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們搞農業,覺得最難的是哪一方面?

農說呂不白


『農業雖然一直是各方重視的,但千百年來,總難擺脫弱勢地位。哪怕到了現在這個英明偉大的時代,各種補貼,諸多扶持,仍然在延續著三國演義中的“阿斗”故事!要怎麼才能把農業搞好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可以獲取頭條號原生態鄉村的更多優質內容!」



搞好農業很難,千難萬難就是銷售難!現實生活中,即使把農業產業化搞起來了,農產品生產量上來了,農產品品質提升了,最終卻當頭一棒,滯銷了!年前出現的荔枝滯銷,水蜜桃滯銷,橘子椪柑滯銷,急得、氣得農民們要砍樹!而近年的大宗糧食如玉米、水稻,價格上不來,有的還壓倉,太多的增產不增收,不少還種的多虧的多!

所以,搞農業,最難就在於銷售!



有的並不是產量太多,十幾億人,一人一口,連一座山都能啃掉!也並不是品質問題,大多是中西部這些原生態無汙染地區的農產品滯銷嚴重!而東部發達城市大量進口農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

所以,這裡面關鍵是銷售的問題!農業的出路在市場,而人口的需求才形成市場。人口聚集在各大城市,農產品需求的大市場也在各大城市。但各大城市的農產品市場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條,這些高效而賺錢的鏈條所對應的農產品原產地,不是當地的農村就是進口渠道!所以,中西部農產品很難進入這些更大,價格更高的優質市場,特別是分散的農戶就更加如此!只能在本地區來同質競爭,當然就容易形成過剩賤賣滯銷的局面!

所以,要找到東部發達城市的這些優質巨大農產品市場,就得破除傳統的供應鏈渠道!在利益和利潤的驅使下,不要太指望這樣的供應鏈來扶貧!可能的破局之道就是走電商途徑,特別是利用如今興起的自媒體,來經營和打造內容電商,通過內容輸出吸附城市消費者,形成信任和忠誠度,通過網絡直接將農產品銷售到終端消費者手中!



在國家支持和各大科技平臺的支持下,將來的農業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原生態鄉村


在當下的中國農村,實打實的農民並不是很多,但是打著農業的旗號,想依靠三農賺錢的人不少,農業想要賺到錢,其實最難的不是生產和加工,最重要的是銷售。

只有銷售才能實現利潤,其他的一切都是成本;

中國市場目前來講,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是遠遠的供過於求,想要讓自己的農副產品或者說農特產,在市場上打開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要,沒有人要的東西,哪怕你再便宜,哪怕你的生產種植加工運輸再有優勢,都是空談,比如說山東的大白菜,比如說江西的蘆柑,比如說南方的桂園……幾毛錢一斤便宜的吐血,廣大的種植戶慘不忍睹,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銷售拿到了訂單,才是一切農業的開始。

發展當地的高優農業和特色農業是你唯一的特點;

談到種植,相信很多農民都會,也有很多農副產品,基本上在全國市場上都能看到,像蘑菇啊,白菜呀,冬筍呢,小青菜呀,紅蘿蔔啊……你能把這些東西種出來,別人能把這些東西做出來,你在銷售的時候沒有任何優勢,相對華東及華北平原來講,大面積的機器運作,生產效率非常高,你如果去和他拼價格,絕對的死路一條。

所以說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光照條件,雨水和灌溉,以及土壤優勢,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農業產品來進行種植,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這樣產品的取代性就不會很高。


嚴格把控質量;

食品安全尤其是農副產品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的事情,綠色蔬菜,非常容易腐爛,如何在採摘的時候就想到這些,並且在包裝運輸上面,採取有力的措施,是目前所有的經營者都必須考慮到的。

極其通暢的物流條件;完成從農田到餐桌的快速轉化;

農夫產品蔬菜類的東西基本上就圖一個新鮮,如果你的新鮮蔬菜不能在第一時間到達,可以說會失去很大優勢,如何選擇和快遞公司合作,包括生鮮合作,以及車輛的路線,是直達的還是中轉的,對你的生意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在農業上面賺錢的人很多,但是虧錢的人也不少,大家都在摸索,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可以複製,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更多精彩請關注我的頭條賬號。

