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取消文言文教育?

另類物種


取消文言文是大勢所趨,是科技文明發展的必然歸宿,是中華兒女征服星辰大海必須卸下的包袱。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這樣評價中國,週而復始,死循環。中國國學的極度旺盛生命力,被工業文明的船艦利炮蹂躪,中國近代屈辱史還沒有刺痛國學傳承者嗎?難道還需要再來一遍?

推動人類進步的是科學技術。沒有科技的發達,那些口裡之乎者也的大儒眼睜睜看見災民活活餓死,眼睜睜看見西方列強火燒圓明園。

醒醒吧,國學粉絲,你愛好可以,不要把你的愛好強加於人,學生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人的孩子口裡唸唸有詞,西方的孩子在研究科學,久而久之,差距會越來越大。請不要抱殘守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文言文,就讓文言文成為文化遺產,留給極少數人學習鑽研。

馬斯克雄心勃勃計劃2024年,把人送上火星,我們應該反思,什麼時候我們也能把人送上火星。要解決這個問題,文言文是毫無幫助的,時間寶貴,歡迎腐儒來辯!

首先文言文博古通今是個偽命題。只有科學才能博古通今,因為科學的內在邏輯是自洽的,一環扣一環,而文言文更多的表達技巧,是一種做作的表達藝術,文言文學的再好,對人類進步是微乎其微的。

其次,不學文言文就是割裂歷史,這也是愚蠢的說法。試問,古人計數用繩節,文字用甲骨文,這些還要傳承學習嗎?不都割裂了嗎?有舍必有得,取消文言文,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更好的學習白話文和英語,可以學習推動人類進步科學技術。

最後,在知識大爆炸年代,在西方比中國發達的客觀事實上,請大家重審審視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該屏棄的果斷屏棄,文言文就是要逐步屏棄的,請那些腐儒不要一意孤行,開歷史倒車,試圖螳螂擋車,會被壓的粉碎的!


小宇大爆


誰說要取消文言文教育?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否又在造謠,請題主以後提問時要注意了,千萬別幹誤導人的事情。下面我把教育部關於中小學課本中文言文有關事宜說一下。

一、中小學語文教材全部採用“部編本”。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統一採用全新的“部編本”(由教育部直接編寫),語文教材“有限的多樣化時代”告終。此次教改力度大,範圍廣,教育部編寫時換掉了原人教版近40%的課文內容,而大幅新增了文言文比例。

二、文言文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篇幅和比例。小學階段,6個年級的教材共增加55篇古詩/文(一年級就有古詩),增幅達80%;至此,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內容佔到了全部課文的30%,共計124篇。而在初中,3個年級的古詩/文總篇數也提升至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

三、與其說文言文難學不如說懶惰的觀念難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沒有古文就沒有現在的白話文,如果僅學習現代文而不追根溯源,就無法讓一代代學生繼承國學的經典。那些說文言文有多難學的人,其實是固守著懶惰思維觀念,不想下功夫去學。

四、古代文言文亦和現代文一樣有規可循。每個人都從學生時代走過,當你感覺到古文難學時,請問現代文好學不好學?凡是死學的學生,兩者皆學不好,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有發現語言文字的規律,古漢語有語法,有著獨特的句子結構,精煉之中給人更多的意會空間,而現代文語言描述缺乏古文的簡潔性,只要掌握規律,我看古文更好學呢。

因此,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就必然少不了學習古代文言文,這種文化傳承絕對不能少。否則,多少年過後,中華文化連根都找不到了。


寒石冷月


孩子們只有短短12年的小學中學時間,如何最有效率的利用這個時間? 弘揚固有文化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總有一天要踏入社會,開始為家庭為社會製造價值,否則便不能生存。所以這段時間教育的目標是賦予孩子立足社會創造價值的基本能力,而弘揚固有文化應該是在不成為孩子負擔的前提下,適當的包含在相關的知識科目當中,也應該給有更多興趣和時間的孩子選修的選項。

如果沒有中考高考的壓力,有多少家長會自發的花錢讓孩子課後去補習班學習文言文? 有多少孩子步入社會之後因為沒學好文言文找不到工作? 中國近代的發展有多少是因為在文言文的投入所帶來的? 學習文言文為這個社會帶來了多少的價值?

