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800億市值解禁潮來了

本報訊 今周面臨解禁個股38只,以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1865億元。具體來看,3股解禁市值超50億元,分別為長江電力、巨人網絡、中材科技。

解禁市值最高的是長江電力。今周長江電力共計67.54億限售股可上市流通,解禁市值1132.66億元。巨人網絡解禁市值324.57億元排在長江電力之後,公司今周將有15.97億股面臨上市流通。8只個股解禁市值不足億元,分別為誠益通、吉比特、藍帆醫療、飛利信、四方科技、金卡智能、張家港行、奧拓電子。奧拓電子解禁市值最低,解禁市值160萬元,4月22日該股有21.6萬股面臨解禁。張家港行解禁市值966萬元,該股今周有137萬股面臨上市流通。

除了解禁市值規模的大小,解禁股比例的高低也會對股價有不同程度影響。數據顯示,5股解禁股佔總股本比例超過50%,分別是巨人網絡、朗迪集團、昇興股份、新美星、美利雲。解禁比例最高的是巨人網絡,解禁股數量佔總股本比例達到78.9%。

一般而言,解禁會對股價形成一定衝擊。不過由於行情向好,解禁股抗跌效應逐漸消失。數據顯示,4月以來,上述股票近七成上漲,平均漲幅為5.04%,跑輸同期滬指。12只個股4月以來股價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巨人網絡,4月以來累計下跌7.93%。公司業績快報顯示,去年淨利潤為12.02億元,同比下滑6.87%。

8只個股表現不俗,累計漲幅在10%以上。表現最佳的是興民智通,累計漲幅29.89%,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興民智通業績並無亮點可尋。與興民智通類似,東方精工業績堪憂,公司去年淨利潤虧損38.76億元,是其上市以來首虧。

事實上,除了興民智通、東方精工,去年業績虧損的還有飛利信、天海防務、常鋁股份等。飛利信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去年淨利潤虧損19.02億元。天海防務、常鋁股份業績快報顯示,兩家公司去年淨利潤分別虧損17.45億元、4.32億元。

長三角將啟動工業園區生態化試點

本報訊 近日舉行的第七屆上交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題日活動中,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在中國首次發佈了產業生態園實施框架,並將長三角區域作為重點地區進行產業生態園試點園區的評估。UNIDO希望通過產業生態園試點園區的設立和建設,將社會、經濟和環境考量納入園區的選址、規劃、管理和運營中,最終實現工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打算選擇上海和浙江兩地的代表性園區合作,擴大試點範圍。”UNIDO上海投資促進中心主任趙曉蕾表示。

長三角是我國開放度最高、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以全國1/2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近1/4的國內生產總值,近1/3的稅收收入,同時也承接了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產業鏈的分工。汽車產業產值佔全國26.23%,造船產業產值佔全國30.8%,通訊產業產值佔全國29.9%。中國聯通控股的智慧足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長三角地開發區數量眾多,共有146家國家級開發區和320家省級開發區,平均每個城市擁有3.6家國家級開發區和7.8家省級開發區。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徵求意見,滬蘇浙三省也在研究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方案,以制度創新和系統集成為關鍵,打造探索一體化體制機制的試驗田,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發動機。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表示,上海作為經濟中心城市和改革開放排頭兵,將主動承擔和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重點做好服務工作,立足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功能,為各地參與資源配置提供便利。

QFII最新持倉動向明朗

本報訊 年報、一季報的披露即將進入收官階段,QFII一季度最新持倉動向也逐漸明朗。截至4月20日,共有260股披露了一季報,其中35股前十大流通股東現身QFII身影,持股市值近127億。

與已發佈年報公司對比來看,相較於2018年末,共有20股今年一季度獲QFII新進持有。這20股主要分佈於化工、農林牧漁及食品飲料行業,各有6只、3只及3只;另外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各有2只,其餘4股分別屬於紡織服裝、計算機、家用電器和輕工製造行業。這20股的QFII持股比例集中在0.3%至2%之間,其中中寵股份持股比例最高,達到1.84%,該公司為A股市場少見的寵物食品股,今年一季度其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近46%,去年全年淨利潤下滑23%。緊跟其後的是香飄飄,QFII新進1.73%;另外,達威股份、中欣氟材、眾興菌業等6股QFII持股比例均超過1%;持股比例較低的有紅星發展、*ST藍科和豐樂種業等4股,持股比例均不到0.5%。

將時間軸拉長來看,上述35股中有6股自2018年以來連續5季獲QFII持有,其中有3只電子股。最新持股比例最大的是良信電器,達到6.77%,公司主營終端電器、配電電氣等研發生產,QFII為其第二大流通股東。其次是鳳凰光學連續5個季度持股4.39%。其餘4股分別為恆瑞醫藥、海康威視、水晶光電及海螺型材。

值得一提的是,恆瑞醫藥的QFII最新持股比例超過2%,持股較去年末增加0.59%。上述35股中獲加倉股還有4只,其中三諾生物獲加倉比例最大,增倉4.5%,該公司主要從事血糖監測系統生產銷售,涉及熱門概念互聯網醫療、智能醫療等。另外,匯頂科技、光環新網及再升科技也獲QFII加倉。

逾300家機構扎堆調研股曝光

本報訊 近一週(4月12日至4月18日)機構調研個股數量有40多隻。從調研機構類型來看,近一週證券公司調研相對最廣泛,達27只,即超半數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和私募調研數量次之,均調研了20家公司。

匯川技術成為近一週調研機構數量最多的股票。數據顯示,合計有317家機構在4月16日調研了該公司,包括54家證券公司、76家基金公司、3家保險公司和146傢俬募。調研紀要顯示,機構對公司提了8個問題。

有機構問到,參股設立蘇州創聯的目的以及具體的合作領域和方式是什麼?對外投資增長100%以上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公司表示,利用寶信軟件、振華重工、中冶京誠在大型傳動領域的經驗和優勢,提供高層次的工程傳動產品,打破國際壟斷。2018年公司對外投資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圍繞主業,基於更有競爭力的技術平臺、提高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市場互補方面的因素去做的戰略投資,比如創聯、CNC有關的收購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上海貝思特項目;第二是併購基金和投資平臺,這類投資是我們考慮得較長遠的投資,更側重於技術類標的,以能為公司提供前沿技術路線和技術指導為目的。

另外還有機構問到,當前通用自動化業務的下游有變化嗎?在OEM市場、EU市場,分別又有哪些差別?

公司表示,PMI數據顯示經濟環境在改善。當前公司覺得經營壓力相比去年下半年時有緩解,但仍處於恢復期。公司目前的通用自動化業務訂單主要還是來自於OEM領域。2018年公司的EU業務收入雖然佔通用自動化業務的比重為20%左右,同比增速也較快,但公司在下游行業的整體市佔率還較小。EU市場尤其是重工市場,對品牌的關注度較高,對產品性能要求較高,同時也需要供應商具備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總體上公司需要時間積累競爭力。

其他調研機構比較多的股票還有海大集團、碧水源、每日互動等,近一週均有20家以上機構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