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鳳凰山森林公園”概況

深圳市鳳凰山森林公園位於深圳市寶安區西南部的福永鎮鳳凰村,跨福永、西鄉、沙井、公明、石巖五個街道辦事處,是深圳市規劃重點建設的八大森林公園之一,目標是建成深圳最具吸引力的郊野森林公園。景區已建成福永鳳凰主入口及沙井觀音廟(洪田火山郊野公園)、西鄉黃麻布、福永虎背山三個出入口。

景區主體鳳凰山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座低矮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被譽為“寶安第一山”。山系呈南北走向,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北至南橫跨沙井、公明、福永、西鄉等地,主體位於西鄉與福永境內,山脊軸線呈月牙形,最高峰為福永與西鄉的界山大茅山,海拔376米。

鳳凰山在清朝被列為新安八景之一。 據清康熙年間《新安縣誌》記載:“鳳凰巖,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澈若堂室,相傳有鳳凰棲於內,故得名。”

地形地貌

中國“鳳凰山森林公園”概況

深圳市鳳凰山森林公園

景區主體鳳凰山是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第二大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主體部分位於福永與西鄉交界處。山脊軸線呈月牙形,上有福永與西鄉的界碑。最高峰為福永與西鄉交界處的 大茅山,海拔376米。

氣候特徵

鳳凰山森林公園位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年平均氣溫23.0℃,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8.7℃,歷史極端最低氣溫0.2℃;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平均為15.4℃,7月平均氣溫最高,平均為28.9℃;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837.6小時;年降水量平均為1935.8毫米,全年86%的雨量出現在汛期(4~9月)。春季天氣多變,常出現“乍暖乍冷”的天氣,盛行偏東風;夏季長達6個多月(年平均夏長196天),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秋冬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乾燥少雨。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 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颱風)影響4~5次。

景區佈局

鳳凰山森林公園風景區由山下寶塔勝景區、山中古廟勝景區和山頂晚霞勝景區三部分組成。

山下寶塔

中國“鳳凰山森林公園”概況

深圳市鳳凰山森林公園

山下寶塔勝景區位於鳳凰山南麓,由位於嶺下村的“ 鳳凰文昌塔”及沿著登山石階路的“朝陽靈犬石”、“普門示現牌坊”、“青牛躍澗留仙蹟”、“ 聖水靈泉”、“輕徑風琴”等景點組成。

鳳凰文昌塔

鳳凰文昌塔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位於嶺下村西面路口,青磚砌造、高六層,高約20米,是寶安境內現存的最高古塔。1984年9月,被深圳市政府列為深圳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塔原是四層,到同治年間,加為六層。每層塔門均有石匾或對聯,塔為疊澀出簷,無平座,塔基和第一層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築,簷用五層菱角牙子,七層平磚疊澀砌出。第一層正面用方形門,第二、三層正門用券門, 四、五層正面用窗,六層正面用圓窗。每層之第二、六面用長條形小窗透光。塔剎已被雷擊毀。塔內每層原有樓板、木梯,引攀至頂。六注攢尖頂,塔高約二十公尺。

塔門的聯匾分別是:第一層為:“鳳閣朝陽”、第二層為“開文運”,左右聯為:“近丹山從鳳翥,天開黃道任龍翔”,三層為“經緯樓”,左右聯:“風雲蟠五嶺,金壁聯三臺”;四層為“獨佔”;五層為“直上”;六層為“綺漢”,均為楷書陽文,字體剛勁有力。塔邊一股溪流,繞塔住下逕流,匯入珠江。

