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看到自媒體上毫無文采、章法的文字竟有很高的推薦和收益,為啥?

作家廖文友情感人間


有什麼難以理解的?

首先,自媒體人收益多少,起決定因素的既不是漢語言文學知識有多少,也不是遣詞造句多麼通暢優美,如行雲流水。你漢語言知識再豐富,再專業,都與自媒體的獎勵機制不搭邊。

學漢語言文學,一方面,只能代表你比別人相關專業知識多一點;另一方面,還代表著你必須比別人遣詞造句好一點兒,還儘可能的不能有錯字白字和病句。這是基本功,僅此而已,但這些不能代表著自媒體會給你獎勵。

其次,自媒體之所以給你推薦和收益,是因為你能給自媒體帶來讀者,以及作者與讀者的互動程度。

歸根到底一句話,你能給自媒體帶來流量才是自媒體給你推薦和收益的根本原因。文字優美,語句通順,漢語言運用的好等你的專長因素,不在自媒體考慮的範圍內。

第三,怎樣才能給自媒體帶來讀者呢?個人認為,熱點話題和專業話題這兩個因素才是關鍵。

所謂熱點話題,很容易懂。你圍繞著熱門話題發表評論、見解和意見,能引起大家共鳴,自然流量會多,粉絲會多。自然得到的推薦和獎勵也會越多。

所謂專業話題,就是在一個你擅長的領域裡,精耕細作,深入挖掘,做出來的內容專業,讓讀者信服。進而會形成一個以你為中心的準專業粉絲群體。這樣就會受到自媒體推薦和獎勵。

第四,你要利用問答、微文等形式,結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把你要表達的內容搞得生動活潑有趣,讀者愛看。這樣才行。

你用學術論文的形式來寫自媒體文章,你就是博士博士後都沒用。一句話,用生動有趣的內容來吸引讀者,為自媒體引流,才能有很高的推薦和收益。固守著你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對自媒體來說,沒多大用。


三月森林


我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對你的這個觀念很有感觸。

我做自媒體也好久了,也見了各種各樣的文章和自媒體人,目前自媒體行業也就這個鬼樣子,亂象頻出,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現在什麼人都敢寫文章了。

你的問題,也是當下自媒體,甚至是寫作行業裡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行業內部的問題,可以說我們所有人,都有問題,是我們造就了這樣的局面,也是我們產出了這樣的文章。

1、自媒體門檻低

比如在頭條上,註冊一個頭條號就可以發文章,就可以提問題回答問題。

所以大批人湧入,這裡不是沙龍,不是茶餐廳咖啡廳,不是禪室不是課堂,這裡是菜市場,這裡做什麼的人都有,拾荒者也可以寫文章,只要他們願意。

你指望所在菜市場看到什麼?看到魯迅沈從文嗎?

這裡是菜市場,菜市場裡什麼都可以走進來,什麼人都可以說話,只要他嗓門大,只要他足夠豁出去,就有人看,就有人想說一兩句。

看熱鬧的人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不缺。他們怕的不是熱鬧好不好看,而是沒熱鬧可看。

願意看耍猴的就去看耍猴,願意看打架的就去看打架,還有兇殺色情雞零狗碎,有的是人喜歡,有的是人愛看。

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迴風流雪,喜歡豬肉燉粉條的人比你吃過的豬肉燉粉條還多。

換句話說,你不要用你的審美,你的邏輯,你的常識去判定所有人。

不然你會瘋的。

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你會覺得如食腐鼠。

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只是這世上沒那麼鳳凰。

2、為了收益不擇手段

很多閱讀量高的文章,並不是內容有多好,而是讀者被騙進去的。

其實這一兩年來,自媒體已經拋棄標題黨了,但是寫文章的時候,標題永遠具有欺騙性。不僅是標題,甚至圖片,都含有誘導信息。

你會被他們引導,然後點進去,等你看到內容的時候,大失所望。

這是一種。

有些高閱讀高評論的文章,點進去一看,發現是胡說八道文不對題,甚至歪曲真相。於是下面評論一篇叫罵。

這種奇葩的邏輯或者觀點,無非就是想吸引你的注意,藉此來提高他的流量罷了。當然也包括一些跳樑小醜,無知無畏,大言不慚。

這是一種。

還有就是以某種方式來彰顯自己,比如前段時間頭條上非常火的旅行詩人安安。加後綴,到處評論,哪怕是鋪天蓋地的辱罵,他都無所謂,也就這樣獲得更多的關注。

這也是一種。

自媒體這個平臺,不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的,不是為了表達觀點而寫文章的。他們是為了掙錢,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輸出的是什麼,是垃圾也好,是狗屎也好,只要能賺錢,他們都會去做。

3、閱讀者的目的

還是第一點說的,你來菜市場幹什麼?

