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書法屆,真正當得起大師稱號的書法家有誰?

觀自在行方便


我不知道啟功先生是不是屬於當代,按理說應該是的。如果啟功先生屬於當代的話,那麼我個人認為只有他當得起大師的稱號。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說一下,為何是啟功先生。

學術成就

啟功先生年輕時師從著名學者陳垣先生,後來專門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曆代散文、歷代詩選和唐宋詞等課程的研究與教學。他執教六十餘年,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古典文學人才。

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

啟功先生因為對中國古代書畫的鑑定非常專業,因此進入到了故宮博物院中國書畫七人鑑定小組,特別是對古代碑帖的考證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人研究古代的碑刻只是看其書法,而啟功先生除了對碑刻的書法研究外,更加關注碑刻的文章內容。而他對王羲之書《孝女曹娥碑》的考證就是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考證而確定並非王羲之的作品。

藝術成就

啟功先生的書法在遍臨諸家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號稱“啟體”。說句實在話,當今書壇的書家們,把作品拿出來,把落款拿掉,一眼看過去,只有啟功先生的書法能看出是啟功先生書寫的,其餘面貌相差不大,很難分辨。


啟功先生因為其深厚的國學修養,使得他的書法具有濃厚的文人氣息,秀美、中正、平和,沒有燥氣,清新雋雅。他提出的黃金結字規律,“透過刀鋒看筆鋒”對書法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啟功先生除了擅長書法,還精通繪畫,特別是畫的墨竹很受歡迎。啟功先生的畫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經很有名了,到了五十年的時候達到巔峰。多次為領導人出訪和國際交流繪製作品。後期由於眼疾才逐漸停止繪畫。

另外啟功先生的詩詞也很有特色,特別是他的《論書絕句》既是好詩,又是好的書法作品,同時又是他書學思想的反映。

人品為人敬重

啟功先生有一方古硯,上有銘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啟先生把自己小小的臥室兼書房命名為“堅淨居”,自號為“堅淨翁”。“堅淨”二字也成了先生一生的寫照。

啟功先生平素為人謙和,卻從不隨波逐流、隨聲附和。小事上嘻嘻哈哈,原則之事一絲不苟。有人賣他的假書畫,他好不在意,還說“寫得好的都是假的,寫得差的才是真的”。但對於有人冒用他的名字進行書畫鑑定,並且仿他的書法在贗品上題跋,啟功先生非常氣憤。於是在報紙上發表聲明:從今以後,啟功不再為任何個人鑑定字畫真偽,不再為任何個人收藏的古字畫題簽。他嚴肅地說:“我對這種行為必須講話,這與造我的假字不同,這是以我的名義欺詐別人,對這種犯罪行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責任的權利。”

晚年的啟功先生用賣字畫的錢設立了一個“獎學助學基金”,但是他卻把這個基金用他的恩師陳垣(勵耕)的名義;他為別人創作書畫作品不計報酬,多次捐資希望小學和失學兒童,自己卻過著粗茶淡飯、布衣土鞋的簡樸生活。

啟功一直聲稱自己不是一個書法家,他說他首先是一個教師,然後勉強算是一個畫家,書法只是他的業餘愛好而已。

這樣的成就,這樣的人格,只有啟功先生堪當大師稱號。


翰墨今香


當代書法界,凡能被人憶起的大師,無不是十九、二十世初20年代以前出生的一批人。

如吳昌碩、康有為、沈曾植、于右任、弘一、馬一浮、謝無量、林散之、高二適、沈尹墨、包六科、白蕉、潘伯鷹、鄧散木、啟功等,可以拉出長長的一份名單。




但是經歷過的歷史和可以預見的未來是:此後出生的或現今再過五十年,書法界是很難再出“大師”的了。

這一悲觀的依據是:自來品評大師,是需要拉開歷史的距離。一幅100年或1000年再來看的作品,如還有後勁餘味;品其人格學識,還能打動彼時被地的大眾,那麼作為“大師”的地位,存在的意義就成立。


而歷史卻總有侷限,我們不能預知100甚至1000年後的書法面貌,就如秦朝時不可能想象到後世的草書、楷書一樣。如果朱元璋認識到王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畫家,也不會讓他在監獄裡餓死;倪雲林也不會深深不為人所理解,至使朱元璋才會把他鎖在糞桶上,讓一個有潔癖的人噁心死。任何一個朝代,都有曲高和寡。四僧、八大山人,何不如此?