普門示現牌坊

進入鳳凰巖的入口處,有個牌坊叫“普門示現牌坊”。牌坊正面刻著“要渡自渡”,背刻“普門示現”,是現居香港寶蓮寺鳳巖古廟舊主持泉慧太師所題。

聖水玉泉

“聖水玉泉”建在石級道上,半山亭側,相傳是觀音大士想遊人爬山到此,已經是口乾頸渴,特幻化一道伏流雲泉在半山亭側,以便遊人解渴,品泉聊憩。

輕徑風琴

“松徑風琴”在登山石級道上,活途松廕庇日,清風徐來,松蓋上奏起鏗鏘聲調,有如八音並奏,弦管齊鳴,在清代已被列為鳳巖八景之一。現在路旁,尚豎有“松徑風琴”古碑一方。

山中古廟

山中古廟勝景區是鳳凰山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有盤山公路和石階小路通到本區。景區以始建於1297-1307年間的鳳巖古廟為主體,配以眾多的自然景觀,如“鳳凰仙洞”、“長壽仙井”等景點,在景區的峭壁上留下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景區還有新建綜合大樓和望海樓。

鳳凰仙洞

鳳凰山中有一天然石巖洞,稱做“仙洞”,仙洞內供奉觀音。傳說曾經有鳳凰棲宿其內,所以外面的岩石叫“鳳凰巖”。

合掌枕流

合掌枕流”是由兩座巍峨巨石相挨疊成的,形狀很像雙掌合在一起,所以古稱為“合掌石”。

長壽仙井

“長壽仙井”位於鳳巖古廟旁。傳說此井之井穴是觀音大士所點,專為遊客清暑解渴而設的。井水甘香馥郁,長飲可強身益壽。清朝番禺的舉人陸奠邦到此遊玩後,為其豎碑。

淨瓶灑露

“淨瓶灑露”是一個巍峨的大石頭,聳立在古廟和鶯哥石相連的區域,石頭中間連成一大洞,幽靜雅好。遊人也可以攀登到石頂玩樂,眺望海景。石旁有明代進士鄭士忠所題“淨瓶灑露”石碑。

鳳巖古廟

鳳巖古廟始建於 宋末元初( 大德年間),屹立在鳳凰山的半山腰,依山傍海,殿宇恢宏,香菸繚繞,晨鐘暮鼓,不絕如縷,成為深圳乃至周邊地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該古廟是文天祥的曾孫文應麟為了紀念文天祥所建,迄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了。相傳文應鱗來此正值歲荒,為便於瞭解災情、他在大茅山巔建了一座望煙樓,只要晃望到無炊煙的村莊,便立即派人去救濟。有一天,文應麟出外查看災情,走到鳳巖,看到這裡地勢奇特,山嶺峻秀,奇石多姿。他便打算在這裡建一座廟來紀念自己的曾祖父文天祥。恰好當夜他又作了一個夢,夢見觀音老母叫他在鳳巖建“鳳巖古廟”。於是,他便籌資修建了這座廟,一則供奉觀音老母,二則紀念文天祥。因為這一緣故,600多年來,遠近居民和遊人都喜歡到這裡進香祈福,廟內香火一直很盛。廟內建有文天祥紀念館和應麟亭,以紀念文氏先賢。

明朝孝宗弘治年間,文天祥義軍將士的後人鄭士忠,得中進士後來到鳳巖古廟。鄭士忠感戴觀音菩薩的恩德,在鳳巖古廟右側刻下了“淨瓶灑甘露”的

巨大石碑,以作紀念。這塊石碑如今仍在,完好無損。

山頂晚霞

山頂晚霞勝景區主要景點為“雲頂參天”,又稱飛雲頂。由雲頂參天處可分為南北二路參觀。南路直通最高峰-大茅山,沿途有豬兜石、萬蝠洞、石乳清湖、煙樓遠望(大茅山頂的望煙樓)等景點。北路有試劍石、伶仃奇石、較剪石等景點。

雲頂參天

“雲頂參天”俗稱飛雲頂,是鳳巖古廟背後的鰲峰,海拔309米。明朝新安進士鄭文炳曾留下“扶節直上飛雲頂,舉手不覺摩蒼冥”的佳句,“雲頂參天”為古鳳凰巖八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