有真正想來菜市場學習的嗎?

大多數人不過是來這裡打發時間罷了。更多的人是來找樂子,找存在感。

你覺得這些打發時間的,找樂子的,找存在感的,喜歡什麼?

喜歡一篇嚴謹的論文?喜歡一篇文采非凡的作品?

當然,是有的。但是太少了。

沒人看的東西,必將餓死作者。

於是你想看什麼,他們寫什麼。他們的寫作目的就是吸引你的流量,就是賺錢。

你想看什麼呢?想看張丹峰出軌了,想看前凸後翹的美女,想看新封神演義,想看彩禮撕逼,於是他們寫洪欣,放各種圖片,寫各種吐槽,煲各種雞湯。

你們要,他們給,這個循環不就形成了嗎?

你們不看他們為什麼要寫?他們可不傻逼。

4、平臺的導向

平臺有責任,責任挺大。你可以看到頭條推薦頁上置頂的那兩條,永遠是國家大事,是我們可親可愛的習大大。這就是導向。

所以平臺給的推薦,也決定著文章的死活。

但很頭疼,推薦是一件大事,如果是記性好,大概還記得去年的頭條被約談的事情。

那之後頭條一次性招了2000名審核。

文章需要審核,電腦審核有時候不能發現問題,所以需要人工審核,但人工審核怎麼樣呢?

大家都是人,心裡都清楚。

這些點一個套一個,成就了現在的局面。

你想看好東西,就去找好東西,菜市場裡也藏著大神。

你想要全坐滿大神的那種地方,就別來菜市場。

----------丸-----------


祁門小謝


很奇怪,一個作家居然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社會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比如農村廟會,舞蹈演員楊麗萍和一堆只會扭扭屁股的豔舞演員相遇,會是誰的觀眾多?這還真不好說。。。楊麗萍跳得再好,但這群妖姬衣服一脫,來個脫衣舞,瞬間,臺下觀眾就跑了。如果你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國家一級演員,說不定還能留十個八個。如果大家不知道你是誰?跑個淨光,也屬正常。。。再以網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來說。比如你才比李白,突然之間,中國和某敵對國家發生激烈對峙了。做為有才華的文人,才在那琢磨怎樣引經據典,文字推敲呢,筆下一個字還沒落下。網上或許早已被千千萬萬的喊打聲淹沒了。。。現代人,節奏比較快,說不好聽的,沒有幾個人有時間,在那耐下心,慢慢欣賞你那優雅的文字,更多的是看你觀點。即對事件的態度,對?或錯?支持?亦或反對?什麼觀點?有何依據?。。。那這樣說,豈不是文學沒用了,也不對。你看網上,很多著名學者,在這《今日頭條》登錄,首先要自報家門,如某某大學××教授,也怕冷場呀。。。其實,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如果你真的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慢慢也會被很多人關注的。。。而你寫的許多東西,假如確實詩情畫意,字吐龍鳳,富有哲理,令人浮想聯翩。雖有可能暫時受到冷落,長久看來,卻會是一直熠熠生輝。。。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我來說兩句。

自媒體打破了千百年來的酸文人對文化、文章的壟斷。我為此歡呼。

文彩?

章法?

誰規定的?

中國人說中國話,聽懂即可。中國人寫中國字,看懂即可。中國國人寫文章,我文寫我想,我文寫我心,表達出來即可。直接了當,直奔主題。沒有自卑,不看別人臉色。直抒胸臆。看別人文章看懂即可。要什麼文彩?耍什麼章法?

百姓不喜歡故弄玄虛文章。不喜歡晦澀難懂文章。下喜歡花裡胡哨文章。不喜歡幾里拐彎,不知所云文章。一眼掃過去,知道大意即可。大家都很忙,沒有功夫去讀酸文人的又臭又長,尋章弄句的文章。

頭條文章,迴歸初心,迴歸本性。大呼痛快。

不用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個寫法,就可以大膽寫文章。一句話不少。萬言不多。

寫了錯別字,有網友指出,學會了,改了就是。只要內容不反黨反社會主義,不違法。不罵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無拘無束。放飛心情。

當然,如果作者有時間,有技巧,有能力,願意炫文彩,遵所謂的章法。字斟句酌,邏輯嚴密。也是允許的。純屬個人愛好,自我選擇。別人不用說三道四。但不用自待高明,好為人師,指責下里巴人。

網絡是平等的平等的。誰也不能自詡自已是標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勿施於人。好嗎?


