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裡種植茶葉年收入可以達到幾十萬,為什麼很多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呢?

毛佳健


對於提問者,我是想說一句話不知者無畏,種植茶葉收入幾十萬的茶農到目前為止,我好像只是聽說過雲南有古樹的那些寨子裡的農戶有,至於其他產區,散戶茶農,超過兩畝都要請人摘茶葉,更別提能不能賣上十萬了?大承包戶幾十畝茶園的話經營的話,茶葉品質也好,一年利潤可以達到這個數字,但是必須保證品質,也就是說承包的茶園環境必須非常不錯,那這個少之又少了,一個鎮能有十家就不錯了,合作社的話如果自己沒種植那不符合標題哈,如果是大公司承包幾百畝茶園的話,生產便宜茶葉咯,順帶套點國家政策,收入還是可觀的,如果單純茶農家家戶戶順便年入幾十萬那是不可能的


深山茶人小哥


說種植茶葉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可能是少數規模種植的茶葉經營公司。普通茶農生產的鮮茶葉採摘後,大多交給茶葉公司、茶葉合作社加工,收入幾萬元就算不錯了。並不是所有茶葉都能賣上高價,名茶才有優勢,並不是所有山場都適合種茶葉,只有高山、海拔高的山場才適合種植茶葉。


種植茶葉年收入幾十萬元,誰還願意外出打工呢?外出打工說明土地上刨食吃,行不通!農民靠種植茶葉致富,很難!茶葉受季節性影響很大,有句農諺:“春茶香,夏茶澀,秋茶好喝摘不得”!茶葉一般只有春季採摘,夏茶沒人要,所以不摘,秋茶雖然好喝,但不能摘,採摘了會影響下季產量和品質。


茶葉採摘大多采用人工採摘,一個採摘工一天100元,茶葉產值,還不夠支付採摘工工錢,種植茶葉賠本賺吆喝!


長江老農


應該說在個別地區的村子裡,個別人從事種植茶葉的工作,年收入可能達到幾十萬元。相對於全國大多數種植茶葉的茶農來說,這樣的收入只能說是百分之幾,幾率很小的。這樣,茶區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就是很正常的了,因為達不到理想的收入。本人就是種植茶葉十數年的真正茶農,說幾點看法:

一、鮮茶葉價格具有不穩定性,初級農產品價位較低。

一般來說,茶農絕大部分是銷售鮮茶葉(芽),由大的或品牌企業收購加工。茶農所得綜合利潤較低,受經濟、市場和收購商影響,每年的行情價位也不一,無法確定穩定或可觀的收入。所以茶農所銷售的唯一鮮茶葉初級農產品,深受市場供給端等制約。

二、不能達到規模化和設施化生產。

大的茶企或投資商都是規模化和設施化生產,動輒數百數千畝,甚至萬畝,具有品牌化運作和市場化銷售。茶區建設可以申請到國家農業各項補貼,加之自身的大投入,產出較高,品味高,品牌大,市場綜合產值就較大。而處在低層的分散茶農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三、優質產區茶農本身達不到產供銷全產業鏈。

茶農往往都是一家一戶的生產,每家幾分地、幾畝地,產量非常有限,除非個別土地流轉大戶。其初級農產品受客觀制約,做為有價值的商品,他們只是處於這個產業鏈的最底端,收入最低。

四、各項投入較大,影響收入。

這幾年來,從事各項農業投入較大,無論是水利、肥料還是除菌蟲的藥物,輪番上長,加之用工價格暴漲,增加了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了鮮茶葉的利潤,一年下來,茶農本身所剩無幾。

五、個別茶區因茶葉品種及年限等原因暢銷,其它都是大路貨,價格平平。

國內除少數具有茶歷史文化的產區比較暢銷且價格較好外,大多數茶葉產區的茶葉都流於大路貨,缺少特點,流於普通,無價格和市場優勢,導致以種植、出售鮮茶葉為生的茶農收入平平。

由上可見,一些產區的部分茶農確實能夠做到年入幾十萬元,但大部分產區的茶農還是收入平平,一些年紀稍大的茶農只是在堅守,年輕人只能選擇外出務工了。


大義田橫


路過的人看不下去了,進來多句嘴,您不是記者接觸多了就是某些節目看多了,茶葉產業在很多地區是有不少不錯,但是一年十幾萬基本屬於玩笑,比如普通茶,4明前茶一葉一芽一天一個人工採摘4斤,每斤40一天160塊,多得也就200塊,清明一個節氣15天就算天天晴天能採也就2000多,比如一家三口人這一季節多少錢?明後茶,價格就不一樣了,一葉一芽25到30,兩葉一芽15左右,算一天一個人採兩葉一芽10斤只有150塊,這個和十幾萬是不沾邊的,一般海拔1200米以上,農曆穀雨節到立夏節,基本就是機器採摘普通茶,每斤0.6到1.5之間,一畝地一般可以採摘750公斤,算平均價不超過1500塊,算上芽茶一畝茶葉也就兩千多塊而已。

