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個詞叫:電商專供款,你有被坑過嗎?

下凡來


專供的本質是“度渠定製”。



本人做的就是天貓旗艦店的電商策劃,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電商專供出現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什麼為了節約成本、混淆消費者意識,而是因為品牌商出於渠道利益平衡的產物。

舉個栗子。某化妝品公司有一款特別牛的面膜,網紅們都說很好用,於是化妝品店老闆小劉進貨了100件,按原價69元一盒賣,結果發現竟然一個月都沒有賣出去出去。

十分疑惑的小劉於是走訪了一下市場,真相讓他大吃一驚。這款面膜,隔壁的超市也有賣,一盒竟然只賣59元。雖然超市單價掙得少了,但是一個月能賣出去的數量多,掙得也還可以。

小劉似乎知道了原因,於是又上淘寶查了下,發現,這款面膜在天貓旗艦店竟然只需要賣39元,而且還買三件送一件,算起來每件只能掙個2元的毛利,但是每天能出貨2000多件,爽歪歪。

啥,還讓不讓人賣了。怒氣衝衝的小劉決定再也不進這款面膜了。

以上,就是目前很多品牌遇見的渠道難題。因為各個渠道的經營實力、進貨成本、銷售策略等都有差異,所以即使是同一款產品他們各自也能賣出不一樣的價錢,並不一定就按照品牌商的市場建議價來賣,從而導致了各個渠道之間相互爭利。

這種爭利不僅僅是線上線下間,還有線下和線下、線上和線上之間的爭利。比如說超市和化妝品店,京東和天貓等等。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讓各個渠道安安心心的進自己的貨,於是品牌商們便祭出了“奪渠定製”這個殺招。這款面膜,天貓就弄一個天貓專供款,京東就弄一個京東專供款,化妝品店就弄一個化妝品店專供款,這樣雖然大家本質上賣的都是A面膜,但是至少看起來還是不一樣的,消費者就不好去比價了,畢竟不是一模一樣的款。

以上。


局外人科技


電商專供的東西我一向特別注意,只要發現是,就不會去買,但是,也上過一次當。


以前只知道電器有電商專供款,同學告訴我,別隻看外觀,型號只要和線下的有一個字母不同,都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所以,我們後來幾乎所有電器都在實體店買了。


但是我真的沒想到服裝和食品居然也有電商專供款。大家去網上旗艦店看看就知道了,很多服裝款式都會寫著線下同款,這種是線上線下都有賣的,那沒有標的就有可能是線上專供的。


有一次從“我買網”上買東西,我看酸奶挺便宜的,就買了一箱,結果買回來一看,外包裝印著電商專供,那一瞬間,都不想喝了。

我其實挺不理解的,用的東西可以在材料、材質上質量縮水,酸奶難道是在奶源、分量上縮水嗎?


家居達人呱呱


不知道算不算被坑過,2014年吧,我房子裝修的時候,當時買廚房用具的時候在京東買的,買的是美的的熱水器和打火灶。

當時是不清楚還有電商專供這個概念的,但是就是覺得比實體店的便宜好多,兩樣東西買回來的話用到現在的話,應該也有4年多了,打火灶是修了2次,熱水器是修了2到3次,熱水器修的多一點,熱水器好像是連那個內膽都壞了。現在打火灶只有一個灶頭能用,另外一個灶頭是壞掉了,用不了。熱水器原來的那個內膽是鋁的,已經燒壞穿掉了,然後換了一個銅的內膽。現在還能用,就是偶爾會出現故障報警。

後來維修上門,美的的維修人員跟我說後才知道有電商專供這個概念,他的意思是網上的東西如果是專供的,和實體店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實體店的價格比那個高几百甚至貴一點的東西可以高一兩千的,如果貪便宜的話,網上東西跟線下肯定是不一樣的,像我買的這款熱水器的話,實體店看起來差不多款的要賣將近3000吧,2000多,我網上買的才一千多,便宜是便宜,但是用起來確實是比較麻煩。售後和我說,不要去買網上的一些過於便宜的電器,如果要在網上買的話最好是把線下的貨號看清楚,直接在網上看有沒有相同型號的,就買一樣的,那樣問題應該不大。


simen9317241


這麼說吧,一分錢一分貨是不假,但是實體店很多都是兩分錢一分貨了,有些看你不懂都敢宰你五分錢一分貨,說網上東西不好的,不排除是有些店確實黑,但是大部分都是想一分錢買兩分貨甚至三分貨的,就像有人都敢網上花幾百買勞力士的手錶,還吐槽質量不好,我只能說,你不被坑誰被坑,再給大家講一個我以前同學給我講的故事,加多寶和王老吉剛鬧掰那段時間,有很多王老吉在外面貼了一層加多寶的紙來賣,相信好多人都記得吧,我同學們媽媽喝了,說加多寶真是不如王老吉好喝,沒有藥味,感覺加了很多糖精,然後我同學笑著說,我給你變個魔術,然後就把加多寶那層紙撕了,就變成王老吉了,她媽媽自己都笑半天,不排除有些東西網上確實不好,但是很多情況確實也有心裡影響


清歡姑涼


作為一個電商人,就來給你解釋下“電商專供”這個詞,只有你知道了這裡面的意思,才能更理性的去看待!