二億六老人



專業的作品和商業作品區別很大,在媒體發達的今天,文學水平與欣賞文學的人是對等的,文化層次與閱讀者也是對等的。專業的文學和要求高,你全用之乎者也,或者用更高層次的文字寫出來,但讀懂它的有幾個人?反之,你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來的文章讀者多呀,讀者多的話點擊量就高,所以商業目的就達到了。

網絡作品它的要求本身就不高,隨意性比較強,他找的都是品味相同的人。現在好多人的心理比較浮躁,所以寫文章也要投其所好,這樣讀者才會多。如果寫的文章太偏,就是寫的再好,讀者也不會太多。所以文章它有時代性,要引起大眾的共鳴和喝彩。我覺得笑話段子這些題材看的人比較多,多數人點擊看完之後笑過之後沒留下任何記憶,但是點擊量是很高。


個人認為,文筆要適應現在大部分讀者的心理,內容要豐富,找大部分讀者偏好的題材和話題,也許專業的作者不願寫沒意義的話題,但只要是好文章、好題材,總歸有人喜歡的。堅持自己的初心,總有人為你喝彩的!


孔令奇12


謝謝你的提問。我是自學漢語語言文學,所以,喜歡寫文章,更喜歡發表文章玩。

對自媒體上文章差閱讀量大,收益也不錯,也是深有同感。

例如,有的人就寫了幾句話,感覺話都沒有說清楚,居然閱讀10幾萬。

我們辛辛苦苦反覆推敲,鏡心選圖片,也就幾千個閱讀,有時連人家百分之一的閱讀都沒有。

我認識一個寫書法文章的老人,也是一個書法家,文章也寫得有條有理的,可是閱讀就幾百個。寫了幾天信心都沒有了。

如果在一個答題下面你看看,那個閱讀量最好,情況非常複雜。

有時候是好作品閱讀量高,有時候是發表時間早的閱讀量高。

比如,你的文章早發了半個小時,或者半天,那麼,別人的文章雖然好也就趕不上你的閱讀量了。

但是,也不一定,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內容質量好一點的,哪怕你晚了半天,也會因為特別推薦,閱讀量就高。

由於種種不同情況,會造成文章閱讀量不一樣。

比如說,有時確實發現一些文章既沒有內容,也沒有質量,圖片都很差,但是閱讀很高。

這些問題,可能是所謂智能推薦的缺點吧,目前還沒有辦法糾正。

我們算一個簡單的賬你就會知道,如果採用人工受理的方法,那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為,在自媒體平臺一天24個小時,文章不停地發表出來,頭條據說每天有幾百萬各種不同形式的文章。

一篇文章人工粗看一遍,大約需要五分鐘,不眨眼地看,一個小時,也就12篇文字,一天工作10個小時看120騙文章。估計已經累趴下起不來了。

如果一天要審核120萬篇文章,人工需要一萬人。而且這些人得累扒下。

所以,智能審核也限制了一部分優秀文章的推薦。

這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還有讀者方面。

如果優秀文章,讀者不太接受,那麼,對於本質是商業運作的自媒體平臺來說,也是不利的。

所以,自媒體最歡迎的是“閱讀量”。只有沒有嚴重內容問題,閱讀量是第一指標。

而且,要求作者寫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採用大眾喜歡的形式,這也是自媒體的特點。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自媒體平臺就是一個大眾平臺,你想溫文儒雅,那是沒有市場的。

所以,摸索適合讀者接受的方式寫文章,也應該是作者努力的一個方向。

記住,實際上只有你服務最好才能得到最好評價。

既要寫出自己的思想,也有照顧到讀者的接受方式,你需要調整一下自己。

至於個別情況下,一些質量比你差了一點點閱讀很好,這也是幾率性問題。

只要你寫得內容形式都符合讀者胃口,做到雅俗共賞的程度,肯定也會得到更多的讀者選擇。

所有成績都是努力的結果。學習探討,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所有人。


千千千里馬


漢語語言文學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創作和文學作品,我認為不是純文學而文學的學術觀念,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都是大眾文學作品,它是寫給大眾普通讀者看的,不是專寫給文學素養很高、探研文學學術理倫、文學創作理論、評論等專家、學者看的。

