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顏、柳、趙這四大楷書相比哪個最好且學的人最多呢?你如何評價?

小龍哥不是小情歌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個人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他們的書法成就非常的高,尤其是在他們的楷書書法上。

就他們對於後世的書法貢獻來看,在書法史上,顏真卿的成就顯然是要高於趙孟頫、歐陽詢和柳公權的。

這是因為顏真卿的書法風格非常的特殊,他和其他三位書法家的書法風格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他書法家基本上是王羲之風格的繼承者,他們以筆畫纖細,風格秀美,儒雅敦厚的書法見長,而顏真卿的書法,則之他們相反,他的書法風格就非常的濃厚陽剛,有一種壯闊的氣勢在其中。

在顏真卿還沒有形成他的書法風格之前,他是學習帖學書法的,有資料記載,他對王羲之以及褚遂良的書法有過很深厚的研究,早期顏真卿的書法以《多寶塔碑》為代表。《多寶塔》還是有非常濃厚的學褚遂良的痕跡的。

在顏真之前,也從未有書法家進行過這樣的書法風格創新,所以他的書法風格一旦成型之後,就在中國書法史上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這裡面就存在著一個問題,為什麼顏真卿能夠,超越他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成為被中國書法史所銘記的創新者呢?

也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創新,是怎麼發生的。

唐代文化是典型的多民族多元文化,他們的文化構成過程中,有很多外來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融合,所以唐代文化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多樣發展的局面。

比如唐代非常有名的瓷器是唐三彩,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從漢代起就有記載,但是中國的瓷器一直是單色瓷,以單一的色彩進行發展的,瓷器的顏色不是多種顏色的混合,而是以素色、單色為主要的瓷器造型。

但是,隨著外來文化的融合交流,尤其是西域,阿拉伯等地區的波斯文化對於中國的瓷器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它不僅表現在唐代唐三彩中關於瓷器的器物造型上,唐三彩塑造的藝術類型和表現事物與之前瓷器相比,都有了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出現了很多西域、阿拉伯等地區的民族元素。

當然,這與當時唐代和其他國家進行的絲綢之路的貿易有很大的關係,中國作為瓷器的產出國,為了迎合國外的市場,當然,要生產一些表現他們文化和適用於他們文化所使用的器物,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他也在改變和塑造的中原文化的類型,影響的中原瓷器的發展。

所以,唐代多元文化造就了唐三彩的繁盛。

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唐代文化的多元融合和發展,顏真卿就是在這樣的大唐文化的浸染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他的書法風格就不僅僅是吸收了帖學書法的精華,他的書法還有相當一部分碑學書法的風格和特色。

清代的馮武曾經在他的《書法正傳》中,對於顏真卿的碑學書法風格有非常深刻的認識:

“魏晉而下,增減筆畫以就字勢,惟公(顏)真卿合篆籀之理,得分隸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書之至也。”

馮武的這段話其實是在論述魏晉以來,中國書法發展的一個基本的趨勢,他認為,從魏晉以來,中國書法就在走一個下坡路,但是突然出現了顏真卿,讓中國書法迎來了一個難得的高峰。

“增減筆畫以就字勢”,並不是說對於漢字的筆畫做真正實際意義上的減少,或者是增加,而是說,他們對於魏晉以來形成的書法風格有這樣或那樣的改變。

不可否認的是,魏晉以來,中國書法確實是在一直髮展演變的,雖然在藝術上,它可能會被一些人認為是有失於藝術水準,但是他的確是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

宋代四大書法家米芾在《論草書帖》中說: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

而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標榜晉人書法的高妙。但是在這裡,不管米芾的觀點如何,他在這裡僅僅是限制在草書書法上,認為草書書法應該以晉人的書法為標杆,而且要學習晉人的人格,也就是晉人風骨,否則就會成為品格不高的書法作品。

清代的王鐸則在宋人米芾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加激進的觀點,他認為:

書不宗晉,終入野道!

