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在當時的世界上,它是最大的郵輪,沒有之一。它長270米,寬28米,整個重量是46000噸,因此被稱為“巨無霸”。它是把當時整個歐美造船業的最高級都融入到了這艘船上,整艘船的造價在當時就達到了75000英鎊,非常豪華,一等艙和二等艙簡直就是行走的凡爾賽宮,當時就有人說哪怕上帝來了,都弄不沉這艘船。它從英國的南安普敦港出發,終點是到達美國。而這艘上帝都弄不沉的“巨無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的沉沒?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而這麼大的一艘船,為何上面只有16艘救生艇呢?甚至一般的郵輪都比它多。只因為這艘船的老闆說“它本身就是一搜救生艇,永遠不會沉沒!”那麼他為何敢說出這一番話?

第一:這艘船上的無線電通訊系統高度發達,接收能力特別強,而且發佈信號能力也很強。

第二:這艘船的密封艙裡面有16個大的密封艙,水過濾過去,這船都沉不下去,船體也很堅固。

那麼上帝都弄不沉它,它又是怎麼沉的呢?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泰坦尼克號”距今已有上百年了,經過梳理你會發現一些細節問題。很多人在看《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在電影裡面沒有任何一個船員拿著高倍的海洋望遠鏡向遠處望去,因此等到發現海平面上有冰山的時候,到撞上連一分鐘的時間都不到,這是違背長理的。正常情況下應該有船長和大副拿著望遠鏡不停地向遠處望去,為何這裡面沒有出現呢?這是一個這些年來被人忽視的細節。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其實這艘船上是有遠程望遠鏡的,只不過被鎖在了一個櫥櫃裡邊,在臨出發之前,管這一片的海員被船長臨時換掉了,這個船員十分沮喪,他也想參加這次海洋之旅,結果下船的時候疏忽,把鎖著望遠鏡櫥櫃的鑰匙拿走了,由此看來這把鑰匙是很大的誘因,如果有它,也許就能夠提早發現冰山。

另一個原因是船長史密斯好大喜功,他這艘全世界最豪華的郵輪,如果7天完成航線,他恨不得5天完成。因此他命令全船全速前進,以至於發現冰山的時候,再想減速已經來不及了!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而且那個時期北大西洋正趕上奇特的天氣情況,從格陵蘭島分裂過來的冰山,居然漂洋過海的來到這個地方,還依然保持那麼大的體積,所以這種情況在當時也比較少見。那麼具體是怎麼撞上的呢?

在1912年的4月14日晚上的11點多,這個時候監視前方動向的船員突然發現不好,前方海面上有兩座冰山,由於沒有望遠鏡,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而這時候的船長,卻下達了一個相對錯誤的指令,告訴掌舵手,減速然後左滿舵,那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錯誤的命令呢?

當看到兩個桌子大小的冰山時,由於船是全速前進,突然緊急減速到撞上只有37秒的時間,在這個時候即使減速打舵也已經來不及了,肯定會撞上。那麼冷靜理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那就是用船頭去撞它,因為船頭是整個船最堅固的地方,哪怕撞上了,船也不會沉。而這時候左滿舵船一下子就橫過來高速撞了過去,船的右側面完全沒有船頭堅固,結果咔擦撕了一個93米長的大口子,冰水順著口子進入到船中,不一會兒船中間承受不住壓力折斷,前半截向下沉,後半截在水上立了起來。隨後前半截沉入海底,後半截也逐漸向下沉,到4月15號的凌晨2點20分,前後2個小時40分鐘,龐然大物的泰坦尼克號全部沉入了大西洋底。

而不得不提的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是非常發達的,然而在頭一天的時候,在前邊航行的船已經給後邊的船發出信號說這一帶有冰山,但當時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系統出了故障,等修好之後也錯過了這條電報,而等發出求救電報的時候,附近的船也被困在冰山之中,過不來,沒有辦法及時來救援。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為何首航遭沉?是偶然還是必然?

還有一點是船上的鉚釘質量不過關,有太多的雜質,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力量。

由此看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由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湊到一起,釀成了一種幾乎必然的悲劇。這個事件也給當時火熱的造船業一個沉重的教訓,高科技有高科技的風險,必須等所有的技術到位了,才能建這樣的郵輪,如果任何環節不到位,都可能發生這樣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