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些大醫院急診有重要變化!不再“先來後到”!

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不再“先来后到”!

很快,北京市醫院急診科將打破過去患者“先來後到”的看病順序,而是按病情輕重緩急將患者分為四級,以確保病情危重的患者優先得到救治,而病情不太緊急的患者,掛急診號很可能會等待很長的時間。記者從北京市醫院管理局獲悉,今年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診服務的北京市屬三級醫院,將統一實施急診預檢分診分級就診(簡稱“急診分級”)。

醫院急診科是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場所,承擔著24小時不間斷的緊急醫療救治任務。近年來,隨著我國急診醫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三級醫院急診量逐年增長。目前,本市市屬三級醫院的年急診量已達235萬人次。而造成就醫人數攀升、環境擁擠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非急診患者佔用了有限的急診資源。有調查顯示:在急診就診的患者中,非急症患者比例大約佔到30%到50%,甚至有個別的醫療機構高達80%。

北京市醫管局醫療護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每一個前往急診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第一時間得到救治,也因此導致大醫院“急診不急”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一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這就像高速路上的應急車道,被搶時間的私家車佔用,當真的出現緊急狀況時,這條生命之路可能已經被堵死。”

“當前,醫院亟待提高急診的‘准入門檻’,實行‘分級而定’的科學甄別和合理區分,並最終達到有效分流患者的目的。”該負責人說,“我們希望把有限的急診醫療資源最大限度地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上,進一步提高急診救治效率。”

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不再“先来后到”!

按病情分四級 急重症優先看

急診預檢分診是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區分病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專科,進行初步診斷、安排救治的過程。急診預檢分診是急診就診的首要環節,安全有效的急診預檢分診可準確識別急危重症患者,確保患者安全,提高急診運行效率。

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不再“先来后到”!

市醫管局此次明確提出,在本市提供急診服務的20家市屬三級醫院,統一開展急診預檢分診分級就診,並將患者分為“瀕危

危重急症非急症”1-4級分級管理,遵循從重到輕、從病情迅速變化到相對穩定的原則,合理安排患者就診順序,優先處理較重病人。有條件的醫院應儘量安排各級別患者的就診通道和救治區域互不干擾、分區管理。

其中:

  • 1級患者病情瀕危、隨時可能危及生命,如出現心跳呼吸驟停、休克、明確的心肌梗死、癲癇持續狀態等症狀,將即刻進入復甦室或搶救室進行搶救;


  • 2級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惡化、存在生命危險,如嚴重呼吸困難、昏睡、急性腦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動性或嚴重失血等,一般會在10分鐘內進入搶救室進行救治;


  • 3級患者病情急、存在潛在的生命威脅,如急性哮喘、吸入異物、吞嚥困難、持續嘔吐、胸腹痛、輕中度外傷、輕中度出血等,將先於4級非急症患者優先診治,候診時間大約30分鐘左右;


  • 4級患者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如無危險特徵的輕微疼痛、不需要縫合的小的擦傷、穩定恢復期患者複診、僅開具醫療證明等情況。這類患者將根據指引順序就診,等候時間較長。

急診科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預檢分診。”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郭樹彬稱,朝陽醫院每天的急診量在500—600人次,高峰時高達700人次。如果醫院不能將患者有效分診,那麼患者在等候就診過程中就會有可能發生生命危險。“進入不同區域候診,搶救的及時性就會有所不同,這將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後情況。”

專人動態評估候診者病情

急診科實行“急診分級”就診,很多患者可能會心存疑問:醫院如何保證分級的科學、公平和安全?

對此,市醫管局推出了“三重保障”以確保每位患者的利益。

第一重保障為經驗豐富的專業分診醫務人員,各醫院急診科將分別安排經驗豐富的人員從事急診預檢分診工作,並組織急診相關的所有醫務人員,進行了全員專項培訓;

第二重保障是專業儀器採集生命體徵,具體包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同時醫務人員會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做出最終科學的分級及隸屬專科。

第三重保障則是專業人員監測候診區患者病情。對於3級、4級患者,在候診區等候時,會有專門的醫務人員定期進行巡視,對候診患者的病情及潛在的危險動態評估,可根據最新的評估情況再次調整分級,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如有突發不適,也請及時告知醫務人員,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醫療護理措施。

那麼,被分配到綠區的4級急診患者究竟要等待多長時間?