但中國書法又是一脈相承的,是獨立的、是最保守的技藝。雖說中國書法三百年一大變,但自唐以後,書法就基本沒太多的改變,因為漢字成熟後,已為我們提供了太多周到的服務,要於筆與紙的磨擦角度中找到與古人的差異,天疑是很難的。所以說書法既不能與傳統書法割裂,也不可能與明天的書法絕緣。因而要想在當代書法中取得地位,就需使當代書家能轉化為如歷史古典書家一般,這一點尤為重要。



站在高山而不知山高,對於身邊的人,認識高大的東西,是需要歷史距離的。當時間出現距離之後,你才知道哪個書家作出了比同輩人、比前輩人更多的貢獻。

而究其當代大師“難產”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處於一個浮燥的年代。作為一些書家,想得太多的是票子、展覽、出國。急功近利又不肯以純粹心態搞學問,膚淺而自負;熱衷功利又標榜清靜無為,表裡而不一;譁眾取寵又拒絕觀眾,相互而矛盾;聲勢浩大又內容空洞肯定而否定。。。



而作為一些吃瓜的觀眾,迷從於商業包裝,或難辨於久混名人堆裡的書家就以為其也是名人了;盲拜於成為某些高層人物的座上客就以為其也高人一等。

但凡這些書家,在名利面前都有失去人格的浮燥與狂熱;在有了名利之後都是小人得志的狹隘;作品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求刺激人而不是感動人;只有拉架式嚇人而不是抒發情感。。。因而如今人人都自詡書法家的時代是沒有大師的。


當代書法更多看似非常熱鬧,作者隊伍龐大,展出也很多,但很少甚至沒有能轉化為經典、古典的作品,更多的是自生自滅,這是當代書法的一個特點,也是大師難於產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割裂。書院式的教育方式、父子、家族這種傳承的舊式教育被完全推翻。至使後來的書家在知識結構上嚴重缺失,主體觀念淡薄,傳統文化修養如蜻蜓點水,接受了西方文藝觀念卻不能以強大的傳統腸胃來消化,師古而不通、泥西而不化。

歷史證明,成功的書家都是學者型、詩人型的,而不是一個抄書匠,大師是需要學術維持的;而創新,是自然而然的新風貌,不是人為刻意的創造,人為創造的東西不是創新,而是對創新的否定,書法是文言的文化,懂文言說白話的是大師;不懂文言而說文言的只有庸才。

一切藝術都有一個規律叫“求態失態”,書法也是如此,藝術家要能成了家而不自知,這才是真正的返璞歸真,才能撐得起“大師”這個稱號,而現今一些書家學書無過人之處,卻成天擺著一幅架式,終歸是《水滸》裡的洪教頭罷了。

套用一篇文章觀點:未來的書法大師必須具備以下這些件條:1、提供前無古人的審美方式和審美內容;2、形成“流派”,在歷史上有深遠影響;3、必須反映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悲歡;4、有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並具有世界性的威望。

另外根據現今的時代背景,再附帶兩條:一是反對復古的,但要知古、通古、出古;二是支持西學中用的,要真正的知西、通西、化西……!

[臨池管窺]關閱為謝!


臨池管窺


在當代書法界中,真正當得起大師稱號的書家有這幾位:啟功、劉炳森、周慧珺。他們各有自己的特點。

啟功先生書風淡雅,溫潤清靜,很有書卷氣。用圖來說話。



劉炳森傳統功力深厚,以隸楷著稱於世。繼承傳統隸書的同時結合現代審美觀,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他的隸書沉勁規整,筆力蘊含紙墨中,書風凝厚穩重,俊逸瀟灑。

用圖來說話。




周慧珺先生繼承了米芾、黃庭堅的行書、草書;顏真卿的楷書,在深厚的傳統功底基礎上形成了險峻的特點。

用圖來說話。






一家之言,不對請指正。歡迎交流。


天中照心


要想知道在當代書法界有沒有一位書法家能稱得上大師,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當代”,什麼是“大師”,知道這兩個問題,找出當代書法家往裡套就可以了。

