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農民完全靠種地為生嗎?規模種植的除外?

隱逸山水間


按一戶五到八畝地的規模,完全靠種地為生已經非常困難了。絕大部分農民無法完全靠種地為生。

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可以靠著幾畝地為生,那就是種經濟作物。例如吉林省洮南市有一個幹椒產業,那裡的農民種辣椒,每畝地可以收入2000元。



遼寧葫蘆島有許多農民種大棚番茄,每畝地可以收入8000元。山東壽光有一些育苗場每畝地可以收入15000元。

那現在問題來了:這種高收入模式可不可以推廣到“廣大”農民呢?當然不能。

首先,這種高收入表面上看是土地的高收入,但實際上是人工的高收入。大凡種經濟作物,哪怕一家只種三五畝,都忙得要死,還要季節性僱工。

第二點,像大棚番茄和溫室育苗,要有前期投入。所以這個高收入不只是土地人工的收入,還是資本的收入。

第三點,某一個項目少數人去做有錢賺,多數人都做就沒錢賺了。因為多數人是散戶,沒有議價能力。一個本來賺錢的項目,由於多數人之間的競爭就會被另一個環節壓得只剩下“辛苦錢”。

第四點,市場容量。比如說溫室苗場,一畝地的苗場可以供100畝本田。如果一共100戶人家,90戶育苗,那賣給誰呀?

由此可見,能否發財,和有多少地也沒有直接關係。關鍵是看一個人的信息、人脈、本事、資金,加上運氣。


種田博士後


農民 種地 為生 ?

這個我可以說是深有體會,我不敢說全部的,只能說百分之八十的農民靠種地為生,只是餓不死罷了。如果說要按種地為生,基本是不可能的。

原因一:種地賺的少了。我大概算了下按小麥每畝地一千二百斤,每斤售價按照1.2元,一畝地可以賣1440元(都是大概數,實際情況基本上只會少不會多)每畝地成本大概是複合肥120+尿素95+種子65+收割35+把地犁地+35+澆地+20=350元(我按最少的來算)就按每畝地利潤為1000元(實際情況每畝地大概就有七百到八百)我舅舅家種了十畝地(別人家不想種,舅舅種了,收穫了還要給人家錢或者糧食),按小麥一季能收穫一萬吧 玉米一季收8千那麼一年就是1.8萬 根本不夠老的小的花的………

原因二:錢越來越不耐花,錢越來越容易花了。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現在的農村越來越接近或者說城鎮化了。大型超市都快開到家門口了……有個現象大家都知道,就是物價一直在上漲,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成本都在漲,可唯獨糧食的價格沒有漲……都知道稍微的通貨膨脹對於經濟發展有一定刺激作用,可是對於發達城市來說是輕微膨脹,可對於農民來說,確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但是我感覺這兩個是最主要的。所以我還是那句話,農民想要靠種地為生,得到的只是永遠在溫飽線上下掙扎而已………





逆了流的魚


農民完全依靠種植為生,這樣的情況是會越來越少的,但少並不代表沒有,因為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在短時間消失的。

農民,就廣義上而言,那就是在農村搞種植養殖的一類專門為人們提供農產品的群體,但就狹義上而言,農民就是一類在農村自主生產,自給自足的群體。

就目前的形態而言,僅依靠傳統的一畝三分地來養活一家人,這個不是說不可能,而是如果依然依照這樣的方式去勞作生存的話,那麼,由於收入上的極大限制,八十代年是怎麼窮的,那麼現在依然還是會像那時候一樣的窮。現在農村的貧困戶有嗎?當然有,而且很多,那麼農村的貧困戶到底是些什麼樣的貧困戶呢?其實那大都是一些家裡沒有可外出打工的成員,只能留在村裡種田的那些家庭。種田除了能養活自己,解決自家的溫飽問題外,那還能幹什麼嘛。

所以說,這說法雖然不是很全面,但大體上可以這麼認為,完全以種地為生的(排除那些幾畝地的小規模種植蔬菜水果為生的農民),大都是貧困戶,而貧困戶中,除了一些子女在外打工沒攢下什麼錢的以及幾乎沒有什麼勞動能力的家庭之外,其餘的,基本可以看作是完全依靠種地為生的那一類了。





浪徒小馬達


現在是否還有農民完全靠種地為生?規模種地的不算。

當然有在農村裡面當然有這種農民,不過大多數這些農民都是老一輩的農民了。

由於各種條件限制了他們,能夠到外地求發展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在農村裡面進行種田種地,給自己的收入作為最終的選擇。


沒有能力外出打工掙錢

對於我們這邊農村來說,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到外地去打工掙錢。

但是也有一部分年紀比較大的人,沒有外出打工掙錢的時候,他們在農村裡面就是耕種自己的土地。

基本上依靠自己的幾分力氣耕種自己的土地的時候,還是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的。

所以這種情況對於他們來說,雖然每年的經濟收入不高,但是能夠使得他們一年的生活支出開支的各種方面也能夠得到一個平衡。

自給自足,綠色又健康。其實對於他們所剛種的糧食,我們每年回到農村裡面,都會讓他預留夠我們過年吃的使用。

雖然他們賣的價格比外面高出一點,但是我們去他那裡購買大米還會相對應多給一點錢。這樣也算對於他們的生活給予一定的幫助。


有能力打工的,絕不留在家裡

其實對於農村裡面的人很多人,特別是留在農村裡面的農民。那麼對於他們而言,我們也跟他們詳細的交談過。

對於他們而言,如果有能力能夠外出打工,基本上不會在農村裡面打工的。

畢竟在農村裡面打工,收入是非常非常低的,一年的收入也抵不上外出打工3四個月的收入。

所以這種情況,只不過是迫於家庭的問題或者個人能力的問題,他們不得不選擇留在家裡面,進行家裡面的維持和勞作。


能夠規模種地,那屬於創業。

如果能夠屬於那種規模種地的,那應該屬於創業,在農村裡面如果能夠做到創業的這個步驟,應該屬於農村裡面生活比較好的那一部分人。

當然經濟條件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如果針對於農村裡面經濟的原因上不去,想要規模種地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為需要錢,規模種地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資金去支持。

