在也夠奢靡的了。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明亮的月光籠罩著巍峨而森嚴的紫禁城。從辛亥革命後不久宣統皇帝下詔退位起,這裡雖然也熱鬧過幾回,譬如1913年隆裕皇太后出殯那天,1917年溥儀因張勳復辟而第二次登極那天,但都沒有這一次來得隆重。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據當時報道,清宮各門如神武門、景運門、乾清門等都懸掛了門神,左神荼,右鬱壘,畫像醜怪兇惡,妖魔鬼怪大約是不敢前來逞能的了。恭迎皇后的鳳輿確定由東華門中門出入,因此該門還特殊裝點一番:大門左右兩側臨時安裝了四隻水月電燈,門神當然也是不可缺的,門前扎彩坊,在用黃綢扎作巨龍盤旋狀的彩柱下面,站著兩排身穿大禮服的軍警。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清朝歷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喜轎均由紫禁城正門--午門進宮。明清兩代出入午門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其中等級最高的便是午門的中門,實際是皇帝出入的專用門。但是,允許皇后在大婚典禮中乘喜轎入宮通過一次,還允許殿試中狀元、榜眼和探花的三個人出宮時走一次。至於文武官員、宗室王公等只能依身份出入午門的東偏門、西偏門以及東西兩拐角處的左右掖門。宮內低級官吏、內監、侍衛、御醫、廚役、工匠等乾脆不許出入午門的各門,只能走東華門、西華門和神武門。對於皇后來說,一生中也只有一次機會能夠進入午門的中門,正是一身榮耀、九族沾光,這哪裡是過一道門的簡單問題呢!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民國以後,紫禁城內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轉歸北洋政府使用,溥儀的生活圈被限定在紫禁城後半部,因此他的迎親喜轎不但不能再進大清門、午門的中門,也無權使用前三殿範圍內的東華門和西華門。如果讓堂堂皇后從紫禁城的後門--神武門進宮,實在有失隆重。經大婚禮儀處與北洋政府反覆磋商,決定為皇后進宮破例開啟東華門。那天,東華門左門柱上還高懸一塊紅色紙牌,上書"觀禮、慶賀人員均由神武門出入"字樣,表明此門是專為皇后開放的。差不多有十年未下門閂的淒涼、冷清的東華門,一下子充滿了喜慶氣氛,變得熱鬧而氣派。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高高低低不同層次的觀禮人員,自11月30日入夜起便陸陸續續由神武門入宮來了。神武門前汽車、馬車、騾車擺得滿滿的,神武門額也裝點了綵棚。據"慶賀瞻禮人員登名簿"記載,最早來到的是溥儀的六叔載洵,而最後一名是北京警備司令部的高級警官聶憲藩,有頭有臉的人物共237人。其中有外國男女人士二十多人,中國地位顯赫的女士三人,國會議員二十多人,身穿民國大禮服的政府武官和穿燕尾服的政府文官二十多人。其餘為清朝皇族的宗室親貴、王公大臣、遺老闊少,以及在小朝廷任職的官員等,他們身著清制禮服。這些觀禮人員中只有少數地位高的可由景運門入內,普通觀禮人員及外國人均在景運門外。景運門旁燃點羊角雙喜字立杆燈五十對,南路鋪厚棕地氈,轉至乾清門,並有儀仗器具。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宣統皇帝溥儀踩著子夜的更聲跨進乾清宮。這裡,已在皇帝寶座前擺放了三張禮桌:中桌放著"節",它象徵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東桌置一"金冊",西桌置一"金印",它們並非冊封皇后用品,冊封典禮已在頭一天舉行,"冊文"和"寶文"也已送到婉容手裡了。這"金冊"和"金印"表示著皇后備受尊崇的地位,是皇帝送給皇后的最重要的禮物。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當宣統皇帝跨進乾清宮之際,懸掛在宮外東西屋簷下的鐘、鼓、石磬等古老樂器聳然鳴響,由十六種樂器演奏"中和韶樂"的《隆平之章》。溥儀在樂聲中先向三張禮桌巡視一遍,然後登上寶座,樂聲亦就此而止。繼而群臣朝拜,設在殿外階下的"丹陛大樂"開始演奏《慶平之章》,王公大臣、正副使節以及觀禮人員等依身份、地位分班次進殿行三跪九叩大禮,向新郎皇帝表示祝賀,禮成樂止。 正天使載振和副天使昭煦跪聽宣讀迎娶皇后的聖旨並受"節"。當溥儀"降座"離開乾清宮時,"中和韶樂"再奏《顯平之章》。這時,迎娶皇后的儀仗隊已在乾清門外乃至景運門外列隊待發了。

龐大的迎親儀仗,充分顯示了三百年清朝統治的"餘威"。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最先為步軍統領衙門馬隊,以下順序為北京警察廳馬隊、保安隊馬隊和兩班軍樂隊,一班演奏外國樂曲而另一班演奏中國樂曲,當然只能分別演奏。繼而是無人乘坐的一頂黃緞銀頂轎和三輛黃緞銀頂車,這是皇帝送給皇后以備平時使用的,所以要空著抬來抬去。再往後是七十二個手執龍鳳旗、皇傘以及金瓜、斧、鉞、棍、牌的人,這就是所謂的鑾駕,是皇帝或皇后出門時必不可少的擺設,還有眾多轎伕抬著的四駕黃亭,原來擺在乾清宮東西禮桌上的"金冊"、"金印"以及唯皇后才有資格享用的鳳冠霞帔等物端放於黃亭之中。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傳播虎糾(福州)騎士正能量——自由之翼 虎糾騎士文化精神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奢華婚禮

點擊藍字,關注福州專屬騎士車友信息聯盟今日頭條——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