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勞務派遣公司上班坑嗎?

成就非凡174


那不是一般的坑,是深不見底的坑。2018版的《勞動法》沒有對勞務派遣進行定義,也就是還沒有明確“誰是用人單位”。在勞務派遣下,誰才是用人單位,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10多年。誰在用人?是用人單位在用人,還是派遣公司在用人?

既然沒有明確誰是用人單位,那麼真正的用人單位就可以把派遣工不當自己人看待,所有的福利、補貼,年終獎都是正式工的,與派遣工一點關係都沒有。正式工年紀大了,可以得到閒職,頤養天年。派遣工年紀大了,就要被轉成勞務外包,凍死在路。不要說深受勞務派遣其害的人,哪怕是還在讀書的學生,他都能夠理解什麼是勞務派遣。

有人說勞動相關法律法規是一紙空文,我覺得還是應該全面看。其實在我身邊,還是有一些人通過勞動仲裁,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儘管現在弱肉強食依然被社會所崇尚,但我們應該看到法治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

勞務派遣工並不關心996,因為996在勞務派遣工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996的工資基本上平均1萬多,勞務派遣工的工資,如果算上不發達地區的話,平均下來也就1000多。

996,好歹有7天可以睡覺,可是你有沒有見過凌晨6:00到7:00才收工的派遣工?

所以說,題主的提問其實並不難回答,難的是如何全面的踐行勞動法律法規。


夢裡瀾濤


我大學畢業的第1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國企,但是的確是通過勞務派遣方式籤的合同。現在回想起來我可以這麼說,勞務派遣這個用工方式也是促成我離職的一個關鍵原因之一。

2005年我從大學畢業,從2004年的10月份就開始找工作。當時找工作並不是十分的理想。在2005年1月份的時候,學校的招聘公告欄裡面有一個我們當地一個大型國企的招聘啟事。這裡公司的名字我就不提了。

當時招聘告示裡提到了這家公司的一些簡要信息,下面還附帶了另外一條企業簡介,就是湖北省對外服務公司的簡介。

當時我投了簡歷,通過了筆試面試,最終確定被錄取。後來我才知道,湖北省對外服務公司就是一家專門從事人事代理勞務派遣代理的公司。

當時籤三方協議的時候我也猶豫再三,對外聘工的身份還是有些芥蒂。但是那個時候找工作的確不容易,加上外服和公司的人都說,只是籤合同的主體不一樣,該發的工資該有的待遇和福利都不會少。

後來去了公司上班之後,在日常工作中,你的確感受不到任何外聘工身份帶來的差異。日常的考核,作息,工作佈置,都是用工單位的領導佈置。吃喝拉撒,都跟其他員工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後來才瞭解到從2003年以後,很多大型國企,移動,電信,聯通,菸草,鋼鐵,紛紛採用勞務派遣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用非常低廉的價格獲取人才。

但是採用勞務派遣員工的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你不是他的正式員工,這樣就有兩個最大的弊端和隱患。

第1條,你的很多福利是不能跟正式工一樣的,就是所謂的同工不同酬。

正式員工的油補,住房津貼,教育補貼,包括大病醫療全額報銷,這些我們外聘工都是沒有的。

同時正式工的社保和公積金都是封頂購買,但外聘工都是採用的社會化的同等標準。

第2條,勞務派遣的外聘制員工無法進入國企員工的正式幹部序列。

在很多國企,以普通管理崗為例。如果你是正式工的話,一進公司就是辦事員的身份。過幾年就可以成為正式的科員。然後再過幾年有可能成為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這就進入了幹部序列,可以享受對應的職級待遇。

但是我們採用勞務派遣的外聘工,我們的檔案是在原來的人事代理公司,所以我們就無法進入到對應國企的幹部序列。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國企幹了8年都是外聘工的身份,不光是正式的待遇跟正式工差別很大,一直也是外聘工身份無法進入到科員序列。

到2014年我辭職那一年,公司才開始進入外聘工全面的轉軌,但那個時候我自己已經徹底寒了心。相當於我在公司8年青春都浪費了,我直到第9年才開始進入到科員的身份。

但公司那些一進公司就是正式工的人,第9年很多都成為了副科長科長。在國企一個蘿蔔一個坑,一旦你錯過了,很多時候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其實勞務派遣制,勞動法有明確規定,只適用於那些具有明顯的可代替性的,非重要的工作。例如一些車間的手包工,操作工。

但當時很多企業為了節約用人成本,對於很多大學生一味的採用勞務派遣方式。對這種方式我們要給予嚴重的譴責。

所以如果現在很多大學生或者其他人在去應聘的時候,遇到對方說給你勞務派遣,你就要冷靜的思考。





表哥聊職場


其實具體還是要看做什麼工作,另外還要看領導的素質高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另外,在待業期間,千萬不要幹合同制保安。不然的話,你會感覺社會特別黑暗。合同制保安從來都跟臨時工差不多,領導想扣錢就扣錢,想把責任甩給你,就把責任甩給你,壓根沒有辦法去反駁領導。還有一些不負責任的領導會特別努力的鼓動你幫他幹活,等到了報加班的時候就沒人傢什麼事情了,尤其在我作為合同制保安工作期間,以前領導最常說的話就是你們什麼事情都得管,必須管的特別嚴,但是一旦等到了有正式員工不服從管理對你的打罵,領導都會視而不見。而且在個別單位之中,領導因為可以非常明確的瞭解合同制,往往正規合同不會給你。而是把一式三中屬於你的那份合同直接拿走。一旦出什麼事人家就可以撕毀合同,你壓根沒在這裡幹過,你想告人家連個證據都沒有。

