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前陣子看《都挺好》的時候我在想象,現實裡的蘇明玉如果沒有遇到老懞,會怎麼樣呢?

靠著發傳單打零工勉勉強強上完學,作為沒有背景學歷平平無依無靠的女性,只能找一份普通工作維持生活。

從小被母親討厭被哥哥打壓,伴隨著人格否定的成長經歷不大可能讓她擁有自信陽光的性格,所以在職場上很大概率也是個存在感不高的人,怎麼努力也比不上聰明能幹會來事人緣好的同事。

從小活得辛苦的女孩,男人一點點的體貼便滿心歡喜地準備掏心掏肺,若有幸遇到良人還可以組建一個不大富裕但溫暖和睦的小家,若是碰上渣男那就不是個“慘”可以形容的了。

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收入微薄,生活貧困,若再一個不小心丟了工作,那就徹底喪失了一個社會人的身份。即使有一天意外死在自己逼仄的出租屋裡也不會有人知道。等到被發現的時候,屍體可能已經被自己養的貓啃食得面目全非,最後連貓都餓死在一邊。為她感到悲哀的也只有前來調查的同齡女警察而已。

好吧,這不是我的想象,這是日劇《絕叫》

的劇情。這部劇只有四集,差不多是一部電影的長度(要說我為什麼喜歡日劇,短小精悍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間單身公寓中發現了一具女屍,女警察帶著部下前去調查。人已經死了數月,屍體被11只貓吃得所剩無幾,最後連貓也全部餓死。警察根據現場的情況判斷這是一起“孤獨死”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在現場找到的證件上顯示,死者名叫“鈴木陽子”。隨著女警察的調查,陽子被嫌棄的一生也慢慢呈現出來。

小時候陽子有一個弟弟,聰明乖巧深得父母的寵愛。相比之下,陽子就顯得平凡粗苯,爹不疼娘不愛,處處被嫌棄。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中學時,弟弟意外車禍身亡,母親肝腸寸斷,甚至恨怎麼不是陽子替弟弟去死。從此以後母親天天思念兒子,對陽子更加嫌惡。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陽子成年後的一天,父親像往常一樣出門上班,再也沒有回來。直到討債的人上門,陽子才知道,原來父親欠下了鉅額高利貸,拿房子做了抵押。家沒有了,母親要搬去跟舅舅同住,讓陽子隨便去什麼地方討生活。分別時,陽子在心中默默地問:

媽媽,你為什麼討厭我?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自此,陽子一無所有。但我們從小就知道,只要努力,總會越來越好。陽子大概也抱著這樣的信念離開家鄉前往東京。

一開始做接線員,陽子省吃儉用,連同事聚會都不敢參加,結果還是月月入不敷出。偶然間,她被一個做保險的大姐介紹進了保險公司,這是一個只要努力賺業績就能前途無量的行業。

但就像我前面說的,從小沒有獲得過認可,在否定與打擊中成長起來的陽子並不是自信陽光元氣滿滿的女孩,相反,她自卑懦弱甚至喪氣,可想而知,推銷保險這種事對她來說有多困難。

她努力地挨家挨戶地敲門介紹,得到的總是拒絕。為了這碗飯,她不得不徹底拋下尊嚴,低三下四地求以前的同事,終於做成了第一單。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等到能殺的熟都殺完了,業績又變成了零。在男上司“應該用盡一切手段爭取客戶”的蠱惑洗腦之下,陽子從為自己買保險發展到為了簽下保單而陪睡。這一系列違規操作最終被公司總部發現,陽子被開除了。

不過這一次她並非一無所有——她還有一身債。因為政府告訴她“你的母親現在年老無依,作為女兒你要擔負起贍養義務哦”,陽子為了負擔母親的生活費,欠債越來越多。找不到工作還不了債,走投無路的陽子只好做了應召女郎賣身換錢,就這樣還時不時要被嫖客教育:年紀這麼大了應該找份正經工作嘛。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好不容易結識了一個對自己不錯的男人,他會誇讚陽子獨自奮鬥很棒。長到這麼大,陽子第一次被人這樣誇,即使對方是個牛郎又有什麼關係呢?結果同居之後對方不僅控制陽子的錢,還動不動就家暴。被痛揍之後的陽子連鞋都沒穿就被趕出家門,她又一次一無所有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直到陽子遇到神代。這個男人做的是“貧困生意”,將大街上的流浪漢撿回家,為他們提供食宿,讓他們去申請生活保障金,然後抽走大部分的保障金。

有一句雞湯話叫“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這句話在陽子身上也得到驗證。她憑藉自己弟弟車禍意外身亡的經歷以及自己賣保險的經驗,和神代設計了殺夫騙保的計劃

自此,陽子先後和三個男人“結婚”,又藉助神代殺了三任“丈夫”,騙取了鉅額的保險金。她自己也蛻變成了“惡女”,直至最後親手殺人。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所謂“絕叫”,就是絕望中的吼叫。劇裡陽子絕叫過兩次。

一次是弟弟死後,母親痛苦地揪住陽子,質問為什麼是前途大好的弟弟死了,陽子跑出家門,面對大海嘶叫。

第二次是陽子開始騙保生涯之後,回去看望已經痴呆的母親,她向母親講述自己做應召女、被家暴的遭遇,抓住母親的肩膀哭喊:你的女兒是殺人犯啊。結果母親只是瞅著她問弟弟在哪裡。陽子慢慢走到海邊,再一次發出慘烈的嘶吼。(這裡不得不說尾野真千子的演技真好,她讓我想起東野圭吾寫的那句話:他彷彿正在嘔出靈魂)

生命裡最重要的人對自己的無視和否定,將陽子推入絕望。

陽子不止一次地自問:我到底錯在哪兒了呢?

是不夠努力嗎?看到新聞上說那些被騙保機構收容的流浪漢每天吃了睡睡完吃地等死,她害怕地關上了電視。也許此刻她在想:自己一定不能走到這一步,還是要努力啊。所以第二天她就去找新的工作。她不是沒有努力過、抗爭過,她與孤獨的命運抗爭,與不近人情的社會抗爭。可每次自己剛向上爬了一公分,就被狠狠打落,最終被冰封在凜冽的現實之中。

我想所有和蘇明玉有類似成長經歷的女孩都掙扎過,可大部分人都和陽子一樣,走向了與蘇明玉截然相反的人生軌跡。

前幾天17歲男孩跳橋的新聞被熱議,我看到一個所謂心理學專業的人說:原生家庭的確會對人有影響,但每個人都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改變自己。

可這所謂的“主觀能動性”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三體》裡說:我們不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面。身陷沼澤周圍連根草都看不到的人要如何靠主觀能動性來將自己拔出泥淖呢?

《絕叫》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家葉真中顯的同名小說,是典型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和電視劇都是雙線敘事,一條線是警察的調查,一條線是鈴木陽子的成長經歷。結局當然是反轉的。只不過,小說的最後是“惡女”陽子的選擇,電視劇的最後是“正確”的選擇。

《絕叫》的主角是鈴木陽子,但講述的其實是一群人的悲劇。它並不是想讓我們去評判誰對誰錯,只是讓我們在看到類似事件的時候,至少不要再輕飄飄地說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如果蘇明玉沒有遇到老懞呢?

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