市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各醫院分診臺的護士會根據當時患者的候診情況進行大致估算,但綠區患者的等候時間確實並不太容易確定,等候兩三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各醫院的具體情況不同,且每一天接診患者的情況也有所不同,而兒科則因醫生緊缺等原因,等候時間可能會更長。原則上,我們還是希望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和理解,建議非急症患者儘量選擇到門診就診,把有限的急診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

現場探訪:

“分”與“不分” 急診科現場兩重天

上週四,雖然已到中午時分,宣武醫院急診大廳卻仍很忙碌。

分診臺前,站著十多位患者,旁邊的牆上的叫號顯示屏,信息遲遲沒有更新,一些人等得不耐煩就堵在了診室裡。一間不大的診室裡除了兩張輪床,還同時容納了十幾位患者和家屬,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空氣非常不好。

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不再“先来后到”!

採訪中,記者發現,如此人滿為患的急診科,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卻似乎並沒有那麼急,有的患者甚至把急診當作看病快的普通門診。

在當天中午來就診的20餘名患者中,有些是傷後幾天才來就診,有的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來開藥,還有的老人因便秘需要灌腸,基本上都不屬於非常緊急的病症。

“我這是趁著午休時間來開點藥,一會還得趕回去上班。”一位患者說,“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學,等晚上來醫院門診早就下班了,只能掛急診。”

還有一些外地來京的患者,由於在北京停留的時間較短,有的科室門診號又掛不上,就只好選擇先看急診。

北京兒童醫院:危重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上週五上午,記者來到已開展“急診分級”診療多年的北京兒童醫院。在北京兒童醫院急救中心,大廳分診臺前貼著一張很醒目的通知:22:30前,發燒、感冒、嘔吐、腹瀉全部在門診內科……同時並特別標註要帶著孩子來掛號。

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不再“先来后到”!

在北京兒童醫院急診搶救室,夜班醫生正在為高燒患兒診治。方非攝 (資料圖)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分級診療標準”已上牆,將急診患者分為了四級,其中1、2的分診區域為急診紅區,分別針對瀕危患者和危重患者,可直接進入急診搶救室救治,等候就診時間分別是即刻和10分鐘以內;3級的分診區域是急診黃區,面向急症患者,等候就診時間在30分鐘以內;4級的分診區域是急診綠區,主要針對病情穩定、症狀輕微,等候就診時間在2到3小時。

“我們家孩子8個多月大,當時高燒驚厥,已經出現窒息症狀了,是坐著120救護車過來的……”在急診搶救中心一層大廳,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在急診分的幾級我不記得了,但是到了這邊孩子立刻就被送進搶救室急救了,時間上一點沒耽誤。”目前這名小患兒已經轉危為安,順利從ICU轉到了普通病房。

在現場,也陸續有幾位帶著發燒的患兒來醫院急診掛號的家長,因為生命體徵平穩、病情穩定,都被分診護士建議去門診大廳掛號了。晚上10:30前,門診內科是不限號的。在這個時段之後再來看病的患兒,就需要到急診科就診了。

談及急診分級診療,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表示,在醫院內科大夜急診綠區,平時大約有70%以上的患兒只是簡單的感冒發燒,其實沒有必要非得連夜趕過來看病。夜裡患兒多、等候時間會比較長。這樣既折騰孩子,還容易交叉感染。對於病情並不嚴重的患兒,倒不如讓孩子踏實在家睡一覺,第二天白天再到門診看病。

她透露,過去幾年,兒童醫院主要是以分診護士的主觀判斷作為急診分級診療的依據,直到去年,醫院開始將急診分診標準做到系統裡,目前還在進一步完善中。

實施“急診分級”的20家市屬醫院名單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歡 實習生 馬君寧)

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不再“先来后到”!

●太危險!追星粉絲擠碎機場扶梯玻璃!急得公安部都發文了……

●大悅城闖卡撞交警的奧迪車主判了!

●北京查違法停車出新招!“鷹眼”上崗,警車一過全被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