謝謝歡迎點評。


花亭湖三農坤哥


搞農業三大難,一資金,二銷路,三技術。要說最難的是資金,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農村種過地的都知道,種糧食一般是不會虧本,像在我們南方,一畝田種稻谷雙季收穫在1500斤左右,按到政府的最低收購價每百斤120元計算(附圖),一年收入是1800元,除去種子、農藥、化肥等方面的支出800元,收益是1000元左右,當然這裡面最大的是人工成本,現在我們這裡每個農民人均分地是1.03畝,按一個6口之家(包括老人)計算,一家可以分得農田6.18畝,一年實際收益6180元,如果一個青壯年單純的在農村種這些稻穀,完全依靠這些收入是無法養活一家人的,所以現在農村的青壯年情願荒廢這些農田很多都選擇進城打工,或者在耕作之餘打打零工,養家餬口。

(注:截圖來自央視財經)

但如果你種100畝、1000畝呢,那就全完不同了,按每畝1000元的收益計算,種一百畝就有10萬的利潤,一千畝就有100萬的利潤,而且採用機械化種植的方式完全成是可能的。當然這要有兩個前期,一是要有資金,二是要有那麼多田給你種。

我來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一起來分析一下。

先說一下背景,我們村這戶人家原來也在城裡打工存了些錢,手頭也有十來萬資金,後來看著農村的田種的人越來越少,於是打起了主意。他決定把這些田租下來,搞種植。他給這些農田出的租金是每畝每年返兩百斤谷或者350元當租金,剛開始是願意租給他的人並不多,因為這個價格實在是不高,如果租給別搞養殖或者種別的一畝怎麼說也得八九百,所以頭一年租給他地的人並不多,一共才租了二十多畝。然而後來,每一年租給他地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大家知道,國家有農業補助政策,如果田地荒廢,政府是不會把補助資金給你的,不種荒著沒補助,那每畝400元拿不到,種著的話實在的效益低,太耽誤。再一個想著租出個高價也要有人受才行啊。這樣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人把農田租給了他,也不用籤什麼合同,種一年就給一年的租金。

現在我們村的那種糧戶的水稻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50畝,而且每年的種植面積都在增長中,那我們再來算一下帳,150畝除去種植成本效益是多少?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算出一年的利潤是97500元。一年近十萬元的純收入,在農村怎麼算也是個小康吧!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資金投入的問題,如果沒有資金購買機械化設備,一戶人家想單靠人力是不可能種下這150畝地的。所以我會說要農村搞農業最重要的是手頭要有足夠多的資金起步。

通過上面的例子和數據,我想分享給大家的是:搞農業只要有資金,找對路,加上勤勞肯幹同樣可以創富。


吳家山少


搞農業最困難的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農業投資風險控制難。農業投資週期長,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盈利需要較長時間。自然災害、病蟲害等風險,難以控制,即便是高科技現代農業,也不能完全控制投資風險。

二、農業產業鏈長管理難。農業產業從種植(養殖)到採摘(屠宰)、加工、包裝、儲藏、運輸、市場銷售到餐桌等,涉及眾多環節,產業鏈長,導致管理困難。

三、農業人才難找難留。現在農村空心化嚴重,年輕人較少,願意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更少,難以找到人才。很多農業企業在地處偏遠的農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由於農村條件差,生活不如城市等諸多原因難以留住,導致農業人才難找難留。

四、農業融資困難。農業投資,由於受相關因素制約很難形成資產,因此無法抵押擔保,銀行無法貸款,導致農業企業融資困難。





黑貓三農工作室


說實在的,在發展農業的過程當中,要說最難的是哪一項還真的有的不好說,因為每個人以及每個項目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在農村發展項目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土地的問題,它不但涉及到資金的問題,關鍵是幾方面的協調,因為國家有保護耕地的紅線,想得到一塊項目用地很是不容易,不但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協調,而且由於目前土地都到了農民的手裡,還需要農民的自覺自願,相對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遇到部門的保護主義,協調是相當的困難。

還有就是涉農項目的補貼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得到的,我有一個朋友,在村裡建起一個大棚,據說當時政府非常的支持,說是要報成當地的一個項目,聽說有項目支持,朋友高興之餘還增加了規模,也成為了當地的形象工程,當地政府還讓他簽訂的項目扶持的協議,可是至今兩年過去了,還沒有得到資金的扶持,由於當時資金投入過大,資金週轉困難,不得不揹著負債的包袱運作,可謂苦不堪言,無奈今年開始減少面積和投入緩慢前行。