“當代”百 度上的解釋是我們當下處於的這個時代,廣義上指的1949年建國到現在,大概70年左右,也就是這位書法家要在70歲以下。

“大師”指的是在某一個行業取得巨大成就,而且被行業內廣泛認可的一個人。從歷史上看,顏真卿開創了顏體、柳公權開創了柳體、趙孟頫獨創了趙體楷書,清代的金農獨創了“漆書”,林散之寫出了獨具一格的大草書,啟功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楷書,這些書法家都可以被稱為大師。

但是繼承者,或者僅僅是一位前人風格的學習者,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可以稱為大家,不會稱之為大師。

那麼這樣就清晰了,70歲之下具有創造性,而且被業內廣泛認可的書法家有嗎?


不二齋


大家好!我是墨韻書香,感謝各位支持及留言討論,謝謝!再說當代書法大師之前,我們一起看看古代書法家吧。

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書法家,比如: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晉代人,他的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啟後的書法家。

歐陽詢,是唐代人,受晉代王羲之的影響,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書法家的長處,形成了"險勁"而"平穩"的書法風格。

顏真卿也是唐代人,書法剛健有力,氣勢雄偉,富於創新。

柳公權是唐代與顏真卿齊名的書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影響較大,風格清瘦、秀麗。

蘇軾,是宋代大文學家,學問淵博,書法蒼勁、豪放,他不固守於前代書法家的章法,主張"書無常法",同時還主張要有見識,學識豐富才能使書法有長進。

張旭,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稱他為“草聖”。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當然還有很多著名書法家,大家可以去百度搜索,看一下,瞭解一下。

回到主題,當代書法界能稱得上大師級別的,可能也沒幾個,下面我說幾個我認為稱得上大師的,純粹個人意見,有說得不對得地方,請留言討論,咋們一起學習進步。

第一位:啟功,被稱為“啟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我直接上圖。

第二位:歐陽中石,2006年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格調清新高雅,沉著端莊,俊朗而又飄逸,古樸而又華美。

第三位:李鐸,廣集博釆,兼收幷蓄,創出古拙沉雄、蒼勁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暢。(可能很多人還不認他)

第四位:曹寶麟。
第五位:範曾(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第六位:

劉炳森,以隸、楷著稱於世,傳統功力深厚,書風凝厚穩健而又俊逸瀟灑。

我認為這五位在當代書法界絕對稱得上書法大師級別了,這是我個人粗淺意見,望指點,謝謝!


墨韻書香1314


再增加一位實力大師,我的導師,錢紹武教授。

雕塑界泰斗,雕塑家,書法家,畫家,之前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錢紹武教授。現已90歲。

老先生小時學私塾,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通曉英語,法文,俄文。

老先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非凡的成就,但他自己評價自己,書法的成就最高……

錢紹武(1928.4—),江蘇無錫人,雕刻家、畫家、書法家。 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理論工作。1942年從無錫名畫家開始學習傳統國畫,1947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後為中央美術學院),195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3年赴蘇聯列賓美院學習雕塑,1959年畢業獲藝術家稱號。回國後繼續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1977年為副教授,1986年為正教授並任雕塑繫系主任,1989年離休。1988年赴美國訪問和講學。

我們看看先生書法作品,在當代的大師中處於什麼水準……


















網格書寫教學創始人


在當代能稱的上書法大師的人,少之又少哦!首先不是隻能寫的一手好字就能稱大師,也不是會寫字,在書協當領導就是大師了,也不是收了多少的徒弟就是大師了,也不是拿到蘭亭終身成就獎就是大師了。真正的書法大師,我認為需要有這樣的標準,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

1、能稱上大師的書法家,一定有非常深厚的楷書基本功,從楷書、隸書、行書、篆書、再到草書,都要有自己獨到之處!