語言自古以來不斷的在發展進步,因為它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應該是以服務社會國家的發展為核心目標。弘揚固有文化固然能帶來一個國家民族對自己文化的自信,但是更應該實質的提高社會的效率,解決社會的問題。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中國為什麼培養不出大師級的學者? 為什麼科技論文,科研平臺,編程語言,不用文言文? 甚至國人連漢語都較少使用? 這些高至興國亡國的問題是不是國學大師們更應該認真研究的大學?


比利與安迪


為何要取消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教育?

是為了說話寫文章與世界接軌!

是為了翻譯!為了精準口語和文字表達、就那麼簡單!

當初取消文言文、不知道遇到了多大的阻礙、不知道有沒有發生大規模革命殺人運動!為啥?因為文言文是中華智慧的結晶、老祖宗發明創造出來的、老祖宗的傳統、可能會以死抵抗!

老祖宗的智慧和傳統、最好用來固化思想了、中國有尊老愛幼的傳統、搞定老古董就好辦事了!

所以當文化升級更新派和古董派發生了思想感受衝突的時候!還是文化升級更新派取得了成功和勝利!

所以你要守舊、你要守著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和傳統、那麼你就用安卓1.0系統就好了!不要用安卓8.0或者9.0、

因為思想固化派認為、安卓1.0好歹也是智能系統啊、是不是、比老人機多了很多功能的、可以下載和更新app就好了、何必要更新操作系統!


太陽系長兼地球名譽球長


呵呵 這種謠言不看也罷,文言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沒有文言文功底,你如何去閱讀古代典籍;不能閱讀理解古代典籍,你連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又拿什麼去傳承、弘揚數千年來流傳下來文化精神。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歷朝歷代讀書人的最高理想,如果連文言文的功力都沒有,拿什麼去“繼往聖之絕學”。天下有極不可竊者二:一為治統,一為道統。治統可以斷,“道統”不可絕。這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一脈相承,從未斷絕的根本原因。如果廢棄文言文,那是自毀長城,沒有哪一個統治者會做這種幼稚低能的決定。所以流言止於智者。像這種不過腦子的謠言,希望能少出現一些,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明辨是非。。。




悠然觀世相


文言文確實非常的難,然後高中的時候我就特別討厭文言文,但是初中的時候就有文言文,那個時候感覺文言文還是可以的,覺得蠻有意思的。因為初中時候學習的文言文確實非常簡單,翻譯的話還是非常輕鬆,那個時候學文言文就覺得比較有興趣。但是到了高中就不一樣,總感覺高中的文言文就特別難,尤其是閱讀理解出現這樣的文言文真的是頭非常的疼。

但是文言文在以後的工作當中確實是沒再用過,然後覺得高中時候學習的文言文確實對未來生活沒有多大的幫助,我覺得這個時候學習文言文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考試當中要考文言文的話,我就覺得沒有那個必要了,因為這樣的考試對未來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其實我們要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我們學習的這個知識要對未來有幫助才行。


就像有些人文言文不好,最終高考在文言文這上面扣了很多分,最終沒有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或者是沒有考上大學的話,真的是對人生是一個特別大的損失。有可能他在其他方面真的是特別的有才華,但是就這一個方面你就抹殺了,他這也是不對的,所以我感覺高中時候的文言文可以不參加考試,但是可以當作一個興趣愛好去學。


老邵談商業模式


做事情都必須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我們不可能再沉浸在過去的文言文世界,當然我認為作為一種歷史積累的寶貴遺產,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仍然有它積極的意義,可是因為有積極意義而完全退回到原來的學習狀態也是不可取的。

首先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幾乎就不存在文言文的一個環境,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出口都是之乎者也,將會引起很大的交流麻煩,這個交流麻煩不僅僅是指生活還是指一些社交方面的問題。只有把我認為當成一種專業領域,讓一些富有研究精神的人進行學習,然後把其中的含義和精神用現代語言進行表示。

其次文言文教育並沒有徹底退出我們的語文教育,在每一個學期從小學開始從古詩文到後期的一些議論文,包括過去很多的文章都會依次出現,甚至包含了一些類似於,山海經裡面的故事我們都會給學習一下。