還有最困難的就是資金問題,在農村發展一般都是農民比較多,有的雖然經常在外,但是資金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平常的小項目運作還可以,但是要想大的發展就需要資金的運作,現在儘管一些銀行在不斷加大支農的力度,但是要想真正得到銀行的支持還是非常困難的,不但手續繁所,關鍵是對農民還是有一些歧視,唯恐還不上,這樣一來項目就會擱置,影響發展。





鄉里鄉韻


我覺得農民來搞這方面的話,首先如果僅僅是自己一家來搞的話,他種植的面積會有所約束。因為人少啊,根本顧不過來很多的田地。現在我們家那邊小麥 ,水稻的價格在1.2左右農民賣出去的價格是遠遠的要低於此的。一年一家種植的田地。我們假設有15畝吧,一畝地能除去化肥,農藥 收地的錢等一些其他的費用。一年收兩次一畝地2000 那麼一年下來一家全部幹活 也就收入30000,這個數字在現在能幹什麼呢!想給自己家孩子結婚買了房子縣裡也要了100來萬,這要掙多少年啊!

而且農民也不懂怎麼樣種植才能產生高產,沒有新的技術來支持他們,就只會普通的技術。所以對於農民來說,像這樣去種植什麼時候才有出去啊!其次,就是農民掌握了新的技術來種植,但沒有資金啊!包地要花錢,請人來打藥 或自己有機械 可這機械也不少錢啊!如果到最後價格不理想,只能賠本了。這就是投入資金大,風險大。




鄉農小課堂


最難的是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

就是你種的菜等到賣的時候不知道價格是好是壞。有一年山東的白菜因為韓國的泡菜危機價格翻了幾倍,家裡種白菜的睡覺都能笑醒。同樣是白菜也有難賣的年份,更有貴賤沒人要的時候,還要花錢僱人把白菜從地裡運到溝裡倒掉。典型的豐產不豐收。

農友們選擇種植什麼,就好像散戶股民炒股一樣,不知道明天哪隻會漲哪隻會跌?完全是憑感覺,聽天由命,賭運氣。




農村小文哥


搞農業感覺難的太多了

首先,農業靠天吃飯,水災,冰雹,乾旱什麼的,都會對農業有致命的影響。

第二,跟風種植,大家看什麼掙錢了,然後跟風種植,造成農產品大跌,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產能過剩

第三 銷售權不在農民手中,中間商掙的利潤大過農業的,除非自己會做銷售。

第四 拿政府補貼太難,真正的農業種植戶拿到的政府補貼其實都被層層扣了的

第五 農村勞動力不夠,造成了工價高。

第六 技術也是大難題,現在如果不種點高科技的功能性的,稀有的農產品,基本賣出去收回成本都是問題。

第七 農業投資大,收回慢,千辛萬苦搞起一片果園,或者大棚種植的蔬菜什麼的豐收了,價格下來了,那不是一般的心塞啊!


健悅美


【祥子引用“觀湖居士”的部分觀點,結合自身體會,談一下關於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基本忠告】

上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如果你愛他,送他去紐約,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紐約”,這句話,如果放在如今的中國農業,也一樣適用。

農業的潛力的很多人看到,拼命的往裡擠,而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箇中滋味只有經歷者清楚。如同圍城,城內城外感受不一樣,但圍城依舊是社會和個人的歸途。

一些農村地區,多數年輕人去了城市打工,鄉村成了空巢,也有很多在返鄉的青年,或者是有著田園夢想的朋友,當然也有實力雄厚的資本,在尋找農業的敲門磚。 河水深不深,老牛和松鼠的話僅能參考,自己的實踐最深刻真實。

本人從事農多有幾年了,也算有一些經歷,談一下對農業創業者的幾點忠告:

第一、農業的勞動力紅利不會持續太久。 近年來,各地的農產品滯銷現象屢有上演。大宗農產品的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除了某些品種種植面積過大,還一個重要因素是勞動力成本低。但是,勞動力的低成本是建立在勞動力的老齡化基礎上。如今,在農業打工的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和一些婦女,他們的低工資是農產品價格低的一個重要原因。50歲以下的工人很難招到,年輕人大多數不願意從事農業基本勞動。十年以後,在很多地區將會出現農業勞動力的緊張和空缺,雖然機械化可以減少勞動力,但很多崗位還必須依靠人工,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是你必須面對的課題。

