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文 | mickjoust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準備出發

昨天,2019年4月21日,我的人生第一次半程馬拉松(21.0975km)安全完賽,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跑過終點線時,竟意外地沒有多少激動,更多的是感觸:有準備,不代表能發揮好。

也許對於厲害跑者來說,這點距離並不算什麼,不過又是一次以賽代練。

但是,對於一個胖子來說,要站上起跑線,本身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汗水。

雖然比賽前有一直在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但最終的發揮就是不夠好。

賽前,看到知乎佳明官方的一篇文章《你知道嗎?訓練和比賽的邏輯其實是相反的》,文中,G君提到幾個關鍵問題:

遇到人多擁塞怎麼辦?

遇到壞天氣打破常規預期怎麼辦?

遇到上下坡打亂節奏怎麼辦?

遇到路上的加油情緒波動怎麼辦?

如何補給?

這些問題全部碰到。

在C區出發,光是走到起點就花了快5分鐘,而在接近1公里處,才慢慢開始跑起來。人多擁塞,速度提不起來,內心就會有點焦急,加上賽前沒有做好熱身,就更容易慌。

然後,天氣過於晴朗,還沒有到5公里時,太陽就已經出來,氣溫持續升高,預感到整體的預期就快要被打破,果不其然,心率區間持續飆升,出汗量遠超平時,前10公里跑得異常難受,而人群也會往在陰涼處聚集,造成更加擁塞,節奏放慢,開始越跑越累。

再然後,上下坡比想象的還多,平時對上下坡的訓練本來就少,這下就更加打擊信心,節奏進一步變亂,還好因為心率飆升,主動用控制呼吸,只能放慢速度。

去年參加10公里時,總覺得加油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到了今年跑半程,才發現,加油會變成另一種負擔,特別是壞天氣,節奏又被打亂時,特別容易被影響,一聽見加油聲,就想要棄賽。

最後就是補給,沒有真正跑完一次比賽,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更好的補給,一到補給站,就是擁擠的人群,如果要補水,只能停下來,進一步的影響節奏。

於是,後10公里,就出現,跑走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多,心率也上不去了,速度更慢了,人也更累了。如果按照平時的訓練,應該是要到17 ~ 18 公里時才會出現這樣的撞牆的感覺,但是,真實比賽直接提前到了13公里處。

心中雖然有預期,看似有解法(頭腦),但真到了該發揮時,卻啞火了。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完賽獎牌

恰好印證了一句話:想到和做到是完全兩回事。

馬拉松比賽,會直接毫不客氣的調用人所有的機能,而平時只要沒有認真訓練,比賽時就會暴露無遺。

平時,分散的訓練好,不代表最終的整合就好,因為整合能力本身也是需要訓練加強的。

通過這次比賽,暴露出平時核心力量,肌肉力量的訓練不足,以及臨賽前沒有完整公里的節奏跑練習,而且不抗熱,補給策略有問題等問題。

村上春樹說,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每一次看似輕鬆的突破,背後都是無數次痛苦的努力付出。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會經歷無數痛苦與喜悅,失敗與成功,變成一場從起點到終點的旅程。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最終成績

持續踐行

下半年的成馬,據說要抽籤,只有看運氣了,但是訓練又要開始了。

冬訓結束,夏訓開始。

你的持續踐行準備好了嗎?

我們一起加油吧。


持續踐行,從每天完成一個微行動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