這些觀點與清代馮武在評價顏真卿的時候,有很多相似之處。

所以“就字勢”從程度上來說,是對往後書法發展的一個批評,並不是一個褒義詞,而是一個貶義的判斷。

接著馮武就道出了他對顏真卿書法的認識,他認為,顏真卿的書法:

合篆籀之理,得分隸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書之至也。

所謂的“篆籒”,其實就是在說碑學書法,而“分隸”是指帖學書法。馮武認為,顏真卿的書法,不僅具有帖學書法的嚴謹,而且他還有碑學書法的理趣。

據記載,天寶元年,顏真卿創作了《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

這些書法都是他早年間在探索自己書法風格的時候留下來的作品,具有非常濃厚的碑學書法特色。

所以,後世對於顏真卿的書法認識,也著重從這一點上來講。

宋米芾認為“《爭座位帖》有篆籒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多元、包容、開放的時代文化背景,以及顏真卿自身對於書法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讓他的書法風格有了迥異於其它人的面目和特色,他也成為了超越王羲之的書法人物,在中國書法史上成為著名的書法大家。

所以,以楷書的創新性以及它的藝術性來說,顏真卿的楷書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至於談到這四位書法家書法學習順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考慮:

首先趙體字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學。

雖然趙孟頫被譽為“集五百年書法之大成”,但我們知道,趙體無真楷,趙體的楷書通常帶有比較濃厚的行書意味,介於行書和行楷之間。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難學,因為往往掌握不到趙體的精髓而逐漸流於俗氣、媚氣。

這不是說趙體不值得學,而是一個適不適合初學的問題。平心而論,對初學者來說,想要掌握好趙體字,在沒有任何書法基礎的前提下,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初學者學習楷書,最好從顏體、柳體、歐體開始。一般來說,從歐體、顏體入門的比較多,這是因為歐體法度嚴謹,而顏體字有特別有名。

清代大書法家傅山就曾幾個說過,學書當學顏,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顏真卿的書法是適合初學者學習的。

總之,在歐顏柳趙四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創新型是最強的,因此他在書法史的地位也相當高。他書法的創新性來自於當時社會文化的浸染和他本人的努力。

學習顏體字是不錯的選擇。其他三體,可以考慮學習歐體或者柳體,趙體字要放在最後學習。


松風閣書法日講


歐、顏、柳、趙四大楷書獨具特點,各有風格,都有成就,都是書者學習的範本;但哪個最好且學的人最多,本人認為學歐顏柳較多,這也是大家共識的,無爭議的,其主要原因是唐代書家師從古法,書漸及至,達到了中國書法史上楷書的最高峰,而得已完善。

對書者來說,無論師古誰的碑帖沒有所以然,自已喜歡的就好;從前我是學歐的,基本掌握了筆畫、結構、氣韻後,繼續深入,進一步探求,開始學行書、草書和臨其它書帖,(包括二田的也可作參考),雖說學書不精,但自感覺良好,這就是學書人的修身養性自娛自樂吧。

下面是我的二幅軟筆、四幅硬筆書寫敬請各位書友指教。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學的人多的未必就是最好的,10以內的加減法有幾億小朋友在學習,但是並不代表它是最高深的數學,反而是最最初級的。

目前學歐楷的人比較多,主要是歐楷比較初級,容易寫的工整,僅此而已。


唐朝書法評論家、宋朝書法四大家、明朝大書法家對歐楷評論都很差。

趙體楷書華貴、書卷氣,但是結構太過精到,不夠活潑。但是是非常好的學習翻本。
唐朝顏魯公之後,歷代有成就的大書法家基本都是學顏真卿,從顏真卿那裡獲得自成一家的基本功。唐朝的柳公權、宋朝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已經明朝的解晉、董其昌、
王鐸,都是學的顏真卿。

柳公權的字也非常好,值得苦學,當代啟功大師也學的柳公權。


字畫娛樂圈


楷書四大家的書法,各有優劣,就學習人數而言,我感覺歐體丶顏體學習者稍多,就難易程度而言,歐體、柳體入門較難,顏體、趙體入門相對容易,但想寫好也不容易。

歐體嚴謹工整,平正峭勁,中宮緊密,結體險峻,尤其是《九成宮》,因是皇帝老兒親自安排,更走法度森嚴,是歐體的登峰造極之作。但其弊端在於,學習不當,容易陷入呆板、呆滯之中。



顏體豐腴端莊,寬博大氣,骨力遒勁,氣慨凜然,《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是其代表作。顏體既能寫小字,又能放大作榜書,深受世人喜愛。但其弊端在於,學顏不當,容易陷入臃腫之中。