第二、如果再繼續任由轉基因農作物的肆意氾濫,蔬菜比肉貴的情況會出現,因為百姓想吃到非轉的綠色的農作物呼聲越來越高。

第三、農業電子商務的作用被誇大,農產品網銷的受益者是少數人。目前國家大力推行互聯網 ,當然對於農業和農村有很大促進意義。媒體上也經常報道各地的農產品網銷明星,什麼蘋果網銷幾十萬斤等等,但是殘酷的現實的通過網銷農產品掙錢的往往不是農民,而是有網絡營銷運營經驗的團隊!在某寶,某一個品種做個好的也就十幾家幾十家,但是全國的生產經營者多如牛毛!當然,你有優質的農產品,又有網銷技能,那麼恭喜你,你做農業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第四、化肥的施用將逐步減少、農田流轉已經是大趨勢。未來一段時間,資本投入的大規模農業和中型的家庭農場以及小面積的農戶精緻農業將三分天下。無論資本怎麼進入農業,幾畝地十幾畝地的小農精耕模式一樣有發展空間,大有大的優勢和弊端,小有小的精彩和玩法,各有生存空間。

第五、低品質的大眾化品種多數已經飽和,城市中高收入階層對於高品種農產品越來越旺盛,這是農業的潛力、機會和發展方向。單一品種規模化種植,你最好有配套的深加工設施和方向,否則風險極大,當然,糧食除外。

第六、千萬不要幻想,你種植某個品種,有企業來包銷和回收。宣傳很高的效益,打著回收產品的招牌,多是高價推銷種子種苗,相信,你就上當了!真有這麼高的收益,別人為何不自己租地種養殖?回收產品的有,但多數是本地的工廠,但是,人家會精打細算,給你的價格不會很高。多數的深加工企業是隨行就市收購產品。別迷信別人,銷售主要靠你自己。

第七、種植什麼,別聽那些所謂專家,相信市場,出現問題,政府不會給你埋單。一些地方推行的一村一品,公司農戶模式,實際很不成功,有很多弊端。要學習國家關於三農的政策,趟路子多爭取補貼,補貼對於從農者是錦上添花,但把發財寄託於政府的補貼,你註定不會走遠。

第八、儘量不要和別人,尤其是農戶合夥,除非是技術和銷售方面合作,否則後患無窮,股東越多,最後的問題和矛盾越多。沒有成功之前,先不要幻想帶領鄉親們致富!情懷固然可貴,但是往往身不由己,回報家鄉最好的方式是先做好自己,農業上創業成功,最大規模,你才有可能兼濟天下。無產階級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全人類。

第九、如果你自信有一定的營銷和推廣能力,建議你操作本地稀缺的品種,物以稀為貴。如果你的金剛鑽不夠鋒利,還是從價格穩定的大眾品種開始,如果你能在品質上比別人技高一籌,你一樣有成功的機會。如果本地有特色的農業品種,找準他們的賣點,進行深加工,做好宣傳和包裝,由小做大,不失為進入農業的一種便利途徑。

第十、如果決定進入農業,一定做好持久戰準備,切忌急功近利,可以給自己的農業創業做一個三到五年的規劃,每天前進一點,一步步達到目標。

先說這些,農業雖然有太多的無奈的困難,但從長遠看,我依舊看好農業的潛力和未來,苦中有樂,者或許就是農業的魅力。

祥子歡迎農業戰線的朋友一起探討學習交流!


祥子在俄羅斯種地


大家好我是新人阿超,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有什麼說得不對的也希望大家批評。我覺得搞農業最難的是投資大風險高吧。小打小鬧只能養家餬口,大批量種植對我們農民來說投資真的很大,相對來說風險就變得跟高很高。現在的氣候變幻無常,經常出現一些的新病蟲新瘟疫新問題一旦遇到就很難翻身了。我們做農民的本來基金就不充足,東借西籌的才會有那麼的一次機會。技術我們可以去學習、借鑑,經驗可以去請教老農民和諮詢一些專家,相信投資有一定的規模當地的政府也會幫忙解決問題。但是有些天災我們是控制不了的,農作物的保險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個應該是很多農民的痛吧!這個觀點不知道你認不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