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寧德時代正在四面撒網。換一個角度看,各大車企正在“爭搶”寧德時代。

7月19日晚間,寧德時代與廣汽集團簽署合同,就動力電池業務成立合資公司。而就在兩天前,寧德時代與華晨寶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除了華晨寶馬向寧德時代購買金額為人民幣8.15億元的電池產能外,還包括華晨寶馬將向寧德時代長期採購指定型號的動力電池產品,併為此向公司支付人民幣28.525億元的初始預付款,協議同時提到,華晨寶馬有權對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在華晨寶馬與廣汽之前,寧德時代已經建立了足夠大的社交圈,合作伙伴囊括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福汽集團、湖南中車、東風集團、長安集團、捷豹路虎、拜騰和大眾等國內外多家整車企業。甚至前不久有知情人士透露,即將國產的特斯拉也與寧德時代秘密接洽過。

這家僅僅創立7年的動力電池公司,為何一時間成為眾人爭搶的“香餑餑”,而在爭搶的背後,又透露了什麼訊息?

捆綁電池資源

“各家都在捆綁電池,保證供給。”造車新軍博郡汽車CEO黃希鳴接受BC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未來優秀的動力電池會供不應求。

從2010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被國務院確定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主要發展方向確定為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在政策導向下,各大車企紛紛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跑馬圈地,即便是保時捷、法拉利這樣的超跑品牌,也無法對這場決定未來的爭奪視而不見。

而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在技術層面有著巨大的區別,電池、電機、電控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

在過去幾年,國內動力電池排行前三的比亞迪、寧德時代、深圳市沃特瑪電池。而與寧德時代不同,比亞迪的動力電池一直是封閉運作。2017年,寧德時代電池裝機量以10.4Gwh趕超比亞迪,成為新的行業“一哥”。比亞迪和沃特瑪分別以5.43Gwh和2.33Gwh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儘管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迅速,但繁榮的表象背後,其實潛藏著巨大的水分。譬如一度躋身電池行業前三的沃特瑪,就在今年快速墜落,已經陷於破產邊緣。

對於沃特瑪面臨的危機,寧德時代內部人士接受BC採訪時表示原因在於:“質量不過關,缺乏真實需求。”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公佈的《2018鋰電池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排名全國前九位的企業中,寧德時代達到89.7%,比亞迪和孚能科技分別高於和接近40%,其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均遠低於40%的水平。

事實上,如果從全球角度而言,動力電池企業不乏強勁的對手,比如日本的松下,韓國的LG、三星,據外媒公佈的2017年全球乘用車動力電池前三甲企業產量數據顯示,松下依然佔據第一的位置,比亞迪其次,LG化學居第三。

不過,從2015年開始,國家接連推出幾版動力電池白名單,規定進入了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的車型所配電池也必須進入目錄,才能獲得國家的相應補貼,目錄對外資動力電池企業設置了一道防火牆。在這樣的政策保護之下,加上坐擁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寧德時代等一批國內電池企業迅速走向第一梯隊。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不過消息人士表示,最遲在2020年,中國政府會放開對國內電池市場的保護。動力電池企業將直面國外競爭對手的衝擊,行業洗牌會大幅加速。

所以目前,無論是寧德時代加速與整車企業的合作,還是比亞迪在今年放開了封閉的電池供應鏈體系,都是為了在真正的淘汰賽來臨之前,將優勢最大化。

寧德時代“火箭式”7年

從福建寧德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出發,7年時間,成長為市值接近1800億的新能源領域巨鱷,寧德時代的發展歷程,可謂是火箭式的7年。

電池行業雖然近10年來需求井噴,但投資巨大,研發困難,並非一般的小企業能夠玩得起。創始人——福建人曾毓群據說畢業於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之後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國企。1999年,曾毓群被人說服一起投資做CTL(寧德時代的前身),研究電池,投資金額僅有250萬美金,起初的資格與實力都不值一提。