柳體融歐顏之所長,舒展健勁,內斂外拓,遒媚勁挺,乾淨利落,與顏書的雄渾寬裕媲美,後世有“顏筋柳骨”之稱。其弊端在於,學之不當,容易露骨。

趙體楷書直接取法魏晉,削繁就簡,變古為今,用筆不故弄玄虛,筆路十分清晰,初學者易懂易學。但也正因為其簡化了筆法,讓後世學習者容易滑入“俗氣”一路,清代“館閣體”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是學趙不當所致。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歐顏柳趙能名列楷書四大家,他們各具特色。歐險趙妍、顏筋柳骨是四大家迥然的區別。至於優劣,應該是見仁見智的事,同時和時代書風相關。

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汲取漢隸、魏碑筆法創作的一種楷書字體,其特點是中宮收緊,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相對來說歐體法度森嚴,錯位毫釐就會失去結構重心,過於追求重心又易失之於平正有餘、險絕不足,這個特點也是明清時期被稱為館閣體的主要原因。主要碑帖為《九成宮》《化度寺》《虞恭公碑》等。

顏體其實在唐代並未被認可,而是到了宋代,為了統治階級需要,借其勇武忠烈以引導民眾、加強王權統治,才得到統治階層的大力推崇。顏體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尤其是較多應用於匾額榜書。主要碑帖有《多寶塔》《元次山》《顏勤禮》等。

柳公權書法瀟灑,清瘦,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的筆法,然後自成一家。其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柳公權在世就以書法名動當世,據傳權貴、富足人家老人過生日,能求到柳書為至孝,否則就是不孝順老人,可見其當時的影響。主要碑帖有《玄秘塔》《神策軍》等。

趙孟頫楷書字形趨扁方,筆畫圓秀,間架則方正。撇畫,捺畫,以及橫比較舒展,字勢橫展。借用行書,有的字介於行楷之間,顯得流美動人。趙孟頫以宋貴族入仕元王朝,是他最為詬病的地方。趙精於書畫、諸體皆善,小楷也冠絕一時。他的楷書如基礎薄弱,則易於流俗。

書者本人學書由柳入歐,就個人淺薄經驗感覺歐體難度較大,但目前歐顏作為入門楷書學習者較多,柳趙次之。建議以興趣為引導自己來選擇字帖和書家,更有利於快速學進去、走出來。






三悟軒


書家對於你的這個問題是這樣認為的:

在入手學習楷書時,最好把“歐顏柳趙”的楷書要全部學習,但只是學習“歐顏柳趙”楷書的順序問題。

因此,書家建議初學者應從“顏體”楷書學起。自古以來在書法界就有“顏筋柳骨”的學說,也就是說學習楷書“立筋容易立骨難”,必須先從容易一些的楷書“顏體”入手學習。

把“趙體”的楷書列為最後一項學習,因為“趙體”的楷書瀟灑嫵媚的風格,這反而讓學習其楷書的人練就起來很困難,很不好學習,所以“趙體”的楷書要放在最後學習比較好,使學習者有了前面的學習楷書打下的良好基礎,在學習“趙體”楷書時顯得稍為容易一些。

中國書法楷書之“歐顏柳趙”四大家,是中國書法之靈魂,學好他不容,運用中那就更不容易,因此,學習準備學習“歐顏柳趙”四大家楷書的人們,要做好充分的困難準備,千萬不要半途而廢,當一個書法“逃兵”!

書家祝福學習書法的人們:你們一定會成功的,絕不會給人生中帶來難以忘卻的遺憾!

謝謝“小龍哥不是小情歌”的問答邀請!

請大家欣賞書家書法作品《行書三百千》與《草書滕王閣序》精選。








祥悟


答:顏真卿。

初唐以來,由上至下,皆宗法山陰,楷書到了盛唐前期,日趨妍媚。直至顏真卿登上書壇,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在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方面,大大突破了傳統規範,成為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變法大家之一:

1,蠶頭燕尾,外拓如弓

2,方正平直,上密下疏

3,行間茂密,氣勢充沛,

4,枯潤兼施,質樸豪邁。

魏晉以來至初唐諸家的楷書,大多是中、小字形,輕盈秀麗,主要以運指之處較多。顏真卿則寫了許多古厚磅礴的大字碑碣,從而把運腕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

