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交易再度“鬆綁” 有望提升市場流動性

4月19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佈,自2019年4月22日結算時起,將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2%;將股指期貨交易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將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三點四五。對此,量化投資人士認為上述調整幅度明顯,而股指期貨交易的再度“鬆綁”有望進一步提升股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並推動以市場中性為代表的量化對沖策略的管理規模的擴充,量化投資在中國市場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股指期货交易再度“松绑” 有望提升市场流动性

助推市場中性策略擴容

在4月20日召開的好買財富2019年度中國私募行業高峰論壇上,國內私募行業中的頂尖量化投資機構圍繞“量化投資新時代”進行了一場圓桌討論。來自黑翼資產的合夥人兼基金經理陳澤浩,明汯投資的創始人兼投資總監裘慧明,以及外資機構英仕曼集團AHL主席Tim Wong和貝萊德投資基金經理鄒江渝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明汯投資創始人兼投資總監裘慧明分析說,自去年12月上一次“鬆綁”以來,股指期貨交易已經比較接近正常化的水平,這次的鬆綁可謂“錦上添花”,預計股指期貨交易量可能上升20%-30%,但不會有“顛覆性”改善。日內手續費是限制交易量的主要因素。平今倉交易手續費下調至萬分之三點四五,仍然是2015年8月之前的10倍以上。從這個角度來說,監管鼓勵通過對沖降低市場的波動率,但並不鼓勵過度投機。因此,交易限制的鬆綁,對高頻交易的CTA策略還不是特別有利,但是對於對沖策略的開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他進一步表示,股指期貨交易的進一步“鬆綁”有望擴充市場中性策略的規模容量,“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限制放鬆到20手的時候,一箇中性產品可以做到1億左右的規模;去年年底放鬆到50手的時候,可以做到5億-10億。現在進一步放鬆到500手,做到100億規模都可以。從這個角度講,鬆綁打開了市場中性產品的規模上限”。

指數增強策略受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在股市回暖、期指鬆綁的環境中,在各大量化策略中,又以指數增強、市場中性等策略最受投資者關注。

黑翼資產合夥人兼基金經理陳澤浩認為,今年以來股市交易量上升顯著,加上股指期貨交易進一步放鬆的消息,會帶來股指期貨交易量和流動性上升。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有三大可以重點關注的量化策略,一是股指增強策略,不過這一策略受制於股指本身的漲跌幅,在牛市中表現更為突出;二是受益於股票市場流動性增加、相對高換手的市場中性策略,這一策略在股市交易量上升、波動上升的情況下表現比較突出。三是股指期貨也是CTA投資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受益於期指本身的波動性、流動性增加,對CTA策略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談到指數增強策略,貝萊德投資基金經理鄒江渝引用中國古語“積跬步至千里”、“集小勝為大勝”說,指數增強策略體系可以從多個不同的維度出發來選擇好的股票,包括基本面維度、市場情緒維度和宏觀維度等,進而提升能夠戰勝指數的概率。

裘慧明表示,指數增強策略的表現基於兩個大的前提,首先,從過去十幾年來的數據來看,無論是滬深300還是中證500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指數本身就是不差的投資標的。其次,擇時非常困難,而選股能夠提供超額收益。而要實現跑贏指數的目標,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獲取阿爾法儘量跑贏市場,二是跟蹤誤差不能太大,要控制好和指數的偏離。“因為滬深300是市場最大市值的300只股票,如果滬深300指數增強產品的太多個股在滬深300之外選,那麼就很難保證不產生風格偏移。而中證500則可以通過全市場選股,通過優化實現目標。”

量化投資增長空間巨大

談到量化投資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前景,裘慧明進一步表示,比起傳統主動管理策略,無論是量化多頭策略還是量化對沖策略,國內市場上的量化策略管理規模還相對較小,頭部量化私募機構管理規模也僅僅百億元左右。從海外市場來看,量化策略的管理規模在對沖基金中佔比20-30%,而在國內估計只有5%左右,未來幾年量化策略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市場很大一部分量化基金經理均是曾經就職於海外投資機構的華爾街海歸,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提升,越來越多海外量化對沖機構以WFOE的形式加入到中國市場的量化軍團中,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量化投資市場的擴展。

與此同時,在此背景下,海內外量化策略的融合度正在提升。英仕曼集團AHL主席Tim Wong表示,從策略交易來說,希望把國外一些有效運作多年的策略帶到中國市場,但同時也會考慮是否要做一些本土化的改動。“比如,在A股市場,很多國有企業是規模很大的公司,這和其他資本市場上的大公司是不是有區別,是否需要做一些因子或者算法的改動,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同時,監管政策的變化和交易系統的差異,也需要外資機構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不斷適應並改進。

裘慧明表示,因為市場結構和投資者特徵不一樣。而國內一些機構也會招聘海外的優質人才,吸收海外成熟的方法論。陳澤浩也表示,國內機構會吸納海外的優質人才,海外機構也會聘請本土人才,總體而言,隨著人才的融合,各流派量化投資的投資體系、投資邏輯、投資方法也會不斷融合、進步、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