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環保優勢明顯,多地爭搶佈局氫能

作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氫能正迎來發展的“風口”。多個省市已將發展氫能提升到產業戰略佈局的高度,各地是如何佈局的,又是如何搶佔這一“風口”的?以下特選取典型省,進行梳理。


高效環保優勢明顯,多地爭搶佈局氫能


河 北

依託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張家口不僅在風電和光電的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氫能的開發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在制氫方面,正在實施風電制氫、清潔產業示範園等一批項目,通過四方機制的拓展,可以大幅降低制氫成本。

在氫燃料電池方面,億華通一期年產2000臺氫燃料電池項目已經投產,二期正在建設,與之配套的北汽福田氫燃料電池客車已經簽約。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方面,截至去年底,已投入使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74輛,今年還將新增170輛。預計到2020年,全市投入使用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出租車計劃達到1800輛,建成加氫站21座,實現制氫每年2萬噸、製造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每年1萬套、生產氫燃料電池客車每年4500輛,初步形成從氫氣製備、儲運、加註到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和整車研發、生產、檢測的全產業鏈。

山東

1月4日,山東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濟南舉辦。擁有氫能產業全產業鏈基礎的山東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強強聯合深化項目合作,建設“中國氫谷”,締造“氫能社會”。

去年年初,山東省就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構想,啟動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新能源開發上用功發力,搶佔氫能產業發展先機,謀求未來競爭新優勢。

山東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啟動氫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山東省氫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幾易其稿,即將完成。該規劃的出臺,將為山東省發展氫能明確頂層設計和發展路線,加快構建出氫能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髮展新格局。

以濟南為核心,點面結合、產業互補、錯位發展,輻射帶動全省,打造氫能源經濟圈,建設集氫能源科技園、氫能源產業園、氫能源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是山東省轉型發展的目標之一。

山西

2018年9月,山西省首個氫燃料電池公交示範運營項目暨山西省首個加氫站建設啟動。2018年4月,雄韜氫能產業園和華熵氫能產業園落戶山西大同,助力大同建設“氫能之都”。2018年底,雄韜氫雄4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交付大同公交運營,這是山西省首批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上線。

與此同時,山西大同集中籤約燃料電池生產及有軌電車示範線項目、北達新能源甲醇(天然氣)發動機及醇電混合增程器生產製造項目、大同燃料電池研究院項目三個燃料電池相關項目,全面推進氫能產業鏈發展。

湖北

2018年,武漢市出臺首份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建議方案。

規劃顯示,2018-2020年,武漢將以武漢開發區為核心,打造“世界級氫能汽車之都”,在研發層面,實現制儲氫、膜電極、電堆、系統集成與控制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制儲氫基礎設施層面,研究適宜長距離、大規模氫的儲運技術,形成制、儲、運氫的示範化應用,並建設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園,聚集超過100家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在基礎設施與示範推廣層面,建設5—20座加氫站,在輪船、無人機、分佈式發電等方面形成小規模氫能燃料電池示範應用,燃料電池公交車、通勤車、物流車等示範運行規模達到2000—3000輛。

到2025年,武漢將產生3—5家國際領先的氫能企業,建成加氫站30—100座,形成相對完善的加氫配套基礎設施,實現乘用車、公交、物流車及其它特種車輛總計1—3萬輛的運行體量,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江蘇

近日,江蘇常州國家高新區引進安泰創明新能源材料項目,開啟了氫能源產業發展的相關佈局。

2018年,江蘇如皋出臺《扶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建成加氫站3—5座,公交、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務領域新增車輛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比例不低於50%;到2030年,氫能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氫能和新能源汽車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的最高可享受1000萬元的資助;落戶的氫能產業人才最多可享受1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或100萬元的購房券,通過“雉水英才”評審的,最高還可享受1000萬元資助等。自2010年大膽佈局以來,如皋這座小縣城,從零突破、大膽嘗試,贏得全國矚目。如今,“氫經濟示範城市”已成為如皋的亮麗名片。

廣東

廣東是國內氫能產業化的先行者。早在幾年前,佛山和雲浮進行戰略合作,設立10億元氫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及30億元氫能產業發展基金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華人首富李嘉誠曾在廣東的一個氫能項目上投資了120億元。

近日,廣東發改委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我省優先發展產業的通知》,將燃料電池、氫能設備及其關鍵零部件製造列為優先發展產業。

集眾智匯眾力 創新引領中國氫能發展

正是基於持續創新推動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考慮,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通過多年努力,研發的水氫技術——無需儲存和運輸氫氣,氫氣即產即用,降低了氫能使用成本,通過移動分佈式制氫解決了氫能應用瓶頸。水氫技術可持續推動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創業創新者提供一個築夢的空間,推動產業發展。

中國從消費大國轉向技術強國、產業強國,持續創新是核心要素。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能力的重點不在於投入,更重要的是解決創新模式的社會資源調配和效率問題。廣東合即得正是站在行業鉅變與國家創新戰略的十字路口,打破傳統的限制,積極引入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資本等各方資源共同參與。在開放的平臺下,按照點、線、網依次推進的目標,全面推進水氫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並依照共商、共建、共智、共享、共用的方針政策,整合優質資源,深度對接先進核心技術,全面解決技術轉化所面臨的資本與風險問題。

未來,廣東合即得還將充分發揮水氫行業技術創新引領示範作用,加快在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聚焦國家需求,統籌整合力量,發揮國內市場優勢,助力加速形成水氫行業更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系統佈局,強化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加快構築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以及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儘早取得突破,打通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發展通道,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注:本文信息僅供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