而茶葉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第一種是,比如微信上賣茶女們的“外公、奶奶”們的茶,賣給別人99`199`299的,其實就是普通茶,好的在產地30一斤,差點的20左右,更有甚者幾塊一斤。第二種,茶葉經銷商中的不法商販:他們一斤芽茶本來也就200到500之間,換上大紅袍、鐵觀音的外衣,或者自己想個名稱炒起來最後貴到懷疑人生,一般他們出售幾百塊的茶葉基本來說是精加工的的普通茶,真正的芽茶在千元以上甚至幾千,最終的結果就是,正規經銷商賺不了,生產者只得人力費,消費者花高價買次品,口碑信譽下降,買單的又是茶農,就像某些蔬菜,產地幾毛,市場幾十,吃的喊貴,賣的喊賤,吃的以為種菜的成了暴發戶,種菜的卻是兩頭不討好還背罵名一個道理,如果您種上幾畝茶葉,您就會知道,可以賣十幾萬的茶葉是什麼概念


山野草民62557761226


年入幾十萬是老闆不是茶農。我村裡我表叔一年掙六十萬光春季三十萬我老表一年一百萬。茶農如果只是買鮮茶。一點不掙錢,我家大別山區。所以我很清楚。開春時一斤六七十,二三天一個價。六七十。五六十。50.40.30。20.10。十元或者十二持續一週。春尾茶八至六元。夏天五元4元3.5元。3元。秋菜3元2.5元2元而且要求一芽一葉。夏天插秧茶葉跑了會買大茶葉9毛一斤。反正我們這的茶農一年也就七八千到一萬。除了化肥,農藥還有請人砍茶葉剪茶葉真的不掙多少錢。茶販子賺錢。春茶一斤五六百七八百,然後三四百春尾也有二三百。夏茶一百多。秋茶一百。茶農一年掙幾十萬那只有做夢了。


子夜傾城傲無雙


茶因各地區土壤環境的不同更因廣大茶農製茶時的經驗總結而產生了眾多不同的成品茶,形成了茶文化。喝茶首選綠茶。綠茶種類也是最多的。著名的有,太平猴魁,西湖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黃山毛峰,頂谷大方,天柱劍毫,敬亭綠雪,信陽毛尖,萬安松蘿,金山時雨,湧溪火青,大谷銀鉤,婺源茗眉,霍山黃芽,千島玉葉等茶葉產地以皖南山區為最。雲煙,貴酒,安徽茶號稱中國三大特產。普洱歷史以來只作邊銷茶,主要銷售給西藏,青海等遊牧民族,因去溼也銷東南亞,因普洱品質低下,中原的文人墨客不喜普洱。明朱元璋廢磚茶制散茶主銷中原,而云南制磚茶是因為便於牧民攜帶。我記得22歲那年,既1992年去雲南採購六堡駝茶,當時的7子餅3.5元一塊,還沒人要,而那時江南茶區名茶價已經120元,由此可見普洱茶品質的低下。可這幾年普洱茶炒上了天。更甚至忽悠廣大消費者購買存放(越陳越值錢)暈😵真正的普洱茶是輕度發酵成品後品償仍帶綠茶味,既現在所說的生餅,因(越陳越值錢)的忽悠,產家均都製做熟餅,為了體現是陳餅還向裡拼黴變的茶葉,每當看到普洱我心就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這些黑心的茶商是怎樣將這種黴變茶炒上天的,所謂的茶葉故鄉,所謂的茶文化,就是這樣忽悠的嗎?中國人為了錢已經沒了底線。就跟炒房一樣不顧民生。真不明白消費者放著真正的好茶不喝,確喝陳變甚至黴變的普洱。


用戶58902864802


我是霍山黃芽霍山真龍地原生態高山野生茶茶農,自家山場四十來畝,純手工打草扶育一年幾次,只採春茶時間緊還請茶工一天一百多管吃,自已手工製茶,烘培三次,四斤鮮葉制一斤幹茶成品,品質好但價格低,成本都難賺,唉











馮宗平原生態茶真龍地


我是湄潭人,看到了主題的提問,也想談:一點看法。雖說我們湄潭近期的茶業發展很快。並且明前茶芽可做成湄潭翠芽,它還算有名次的。但是它的採摘時間和質量都受限制。我也種有幾畝茶山,但我覺得主題是有些出入,實際並沒有主題說的那麼現實!所以請原諒我直言。


手機用戶59653215268


茶葉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種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種的,我其實很想詳細的回答大家這個問題,但是提問的人這麼片面,我是浙江省松陽縣專業種茶,專業加工綠茶香茶的,中國綠茶第一市就在我這裡!還請悟空問答工作人員在審核上多多參詳!像類似很不專業的問題實在欠妥!


浙江松陽茶農


茶農不賺錢,茶商才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