“顏體”是書法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所謂"間氣古今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


八公山人王世國


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我都接觸過,這四體風格不同,要說哪個好學,那就是都不好學,哈哈。就我目前知道的而言,學習者數量是按歐趙顏柳這樣的順序。我最早接觸書法便是二田的,寫壞幾支筆後就覺得這樣寫太廢筆了,沒幾個月一支新筆就磨成斜的了,後來接觸歐陽迅《九成宮》,寫了一年吧,覺得這樣寫的字就跟印刷體一樣,沒啥藝術,哈哈,年少輕狂,現在不敢這麼說。於是就去學了自覺藝術性更強的顏真卿之《勤禮碑》,堅持了一年,沒得皮毛,覺得與自己性格不符,那是頗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然寫不好,有人指出趙體是對二王筆法的繼承,且所留墨跡頗多,可從其楷書入手,遂又習趙孟頫楷書,也是沒堅持下去,後來接觸柳體,一下就喜歡上了,他的筆畫剛硬,結體挺拔,突然發現這才是我的所愛,集法度與藝術一體。你說哪個最好學,四體各有特點,主要還是自己的喜好,和能否堅持。


禿筆書生


楷書成熟於唐代,其間歷經漢晉以來書法藝術的沿革,到了隋唐,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的空前繁榮發展,也由於統治者的愛好示範和制度激勵下,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士大夫與知識階層紛起仿效,競相研習書法,交流切磋,比肩爭鋒,總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楷書法度完備,風格多樣,絢麗多彩,整個唐代楷書流派紛呈,書法大家名家輩出,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楷書流派有歐顏柳虞薛等等,今天我們學習書法入門的幾種楷書字體比較常見的除了歐顏柳外,再就是趙體(元代趙孟頫所創)了。至於說,這幾種楷書流派誰更好,這實在難分伯仲,只能講各具風格特色,各有千秋。所謂優劣說,那也是個人眼光愛好秉性,或者欣賞角度不同或時代審美侷限所造成的;不過學習臨摹過程中,各家還是有各家所達到的要求和注意要點。一般來說,顏書字畫寬博

,筆畫外拓,氣勢開張,字體易佔滿格,顏

體《多寶塔》為初學顏體者範本,入門易上手,一學即像,可是顏體捺腳重,不加註意,就會變得臃腫肥俗,研

習應求形神兼備。再一個臨摹較多的是歐體,一則歐體端莊典雅,方勁險挺,結體長方,易學易掌握,二則歐體綜合隸行篆魏碑等各種藝術元素,比如《九成宮》,學了以後轉向各體都較易,不大會出偏差。在習書時,注意不要把筆畫寫得僵硬、字體寫得呆板,流於僵化。‘‘顏筋柳骨",柳體吸收了顏體的厚重和遒勁以及歐體的險峻等特點再結合其它書法元素雜糅而成。筆畫取斬釘截鐵式,結體秀媚遒勁,風骨俏拔,清秀俊美。柳體的活中宮雖為人稱道,但因骨架緊湊,中宮顯得較為內斂集

中,初學者難得其精髓神采,研習應多下功夫。

趙體取法於魏晉王體較多,發筆快勁有

古意,結體瀟灑流美,用筆流利圓潤,又多參入行書筆意,氣韻橫生。易學,師者眾多,但筆法功力不牢,一味求成,結體容易缺乏骨力,流於俗氣。以上是我一點不成熟的看法,錯訛之處難免,望大家指正。


杏花雨巷107726012


這要看你對歐顏柳趙,最適合其中那一體,就拿本人來做例子吧,和老師第一次見面,老師讓我寫一個最熟悉的楷書(用毛筆寫)。老師一看我寫的字,就讓我學趙體。你適合那一體,老師最清楚。

學趙體的好處是,以後學習行書更容易上手。趙體有點接近行楷,而且趙孟頫一生中學王羲之的書法最多,風格也接近。順便說一句,行書應該學王羲之。

您要想在楷書方面自成一家,假如您學歐體,把歐楷確定練精了,再學褚遂良,原因是,褚遂良是學歐陽詢之後,博採眾長自成一派的。學褚遂良可以起到,您形成自己風格的過度作用。

舉一反三,總的來說歐顏柳趙,沒有高低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