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驕傲的“嬉皮士”,《廣陵散》出自他手

嵇康,字叔夜,三國時期頂厲害的人物。

嵇康不僅人長得帥氣,還很有學識,甚至彈得一手好琴,簡直是羨煞旁人。

最驕傲的“嬉皮士”,《廣陵散》出自他手

竹林七賢

那時候和嵇康一起郊遊的,還有幾位“嬉皮士”, 有阮籍、阮咸、山濤等人。他們時常一起聚在竹林裡談天說地、喝酒聊天,但是從來不敢公開針砭時弊,只是在無聊的時候自娛自樂而已。無酒不成詩,這些人在喝醉了之後,難免會放浪形骸,於是名聲很快就被傳揚開來,被世人稱為是“竹林七賢”, 當時的他們儼然個個都成了名士。

而嵇康,作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 完完全全不理會世俗的禮法,十分厭惡官場仕途。

為了彰顯不同,嵇康在洛陽城外開了一家鐵匠鋪,每天都在大樹底下打鐵。

最驕傲的“嬉皮士”,《廣陵散》出自他手

竹林七賢

魏國太傅鍾繇的小兒子鍾會,少年得志,在19歲的時候入士,被封秘書郎,在三年之後又升任尚書郎,29歲的時候就已經被封為關內侯,簡直就是天才級的“政治動物”。 鍾會是嵇康的忠實粉絲,他對於嵇康的景仰甚至達到了敬畏的程度。鍾會在寫完《四本論》的時候,想讓自己的偶像嵇康來指點一下,但是又怕受到嵇康的批評,情急之下,就

“於戶外遙擲,便回怠走。”

之後,做了高官的鐘會,帶著華貴的車隊前來拜訪嵇康,卻沒有想到嵇康毫不理睬,依舊輪著鐵錘照樣打鐵。貴公子鍾會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只能悻悻而歸,就在他準備走的時候,嵇康終於開口問他:“你是聽說了什麼才來的?又是看到了什麼選擇離開?”

鍾會回答嵇康道:

“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去。”

自此之後,鍾會對於嵇康一直懷恨在心。

最驕傲的“嬉皮士”,《廣陵散》出自他手

嵇康

其實不僅僅鍾會恨嵇康,司馬昭也想要將嵇康除之而後快。一來因為嵇康是沛王曹林的女婿,曹氏與司馬氏一直都是死對頭,二來就是嵇康,總是寫文章來隱晦的針砭時事,例如嵇康的《管蔡論》,就說了管叔和蔡叔是大大的忠臣,他們之所以反叛,是因為對周公攝政的誤解。還有嵇康所寫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把朝廷說的是一無是處,這麼一來,一直自認為是周公的司馬昭,怎麼會不懷恨在心呢?想要殺他只是缺少一個藉口罷了。恰逢在這個時候,嵇康的好友呂巽和呂安兄弟反目成仇,惹上了官司。身為哥哥的呂巽垂涎自己弟媳婦的美貌,趁著喝醉的時候把自己的弟媳婦姦汙了,給自己的弟弟戴上了一頂綠帽子。嵇康前去調停,主題不外乎家醜不可外揚,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希望二人這件事就這麼算了。兄弟二人礙於他的面子,表面上講和了,誰也沒想到之後,呂巽惡人先告狀,用“不孝”的罪名將自己的弟弟告上官府。

最驕傲的“嬉皮士”,《廣陵散》出自他手

嵇康

姦汙自己兄弟的妻子,甚至還陷害自己的兄弟,簡直就是一個人渣!嵇康收到消息之後異常憤怒,立刻寫下《與呂長悌絕交書》,斥責他是一個失信忘義、殘害手足的人。

嵇康為自己的朋友抱不平,卻使自己走進了一個別人早已挖好的陷阱,官府用“不孝者同黨”的罪名將他抓進大牢。在嵇康入獄以後,洛陽城內的3000多個太學生聯名請願,希望朝廷不要殺掉嵇康,當時的司隸校尉鍾會,將那些太學生哄走之後,當天夜裡,就向司馬昭進言殺掉嵇康。

鍾會勸司馬昭說,嵇康是一條“臥龍”, 假如說稍有放縱,以後就會難以制服,從今天太學生為他請願的情景,就可以看出。

最驕傲的“嬉皮士”,《廣陵散》出自他手

嵇康

​司馬昭心領神會,將嵇康送上了刑場。嵇康面對著圍觀的群眾,要來了一把琴,打了一個他認為最帥的姿勢,彈奏了一曲《廣陵散》,之後就從容的去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