最近網絡好多人都在瘋傳,說在19年合同制會取消,我有幾個想法。第一個就是合同製取消之後,有些人渣領導會不會想出更加齷齪的方式對付合同制工人?第二個就是合同制同工同酬中央即使在要求,有些單位也可以不照辦,這種情況下又應該怎麼辦?第三個就是國家一旦統一取消合同制,一些廠家會不會直接選擇把所有合同制員工全部開除,使得合同制員工全體失業。

以上這三條都是問題,合同制所有人都是支持取消的,但是取消之後的顧慮還是有很多。


乄問水居山


看見您的問題,我深有感觸!

首先講講您說的勞務派遣工。現在很多單位,尤其是國企,都會存在很多的勞務派遣工。這裡講講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員工的異同。

<strong>

異:

1、薪酬發放主體不同。正式員工是由用人單位發放,而勞務派遣工是由勞務派遣公司發放;

2、薪酬待遇不同。雖然說同工同酬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但是這個現象依然存在。同時,住房、養老、企業年金等福利不同;

同:

1、工作內容、工作性質相同;

2、肩負的工作內容也相同,一般沒有差別對待。

通過以上的比較,很簡單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通過勞務派遣公司上班很坑!因為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別還很大。那該怎麼辦呢?

有兩種解決方案,都是我身邊的例子。

1、研究公司的制度。很多企業為了鼓勵職工,會對省或者行業的技能能手,予以一部分名額的轉正機會。我身邊已經有兩個同事,通過技能大賽,得到了轉正;

2、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有很多同事也通過自身的努力,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而且也混的有聲有色。

我相信,只要您找準方向,足夠努力,您一定能到實現夢想。與其自怨自艾,與其抱怨世道不公,不如發奮圖強,實現夢想。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strong><strong>


吳起注水


通過勞務派遣公司上班坑嗎?要看你怎麼認為這個“坑”。

首先通過勞務派遣公司的福利待遇一定沒有用工單位的員工好,因為勞務派遣是一種用工方式,是用工單位提出用工需求後由勞務派遣公司派出員工到用工單位工作,這是用人單位一種減少人工開支、提高用工靈活性的方法,既然是節省開支那麼勞務派遣公司的福利待遇肯定沒有用工單位的好。

但其實勞務派遣也是一種工作方式,可以給求職者多提供一個工作的崗位,所以你說它坑不坑?對於一個有明確目標的求職者來說誤入勞務派遣公司確實坑,福利待遇肯定與能力不匹配。但是對於一個盲目的求職者來說,多提供一個求職機會,可以讓勞動者再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不浪費時間。

注意:如果是通過勞務派遣公司上班的,那麼你是屬於勞務派遣公司的員工,而不屬於用工單位的員工。現在有很多員工是通過用工單位的招聘、考核最終入職的,但是籤合同時卻發現甲方是XXXX勞務派遣公司,那麼就要當心了,因為你並不屬於用工單位的正式員工,而是用工單位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派遣過來的員工,你的工資、福利等等大多也和正式員工不同。


東友律師事務所


勞務派遣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給用人單位創造了一個逃避社會責任,公然對抗“勞動法“的陰暗地帶。

跟舊社會制度下的黑心地主、資本家,沒有任何區別。與我國社會性質和制度,及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權益,背道而馳。

尤其是在央企和國有企業,這種現象的存在,更加損害了政府形象和企業的聲譽。令人厭惡和不恥!


真誠83206


尊敬的主,您說的太好了,勞務派遣工實際就是弱勢群體,他們幹著最苦最累的工作,沒有公積金沒有獎金,工資待遇是安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國企的領導正式工隨意歧視踐踏派遣工勞務工,正式工高高在上,國企高管領導的七大姑八大姨兒子女兒以派遣工的名義到企業上班最多一個月就成為了正式工,只有這些無權無勢的老百姓一輩子幹勞務工派遣工,黑暗的社會萬惡的社會太多的不公平,老百姓有苦無處訴有冤無處申啊


老馬144076520


強烈建議國家取消勞務派遣公司,這些勞務派遣公司說白了就是一個皮包公司,收著單位給派遣公司的錢,派遣公司又拿一部分給用工者(少的可憐,就向現在的保安公司一樣,收單位3000元,給每個保安2000元一樣,難道這樣做不是皮包公司嗎)什麼休假,做夢,時間也長,隨時也可以不使用你,你還沒有話說,和單位找用工差遠了。


WTL25gyj


萬惡的勞務派遣公司,國家為什麼能讓他存在?


商榷6


本人幹了十多年hr,也在第三方公司幹過,第三公司也有中字頭的企業!情況具體看企業,這種用工模式在大型企業很常見,像在廣州黃埔那些大家都叫得名字的大型企業也會用到,這些企業有工會,有當地的勞監看著不敢亂來,甚至比很多中小型企業規範!企業並不是說為了損害員工利益而與第三合作,而是企業本身有需求,類似於連鎖加盟,但必須要有公司進行規劃合理科學管理!差不多吧,其實展開可以說得很詳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