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前幾天看到朋友在微博上po了張圖: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高鐵上一男子剛入座便掏出一本書攤開在小桌板上,繼而玩起了手機,仨小時沒停。一位去泡麵的大姐路過,可惜帶動的風力不強,沒幫他翻動一頁書。

熱評更感人:書,讓手機更好玩。

看到這兒,不禁由衷讚歎:大哥總結的真好,一語道破現代讀書人的狀態:假裝式讀書。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費勁抽出來的絲卻是用來曬圈裝樣子的,沒有被紡織成內在涵養,到頭來立下了一個空殼人設,經不起任何推敲。

想起主持人汪涵說過的一句話:

“讀書其實跟吃飯一樣,應是習以為常的事,讀書還要大肆宣傳,有點可笑,因為從來沒有人宣傳誰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吃飯人。”


01

人如其名,名如人生

提起汪涵這個人,大家都能在心裡默默為他打個高分。

印象最深的是他主持《我是歌手》節目時,歌手在直播中宣佈退賽,汪涵神級圓場賺得無數讚歎。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汪涵最初不叫汪涵,說來也是一段趣事。

如所有老輩人一樣,爺爺為他取名“汪建剛”,在名字上對晚輩寄予著厚望。可是他偏體弱,還曾因此休學。

80、90年代,武俠江湖當道,刀光劍影行俠仗義,好不威風。絕世高人的武功對當時孩子們的吸引力,完全不亞於後來哈利·波特的魔法。

汪涵就特別迷戀《少林寺》,還熱衷點穴,想通過點穴為自己治病。

可是年幼的他哪裡懂得什麼穴位,一通胡亂操作,身體不見好,還給自己點吐血了,幸而無事。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後來他進了電視臺,主持人中間流行兩個字的名字,夠酷。恰逢天寒,他便改名為“汪寒”,被朋友吐槽太冷,於是才有了今天的汪涵。

而之後的每一個事實都是力證,“汪涵”這兩個字,完全是他人生的高度總結:內涵如汪洋,深不可測。

汪涵今天的成績不是偶然,只是長久的積澱對人生的回饋。

能走多遠,有時取決於你對苦難的忍受力。

當初進臺時,臺慶晚會汪涵負責守體育館,人也睡在裡面。

第二年做臺慶晚會時,因為有一個環節需要汪涵在上面剪斷一根吊著箱子的繩子,他得提前爬上去,那天非常冷,他一邊在橫樑上爬,嘴裡還叼著手電筒。

但他毫無怨言。

有時候進步與停滯間只差一個“敢”字。

年輕時的汪涵就很“敢”,毫無攝像技術,第一次扛相機,就敢去探班《還珠格格》,見人也不怯場,雖然回來一看畫面全是糊的,但是。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從最底層的場工做起,年輕氣盛的心性都被汪涵咽在肚子裡,他以超強的忍耐力在燈光、音控、攝影、現場導演領域樣樣涉足。

通過與不同的人接觸,他掌握著地道的十幾種方言,這無異於成了他無障礙走遍全國的通行證。

汪涵在節目中說:“一定要讓自己的內心豐富起來,你才可以跟這個世界對視,然後你可以跟這個世界說再見,而不是被這個世界拋棄。”

當你對生活厭倦、感到焦慮想放棄時,不妨問問自己:你具備與世界對視的能力嗎?

02

大隱於市的低調

2015年,一篇“汪涵的朋友圈到底有多牛?”刷爆我們的朋友圈,他一個越洋電話到丹麥大使館,就能幫好友找回失竊的錢包。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我們訝於他交際圈的廣度時,更加為他刻進骨子裡的低調內斂感到不可思議。

21歲進電視臺,汪涵的闖勁兒和讀過的書陪伴他經歷了江湖的風風雨雨。

幾十年後他在自己的領域已經遊刃有餘,闖勁兒內化成從容,而滿腹詩書也通過另一種方式外化。


汪涵以父之名開辦的“培榮書屋”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長沙鬧市區,低調如他本人。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書屋坐落的位置一頭是熱鬧非凡的長沙步行街,一頭則是山明水秀的湘江風光。

其他名人都做見利快的大買賣。汪涵則不然,雖然把書屋開在鬧市區,卻直接開到了24層樓。

有網友評價稱最開始找書屋的時候有點小失望,七拐八拐走了不少黑路,但真正找到時著實眼前一亮。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當初汪涵在窗邊向下看時說:

“我們這裡剛剛好有這個高度,我們跟底下雖然看得見,但是我們有距離,雖然這裡是鬧市,你要通過電梯走到這裡來,24樓,這無形就是一種門檻。”

書屋不設限,人人都可以來。面向全民,卻又能夠以高度隔絕窗外喧囂,攔下了那些為打卡拍照而來的偽讀書人,營造一個靜謐的閱讀空間。

正如汪涵所說,“好的書籍就像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明星,你需要抬頭仰視。”

就算通往讀書的路有一點繞,也不會阻止那些尊重書籍、熱愛讀書的人。

03

24層樓上的桃花源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當初背《桃花源記》時,這一段十分吸引我。

多年以後百轉千回中找到“培榮書屋”時,才真正理解五柳先生筆下那仿若穿越劇似的描述。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培榮書屋可謂鬧中取靜的一塊空中淨土,是開在24層樓上的桃花源。

書屋的裝修古色古香,國韻頗濃,青磚木門,字畫匾額,書籍的擺放井然有序,幾盆綠植點綴其間。

兩排黑檀木大書櫃,沒有成功學,沒有暢銷書,不大的200平米空間,都是汪涵的藏書,達4000多冊,大部分都是關於宗教、哲學、中國古代歷史的書。

書屋內還有兩個側室:“長施古印研習所”和“自在觀”。

“自在觀”被黛青色的花布門簾遮擋,兩旁的一副木匾對聯寫道:巧工似出魯班斧,雅韻如聞司馬琴。

臨窗幾處桌椅,俯瞰湘江,萬物歸一,別有一番天地。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另一個側室“長施古印研習所”,自然是汪涵與好友相聚品玩古印的興趣之所。而這也是書屋創辦的初衷之一。

汪涵笑稱創辦書屋的想法早就有了,但他表示能夠儘快落成,還是因為朋友的攛掇。

汪涵愛好古印和收藏字畫,書屋開在中心地段,一是方便愛書人來看書,二是方便志同道合的好友常來聚聚。

書屋剛起步時還有一個小插曲:

頭一年,幾位章友在這裡刻章,汪涵也收了一批秦漢古印章在這裡,那可是印章的最高成就,所以就讓大家來觀摩。

當時負責照看書屋的劉老先生說今天就關門吧,索性一起來學習,還發了有關此事的朋友圈。

汪涵一般不批評人的——有人說他是一個沒有敵人的人,沒有不喜歡他的人。

但那一天就不一樣了,他立馬就回復:培榮書屋不是你老劉的書屋,也不是我老汪的書屋,是廣大讀者的書屋。


汪涵用8年開了一家古典書屋,藏書4000冊,有著你我的詩和遠方


不僅自己愛書,還將自己的東西完全交付於其他愛讀書的人。

他從來不擔心自己的藏書藏品被偷,這份對於讀者的充分信任,也是眾多包括他在內的書迷一種基於閱讀的無形默契。

當許多人還在處於“讀書記不住,為什麼還要讀”的困惑中時,汪涵這樣的愛書之人已經: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谷主麥家曾說過:讀書就是回家。

讀書是一種精神的自我回歸,是人人都皆可做的事。

書山有迴響,你熱情擁抱它,它必然會穿越時間與空間回饋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