所以說文言文教育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有存在的痕跡,同時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在說話的時候,如果使用了一個寓言故事,幼兒使用的一句話也是文言文教育的一種體現,這種體現雖然不如現在為那麼明顯,但是也不可能否認文言文徹底退出了。

總之對於這個問題,一個標準的答覆就是我們的文言文教育並沒有徹底退出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沒有完全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離開,只是他的痕跡越來越少而已,並且越來越精煉。


宜城老師


在我們國家,文言文教育是不可能取消的,也不應該被取消。

語言既是一種工具,也是一門藝術。

從語言的工具性價值來說,語言好比是一把鑰匙。鑰匙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鑰匙能打開的那扇門後面的世界。

比如,我們學習文言文,就能更好地閱讀古代的經典文獻,學習傳統的歷史和文化知識。這當然很重要,但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文言文這個工具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完全可以由專業人士,翻譯成現代漢語,我們學起來不更方便一些嗎?

所以,從語言的工具性角度來看,文言文確實可以取消。

但另一方面,語言本身又是一種藝術形式。

所謂藝術,本身要表達的就是一種美,形式就是它的全部。舉例來講,李白的,只能以唐詩的形式出現。“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管怎麼翻譯,都會味同嚼蠟,神韻全無。再比如張岱的,全部採用白描手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段文字,也只有以文言文的形式來呈現,才能讓人感到韻味悠長,趣味盎然。要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成了拖沓的流水賬。

學習文言文,其工具性倒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文言文藝術形式的美。再者。現代漢語中也有許多文言文的語素,學好文言文也有利於更好地掌握現代漢語。

我們應該慶幸,文言文雖然難,但較之古英語、古拉丁文、古希臘文,已經算是非常淺顯易懂了。我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民族,處在互聯網時代,卻還能夠吟誦3000年前先哲的語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上庠


強烈建議悟空問答實行審核機制,否則這樣的題目出真的是誤導眾生。題主是從哪裡知道取消文言文教育的?閉著眼睛瞎說,難不成是周公託夢給你的?

手頭有一組數據,2017部編版語文教材出來後,對比發現,如今的部編版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加了55篇(一年級就有古詩),增幅高達80%;總計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3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也提升至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也就是說,初中版教材的古文數量已經超過現代文的總量了。

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趨勢:如今對古文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升到了從來未有的高度。

我們一向說中華文化源源流長,古文以其文字簡潔、內容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等眾多優勢讓很多人為之著迷。我以前教過一個孩子,他爸媽從二年級就開始專門為他報了古文課,所以,在三年級寫作文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很熟練地運用像“葉公好龍”、“濫竽充數”、“買櫝還珠”、“義犬救主”這樣的成語了,概因他曾經專門學過這些小古文,而不是像小學教材裡所用的翻譯版。我想那孩子如果堅持下去,假以時日,以後他的文章一定會非常出色,這就是古文的魅力。

而中小學教材顯然起著一種導向作用,告訴我們至少從教材方面來講古文是越來越受重視了。再放眼望去,現在社會上不斷興起的針對學生的國學班,也大都與古詩文有關。這也與教材發展的趨勢相一致。

我個人也是很支持古文的閱讀的,今年江蘇初中用了改版後的部編語文教材,比原來的蘇教版古文也是增加了許多,這也對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一百天學生就要面臨中考,我們也正在給他們做強化訓練。請千萬不要再提什麼古文取消這樣的話題,以免貽笑大方。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吧。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首先取消文言文是不可能的,只說我對文言文的態度。

我從小喜歡文言文,但說實話,文言文真的沒用。相比英語,學英語是走向世界,向先進文明學習,眼界路子會越來越寬,而文言文,鑽到故紙堆裡,道路會越來越窄,除了裝逼有什麼用嗎?一個清華的假博士,沒有什麼文化見識,說了句自己喜歡中國文化,就要增加文言文比例,有人趁機叫囂不學英語,豈不知英語再沒用但走的是一條向前的路,文言文再能裝逼也是一條沒發展的死路。

百年鑽故紙,何日能出頭?提倡文言文,不是什麼文化自信,而是心虛。問一句,文言文除了裝逼,對促進社會進步有用嗎?有的話,舉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