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撩:倦倚玉蘭看月暈

今日主題:玉蘭

北方一年每到這個時節,玉蘭花就在枝頭開始鬧春。玉蘭樹扎堆兒生長的地方,不但開出一片一片又紅又白又黃的花海,而且還“開”出一大溜兒的玉蘭花香來。過去,北方鮮見這種兼具色香味於一身的“花樹”,所以突然在北方“流行”起來的時候,我還因此鬧出過很無知的笑話。

我一開始並不認識這種先開花後出葉的樹種,我以為它的花就是它的葉,它的葉就是它的花。有一天,一個大姐也不認識這種“花樹”,她就問我,“這是什麼樹?”我煞有介事地說,“能開花的樹應該是木棉吧?”其實我也是不確定,說完了心裡開始打鼓。後來見得多了,我才知道這種“花樹”叫玉蘭,它不但是一種景觀樹,而且還是一味中藥(花)。

玉蘭花還能跟茶葉非常融洽地結合在一起,製成一種味道非常獨特而又香醇的花茶。據說,這都是賴於玉蘭花的中藥功效。當然,好吃的中國人一定還有各種法子將玉蘭花融入各種美食之中,大大地滿足各種“饕客”的口腹之慾。

對撩:倦倚玉蘭看月暈

花雖微,而物理有可感者。

納蘭性德有一首《清平樂》詞,就是專門借玉蘭花來抒發他的感情的名作。今天的“撩文”,尋章摘句的“背景”就出自這首詞: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遍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語低香近”這話是說與那美麗的女子軟語溫存,情意纏綿,那可人的縷縷香氣更是令人銷魂。以花喻人,以人喻花,這無疑是作者心裡有玉蘭花一般的女子,哪怕只是一種美好記憶,那也是一輩子都無法遺忘了。

據說,這首詞旨在形容納蘭與妻子離別後,追憶將別時的情景,通過寫歌女的孤單寂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傷感和無力。納蘭可真是個多情公子,當然更是個性情中人。

對撩:倦倚玉蘭看月暈

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者之可久。

大概跟納蘭性德同時代的文人戴名世,據說在參加一次考試的時候,出了事故,因此被逐出京師,他回到住處後,就非常鬱悶地寫下了一篇小品文,《慧慶寺玉蘭記》,從慧慶寺蘭花的遭遇,感受到人世的道理,聯想到那些庸劣者以地位權勢而高舉,俊傑者以不得其地勢而埋沒的現實,指出了“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者之可久也”的道理,借寫花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不平之氣,更表現他努力發現美好事物的健康上進的熱情。

慧慶寺距閶門四五里而遙,地僻而鮮居人,其西南及北,皆為平野。歲癸未、甲申間,秀水朱竹垞先生賃僧房數間,著書於此。先生舊太史,有名聲,又為巡撫宋公重客,宋公時時造焉。於是蘇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載酒來訪者不絕,而慧慶玉蘭之名,一時大著。

玉蘭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數丈,蓋二百年物。花開時,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蘭一株,為人所稱。虎丘繁華之地,遊人雜沓,花易得名,其實不及慧慶遠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為重客,則慧慶之玉蘭,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門晝閉,無復有人為看花來者。

餘寓舍距慧慶一里許,歲丁亥春二月,餘晝閒無事,獨行野外,因叩門而入。時玉蘭方開,茂密如曩時。餘嘆花之開謝,自有其時,其氣機各適其所自然,原與人世無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蘭,意象漸衰,而在慧慶者如故,亦以見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者之可久也。花雖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記之。

這樣的名篇,我們在讀到《愛蓮說》的時候,應該深有體會。我記得在類似的名家散文中,歸有光先生的一篇《項脊軒志》讀來也讓人感慨良多。

對撩:倦倚玉蘭看月暈

玉蘭一枝春帶雨。

文中個別詞彙註解:

朱竹垞(chá):朱彝尊,字錫鬯(讀chàng,古時同“暢”),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初文學家。著有《曝書亭集》。

宋公:宋犖,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康熙年間(1662—1722)累擢江蘇巡府,以清節著稱,官至吏部尚書,能詩善畫,詩與王士禎齊名。

虎丘:在蘇州閶門外,為蘇州遊覽勝地之一。相傳吳王闔廬葬此,名勝古蹟有虎丘塔、雲巖寺、劍池、千雲石等。

“曩”(náng):昔,以前;“幽潛”指“幽居避世”;“物理”即“事物盛衰的道理”。

“虛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獨處潛在厚實的卻可以保持久遠。花雖然輕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還有讓人可以感悟的方面。”

歡迎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