除了站上了新能源這一巨大的發展風口之外,寧德時代的傳奇,離不開一位“神助攻”的存在,它就是寶馬。

ATL一開始主要從事蘋果、三星等手機品牌電池生產,但在2011年把動力電池部門從ATL分離出來,成立CATL時,在動力電池領域還是一張白紙。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2012年,一次改變一生的機會落在了寧德時代的肩頭,華晨寶馬與CATL決定就華晨寶馬規劃中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及產品之諾1E的高壓電池項目攜手展開合作。寶馬這位BOSS,不僅很好地為寧德時代做了品牌背書,還對寧德時代進行“魔鬼訓練”,讓寧德時代的性能和品質達到了寶馬的要求,站上巨人的肩膀上,寧德時代很快打開了動力電池領域的大門。

2015年,在政府長期推廣與扶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第一輪爆發,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在一年內增長4倍,達到了33萬輛。這波浪潮中,寧德時代也實現了飛躍,其電池產量由2014年的0.27GWh(電量單位)一躍至2.19GWh,增長率超8倍。

今年4月4日,寧德時代順利過會,僅用時24天,比此前用時36天的富士康還快了12天,一舉刷新IPO過會紀錄。而這之後的6月份,寧德時代又創造了上市第9天市值就超過比亞迪的新紀錄。這家動力電池製造龍頭企業已經不只是獨角獸,簡直是“神獸”。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不可否認,寧德時代的迅速崛起,與這幾年在研發方面的巨大投入有關,在2015年-2017年的三年間,寧德時代研發費用分別為2.81億元、10.80億元和16.0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6%、7.39%和8.37%,研發佔比穩步提升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但也有陰謀論透露,寧德時代之所以能夠火箭式跳升,其背後的背景應該相當深厚。

一半火焰一半冰

隨著政策保護的鬆動和補貼退坡,動力電池行業正在加速洗牌,整個市場一半是火一半是冰。

在經過了兩三年高速發展後,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整車廠無法將壓力轉化到下游消費者身上,不得不將壓力轉移到上游企業。而受到原材料漲價動力電池的價格、成本居高不下,受到來自上下游的壓力,導致了電池廠商毛利的大幅削弱。

今年4月,時任沃特瑪副總裁、堅瑞沃能總經理秘書鍾孟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低估了2017年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對我們銷售市場造成的影響,3萬公里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回款進程;其二、公司對於行業的樂觀心態,加速擴張,希望藉助擴張規模彌補利潤損失;三、遭遇銀根緊縮,資金困難。”這一系列原因最終導致了沃特瑪的倒下。而沃特瑪的危機,正在給新能源行業敲響警鐘,完全依託於補貼政策的創業模式是一場豪賭。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回看快速擴張的寧德時代,其財報數據顯示,受到綜合價格和成本的變化,15年-17年間其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0%和36.29%。2017年是寧德時代毛利首次出現下滑。而據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預盈利為8.84億元-9.38億元,同比下降48.19%-51.20%。官方表示,業績同比下降是由於上年同期轉讓了北京普萊德的股權收益受到影響。

不過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累計裝機量超過6.54GWh,累計市佔份額達到42.33%,依然保持了動力鋰電池龍頭地位。

從技術路線上可以看出,國家導向已經認定三元鋰電池是未來發展方向,其他技術路線可能會逐漸被邊緣化。這讓此前靠磷酸鐵電池起家的比亞迪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在三元體系上,寧德時代顯然是最大的贏家,在寧德時代2017年的總產能14億中,三元材料產能佔8億,磷酸鐵鋰產能為6億。

不過比亞迪已經發布聲明表示,從今年開始,比亞迪所有乘用車部分都將使用三元電池,並且比亞迪在青海擴建的擁有10Gwh三元電池產能的電池工廠,已經於今年6月份正式投產下線,項目計劃2019年全部投產。

“爭搶”寧德時代背後……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今後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動力電池行業內優勝劣汰在所難免,具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將會強者恆強。這也進一步推動整車企業將會向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電池巨頭進行站隊式的抱團和聚攏。

而在“爭搶”寧德時代的背後,誰又將淪為下一個沃特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