文學作品是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學、通俗文學、民間文學、現在流行的新詞叫‘’商業文學‘’,在網上傳播快,能帶動網絡流量的經濟效益增收。任何時代,文學作品的寫作水準不管有多麼大的成就,沒有大眾讀者的閱覽,沒有社會共鳴、社會效果不算是一個成功的好文章、優作品。

三十多年前,我最初的啟蒙是文學愛好者、創作者,曾經創作過一些不成熟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偶爾在地方小報小刋上發表一點微弱的作品,不足思贊回味。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轉向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寫了五部不成熟的劇本,其中兩部投寄國內幾家當時著名的電影廠文學劇本創作編輯部均被退稿。在當時我是長影電影文學刋授學院的學員,以優秀的成績結業。根據我當初的文學之路、之夢的親身感受直到現在,文學創作、文學作品沒有許多讀者‘’想象、認知‘’的純文學學術、藝術的專業研究性那麼難寫文章,只是寫得優劣、高低之分而已。

當今中國是知識經濟、科技經濟、信息經濟、網絡經濟的時代,短、小、精、深的白話文,要找準各方面各種知識的‘’爆破點‘’,力求新、奇、異等,滿足各層次、各種職業、各地方、各階層、各年齡段等大眾口味、大眾願望的各種需求,才受廣大讀者、網友的熱愛、追捧、歡迎。


袁聰7883醉夢天緣


為什麼頭條這個平臺,有許多文章看似不那麼精釆,卻受到許多網友的推薦和點贊呢,因為它說出了老百勝的心聲。反映當前的熱點問題!這些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當然,這些樸實的文章,老百姓也不在乎文章中的修飾方法寫作水平,只要看得懂就行!所以,有些從事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士,編輯,作家等我想對你說,頭條這個媒體,不是專業文學平臺,只要廣大讀者喜歡就行!當然,也歡迎有專業素養的人發表有份量的文章。

我們俗人給頭條一個比喻,頭條就像一個大超市,大商場,進來的人各取所需!說句文詞,打個比方,

頭條也像蘊藏著豐富礦藏的礦山,你想要金子,還是鋼鐵,你完全可以自己提煉!


老白


文學作品的讀者群和自媒體的讀者群是有區別的。不可否認,文學作品的作者的確有一定的寫作功底,寫出來的作品讓人品味,給讀者留有一定思考時間。好的文學作品需要讀者反覆閱讀,思考其深刻意義。自媒體的受眾是普通大眾,需要節省時間快速閱讀,看的過程中就理解其內容,讀者很多,而且內容必須有意思,其語句有需要有爆點,甚至是語言奇特一些更好。文學作品大多是比較冗長,需要大量的時間閱讀,從理解的角度來說,小說,散文,雜文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詩歌理解起來比較難,特別是現代詩歌,現在的詩歌很晦澀,讀起來覺得雲裡霧裡,一般讀者一頭霧水,甚至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如果詩歌這種文學體裁上自媒體,看得人是極少的,幾乎沒有幾個人看。這也就是現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文學作品沒有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說起文學作品體裁的詩歌,為什麼一個高中文化程度的餘秀華的詩歌現在火起來了呢?是她的文學功底深厚嗎?是她的作品深刻嗎?都不是!就是她的作品通俗易懂,不做作,大眾一看就明白,就是沒有詩歌基礎的人也能看出個大概意思;其二,餘秀華有一篇《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個“睡你”二字是個驚爆點,正是這兩個原因,吸引了大眾的眼球,所以餘秀華的作品火了。

自媒體的作品的要求與餘秀華的詩歌有相似點,需要有爆點,有奇特的語言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所以自媒體的作品人們喜歡看,而且還喜歡寫,而文學作品看的人少,寫起來就更難了。說到這裡,答案已經有了吧。


chen790875531


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大多數人沒學好語法修辭,語言缺乏邏輯,也不能跟你去比。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本來就不是一部曲。愛吃蘿蔔不吃梨,有人欣賞水平本來就很低,低俗的東西理解起來更容易。因為能夠“投其所好”,所以才有推薦和收益。有人讚賞有人批,才會增加點擊率,爭論就是話題,不論水平高低。十個指頭不能一般齊。所以我勸你,不要高標準要求,只當是文字遊戲,沒事湊湊熱鬧,不能想著什麼收益不收益。搞好自己的專業,做出自己的成績,只要水平高,錢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