2、這位大師還應該具備藝術的天賦,對中國書法的歷史也很有研究,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藝術個性,善於思考,學古彌新,書法形成自己的風格,自成一體。

3、這位大師還需要對詩詞、歌賦、楹聯非常精通,能自撰詩詞、賦、聯。有自己非常好的好作品。

4、這位大師還需要對印章有非常高的水準點,不是隻欣賞,能刻出非常多的好印章,得到大家的公認。如果有更多的絕活就更好。

5、這位大師還需要對畫有較深刻的認知和功底,不管是水墨、油畫、工筆等等。

以上所說,正真書法大師,是必須具備詩書畫印四絕,四絕合璧才是真正的大師!請大家對號入座!大師不是那麼好當的,書法沒有捷徑可走!








痴影堂


"啟功的杆,溥傑的尖,舒同的圈,南陽的彎 今代書法😂",這幾位大師的字跟女書法家蕭嫻比起來大家自己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





非來非去999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這個“大師”的稱號不知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如果是縱向比較,當代書壇自沈尹默之後,能笑傲民國書壇的書家尚且難以尋見,更別說跟明清之前的書法大家比較了。要是橫向比較,我個人認為,已經離世的啟功先生和健在的周慧珺老師最能服眾,堪為大師。

能稱之為書法大師的人,絕不僅僅體現在書法水準方面出類拔萃,同樣還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且在人品藝德方面都能讓人信服。如此看來,放眼當今書壇,能達到大師標準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儘管啟功先生的書法水準也面臨著諸多爭議,甚至有些權威書家也說啟功先生的書法取法於雍正年間一位不知名的書家(清朝書家梁詩正),稱其書法格調不高。但是,綜合來看,書法水準敢與啟功先生比肩者,實在不多。另外,大家都知道啟功先生是一位地道的學者,於文物鑑定、國畫、詩詞韻律等諸多方面均有不俗造詣。啟功先生自稱文物鑑定的成就可排第一,國畫排第二,書法堪堪排到第三。可見啟功先生對自己的書法水準也有著明確的定位,並不是盲目自信。

不管如何,如果啟功先生不能稱為當代書壇的大師級人物,那就很難再找出能夠讓大家都信服的大師級書家了。

此外,我認為年近80的周慧珺老師也能稱為當代書壇的大師級書家。儘管周慧珺為人處世相當低調,卻憑藉其出類拔萃的書法水準成名甚早。早年從臨習的《蜀素帖》作品開始揚名書壇,繼而在35歲時出版的《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創下印數100多萬冊的空前記錄。周慧珺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性的書家,方圓並舉、氣勢雄闊的用筆成就了周慧珺楷書“帖形碑質”的獨特風格。論書法成就,周慧珺堪當海派書法的領軍人物。實為當代書壇令人信服的大家。

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下面是我臨寫的字歡迎指正!關注我的火山小視頻書法直播





萬堤方


古往今來,書法群體都是十分龐大的,但是這一群體的塔尖人物書法大師卻非常稀少。當今書法界真正當得起大師稱號不過啟功、林散之、沙孟海等幾位。

書法大師有三個基本標準。

一是學養:具有深厚的文化修為。歷史上最優秀的書法家,往往同時又是最優秀的文人學者。

二是書法傳統功力高深,多體皆能書藝精湛: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承傳性非常強。

三是創新:融百家之長有所創新,獨特的個人風格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影響巨大且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符合這三個方面方能稱作書法大師,對照標準,小編認為啟功、林散之、沙孟海幾位大家有資格入列。

啟功:二十世紀文化大家,文物鑑定家、古代文學研究家、古文字學和音韻學家,更是名滿天下的書法家,自創“啟體”。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二屆主席、西泠印社社長。

林散之: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

趙樸初、啟功等稱林散之詩、書、畫“當代三絕"。他對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真可謂"功莫大焉"。林散之被譽為"草聖",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

沙孟海:少承碑學流風,得吳昌碩指授,晚年尤精行草書,剛健有力,韻味沉厚,雄渾遒勁,被譽為二十世紀書壇泰斗。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當今稱作 “書法家”、“書法大師”的如過江之鯽,可以說不少書家按書法家的水準尚未達到,更妄論書法大師。在這浮躁、功利的社會里,都是自娛自樂,鬧著玩的,能夠經得住歷史考驗的卻不多。
如果您也喜歡傳統文化,歡迎關注繁星國學,和我們一起走進詩書筆墨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