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未來三個月行情的大事兒

週末消息面以利好為主。

下面貼了兩張圖,第一張是近期重磅會議的一些細節,和就前幾次會議的一些參照。

第二張是參股期貨的A股公司,因為週五收盤後出了消息,期貨成交手數放寬了限制。

這個是專門針對板塊的利好,且這一利好雖說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但這一利好卻大概率具有間歇持續性,因為股指期貨的放寬是漸進性的。

(一)

先說第一張圖,這也是在決策層在總結今年1季度的表現後對2季度的安排。

在最新的重磅會議中,就穩增長方面。最搶眼的不外乎經濟好於預期,且對經濟的下行有了更深刻的解讀“結構性、體制性的”

儘管在言辭中,依然沒有肯定的語調確定經濟是否是正式回暖,但從對經濟下行的認識上能看到很強的穩定信心。

以及,在之前會議中提及的六個“穩”、“轉型陣痛”都未再提,從側面也能佐證對經濟持續走好的信心。

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最大的改變是刪除了之前會議中的“赤子、地方專項債更寬鬆”、“疏通貨幣偵測傳導渠道”。

從這點看,當前較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將會維持,不會再加大力度寬鬆。

針對這種看法,再結合近期的經濟情況,普遍預期的降準6月份怕是不會有了。

(二)

就房地產這一塊兒,最新的說法是堅持房住不炒,維持長線機制。把上次所說的關於房地產立法推進的主基調刪掉了, 回到了之前的長線目標,

這些改變映射的,是近來小陽春掀起的房價回潮。

房價調控再度成為房產政策的第一要事,房產稅的推進也只能放在一邊。

重磅會議只撿最要緊的事提,這個只能說是今年一季度房價小幅回暖的正常反應。

所以,房價得繼續承壓。也是說明,呼和浩特半價購房只是個別現象,其他地方不要慌。

在本次會議上,很罕見的事是基建竟然沒有被提到。我想這一點和經濟的回暖有關。

經濟實在不景氣,便只有硬砸基建,但咱們現在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經越來越弱了,且不少地方都存在過度建設的問題。

即便是前兩次,提到的也是主要針對農村及新基建的投資。現在經濟出現企穩回暖勢態,自然是不急著搞基建了。

(三)

在企業這塊,也從具體細節的優惠措施弄成了有質量的發展,及扶持新興產業。用詞上面,也改變了此前急切的維穩心態。

去風險方面也同企業塊類似,去槓桿依然在持續,同時加入了高質量發展。在具體的措施和注意事項上,也沒有了前兩次的迫切和如臨大敵。

至於供給側和民生這塊就不多說了,

關於外資,簡單就是從穩、吸引,到放寬限制

總結一下,經濟好了,很多都不用慌了。這是通篇看下來最直觀的感受。

後續的發展,就是新產業


決定未來三個月行情的大事兒


(四)

第二張圖,是參股期貨的個股。

這裡只例舉作為知識庫存,或者僅供參考。

我對這個板塊的看法是,這種純粹就“一口肉”,有先機的人能吃到一口肉,後面去的接盤。

這個版塊上漲並不具備持續性,只能是事件驅動的拉賬,之後就沒了,所以幾乎沒有操作價值。追進去就不漲了,追來幹嘛。

但是,蚊子腿也是有肉的,那就是這一事件的可預期性和可埋伏性

比如說,你可以在低位進去埋伏,然後等,等股指期貨的持續鬆綁(這是絕大概率事件),然後衝高就走。

沒有第一手的消息,只能用時間來彌補。

這個需要運氣和耐心。

反正追高,是絕對不能追高的。

這張圖,更多的是知識普及意義。

決定未來三個月行情的大事兒


決定未來三個月行情的大事兒


光大銀行報還沒看完,還有些自己沒清楚,不敢亂敲。

發晚了,又把週一的名額佔據了。

PS:第一張圖中說到的新產業,我只能想到一個詞語——科創板

當然,並不是說要去砸鍋賣鐵,賣房賣車炒科創板。而是科創板本身,就意味太多的機會。

比如,科創板要發,那麼指數是不是就不能大跌呢?

不能大跌,顯然只能震盪和大漲,你想想大漲更容易震盪更容易。

即便想不出來也不要緊,反正不能跌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