所以我們認為在農村裡面耕田自給自足的。並不是人們願意選擇的。而是無奈的情況才會選擇在農村裡面種地。


農人莫小道


現在土地確權,就是為以後的農業做準備,我們這面已經開始大規模實施,我就是種地的,我們以辣椒為主,外出打工者居多,我把所有的地都承包了過來,今年包地三千餘畝,每畝地的投資大概在1800左右。

連人工代肥料,每畝地的收入大概在1500左右,我們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買賣不用愁,每年收購商都會自己過來,有大型的交易市場,小散戶自己拉過去就能直接賣,自己種的話人工能省,每畝地大概可以收入純利潤2000元!

自古民以食為天,隨著國家的發展與補貼,只要你有創新想法,未來的農業絕對是趨勢!





情感忻州


土地農田是農民的基本生存條件,有時間你可以到農村的田野裡,村裡去看看,現在農村兩極化非常嚴重,第一種是年輕人,也就是說有力氣的年輕人都不想在家種地,選擇了遠走他鄉去打工掙錢。



第二種人就是在家必須依靠種地才能維持生活的老年人,現在在農村老家兄弟的都是60到70歲的老年人,這一部分人沒有了外出勞動能力,就只能在家依靠土地。


一年到頭靠著土地賺個辛苦錢,如果要不是有自己的農田土地,可想而知他們要怎麼去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來源呢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還是要靠種地才能有基本的生活條件。


紀錄鄉土


完全靠種地為生的農民越來越少,但並非沒有。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傳統的耕作模式依然存在於大山深處。

外公的本姓兄弟(鄉村裡同姓的都可以算作親戚,那個人也是我的外公輩)便還延續著這樣的動作方式!

大山坳,老竹林,門前三畝地;一個兒,老倆口,家中三口人。兒子小的時候一家子忙活在土地裡,一年四季,生活很是拮据,他們是那座山為數不多以糧換肉的家庭之一(那座山這樣的家庭沒幾家)。二外公沒文化,種地是把好手,他也總是以此為豪。兒子長大了,老倆口忙活在土地裡,說是不種地,沒吃的,種種糯米還可以換點肉吃。他兒子幹著類似工地搬磚的活。還是一年四季,還是那幾畝地……

老家所在的存在種地的沒幾戶了,更不用說靠種地為生的了,大家都說忙活一年還不如出去打工三個月,三個月的錢夠買大半年的糧了。種地不值錢,面朝黃土背朝天已經不在是當代農民的唯一選擇,工廠常年招工,包吃包住還有不錯的待遇。

於是原本肥沃的土地種了草,貧瘠的地裡也長出了樹,村裡老人越來越多了,青年越來越少,“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多了,知道怎樣種菜的越來越少。倒是有的村幹部帶著種經濟作物,不過今年種橘子,來年種獼猴桃,接著種芋頭……老人們拿不準上面的心思乾脆都種了草,種了樹,種了成片的竹。

我是墨軒,每天活動在悟空問答,跳躍於生活瑣事中,加個好友一起學習吧。


墨軒的眼


現在還有農民完全靠種田地為生嗎?規模種植的除外?

沒有了,早就沒有了,現在留在農村家裡是二頭尖,唯有哺乳母在家。年輕的,中年的,甚至六,七十歲也外出打工,農田作業利用早,晚,見縫插針,利用休息時間幹農話,以工為主,以農為輔,農忙時老年留在家農忙。

如這家子女能幹點,工作好的話比城裡人收入不會少,米不用買了,蔬菜不用買了,還有土地流轉金,生活為好起來的!籽麻開🌸節節高!!謝謝了!

勞動創造財富!


扭坤


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要說的:

我們村現在有一戶人家中了60多畝田的。除了種田,他還承包了幾個魚塘。養了一頭牛。

平常沒事的時候打打牌.日子過得一般,一兒一女,兒子沒有成家,估計現在娶老婆也成問題了。

另一戶人家種了30畝田,也種了很多的地,平常沒事的時候就紮在田裡地裡。在街上還做點小生意。他家的山茶樹很多。算是個致富能手吧,家裡過的不錯。兒子買車了,而且也開始計劃買房了。

同樣是種田,可是兩家人的情況截然不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威客V人生


誰都知道現在的糧食價格,如果只靠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已經維持不了生活了。但是靠種地維持生活的還有,那就是由於年齡也好,或者身體情況也好,沒有能力出去打工賺錢了,咋辦?人的活著呀!那就經管自己家裡的那點地唄,不管咋說還能有點吃的不是。

再就是承包戶,這些人多承包點地,自己的機械配套,減少種地的成本,一年下來收入也可以,這也算靠種地維持生活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