<strong>

所謂“電商專供”商品,是指生產企業專門為電商打造且只在網上交易平臺流通,與實體店銷售產品型號略有差別的產品,其特點有二:一是銷售渠道單一,只在網絡上銷售;二是價格優惠。該類商品通常按照實體店的某種產品型號做出某些改動,多數情況是為了節約成本,所以較實體店一般價格低一些,當然質量會差一點。

所以,“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因此,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被“坑”。

在這裡要說的是,網上商家提供的“電商專供”產品,其實是與線下實體店提供的產品是不一樣的,雖然外面看起來很難分清楚,但內置部件或產品的原料不同等,那麼就會出現於實體店的產品有著很大的差異,可以說“一分價錢一分貨”。

據網店轉讓平臺易佰店介紹,“電商專供”是近年來電商發展下的產物,許多商家也熱衷於“電商專供”來進行營銷,如果消費者不注意其中的細微變化,很容易被“坑”。所以在購物時,越到“電商專供”時,一定要了解產品與線下實體店產品的細節有何區別,不要盲目的因為價格低等因素而購買,讓自己反差太大。


小東哥電商記


我是裝修時家用電器全部新購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電商專供。我細細跟大家說一下我吃的虧,也請大家汲取下我的經驗。

1.我是遼寧省大連市人,大連商場是本地綜合類購物最大的老字號,購買前我去了大連商場看了下,我看好的冰箱9588,電視55寸5999,同款42寸3999,熱水器3288。

2.附近有國美蘇寧,都去看了一下,每個基本便宜500塊,套購還有優惠。蘇寧國美同樣的東西,國美有可能電視便宜100,蘇寧冰箱便宜100,基本差不離。

3.因為木匠急尺寸,我先買的吸油煙機套裝和冰箱,也就是這個冰箱讓我知道了啥叫電商專供。

冰箱到貨後,我發現外觀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當時我就問了安裝師傅,師傅問我在哪買的,我說蘇寧,師傅說怎麼不去大商買,圖那幾百塊錢便宜。我一聽,話裡有話,我就上煙上水,師傅說大商是總廠的直供貨,其他渠道還有電商貨,還有些瑕疵品現在是不返廠的,大件運費太高,處理一下可以打大折扣低價賣給城郊農村,這就是三種貨源了。可以理解為優等品專供商場,一等品專供電商,二等品城郊。而且電商貨便宜的價格區別是在某一個地方節約的成本,比如我的那款冰箱,省的是保溫層,冰箱的內壁比商場貨要薄一些,我又回商場,果真如此!

最後我買電視的時候,55寸我在商場買的,同款42寸國美打折3099,比商場便宜一千塊錢,於是覺得差距太大,反正有保修,就在國美買的42寸,目前已經使用三年了,42寸從買回來就覺得遙控的時候偶爾總頓那麼一下,55寸很順暢,同樣看4k電影,遇到槍戰等畫面複雜的時候,42寸有時有拖影,55的沒有。

總結,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買商場的省心,特別是新裝修的家庭,吸油煙機和燃氣罩都是鑲嵌到壁櫃中的,這種沒法再換,尤其這種需要內嵌不方便再換的,還是建議買大品牌及商場渠道是貨品。


大連一小哥哥


其實都差不多,為啥有電商專供款?這是電商自己要求的?顯然不是,你去逛個商場,看上了個電視機,拿出手機一掃,我靠某某網上一摸一樣的型號比你便宜200,還送個低音炮,一般老百姓怎麼選沒有懸念。時間長了你實體吃得消?那怎麼辦?叫生產廠家改名字唄!你叫2000?我就叫2000s,售貨員各種忽悠,電商款是閹割版,質量沒我們這個好,說完了還一臉不屑地加一句這種大家都懂的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為這多的出來的幾百買單,畢竟不想讓自己看上去像不懂的傻冒。其實這也怪不得營業員,你讓他知道工廠裡做的到底有哪些差別,他還真未必知道。這麼做電商有實體的樣板店,實體能賺錢大家美滋滋。其實做製造的都懂,一個成熟的產品你叫他去造個啥電商版,一般的廠商會怎麼改?最簡單就是一條線換個型號條碼,這樣才是效率最高的。你硬要說去閹割點東西,質量保證不了,還真不一定能省錢。


虎仔857


都2019年了,都還會有這個問題啊。家裡這幾年正好集中換電器,熱水器,冰箱,洗衣機,煙灶,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洗碗機,智能馬桶圈,絕大部分是京東自營,一部分蘇寧國美,至少海爾美的的安裝售後都是同一個人,剛下單,電話就來了,人熟地方熟,方便得很,現在都是實體店看款式聽介紹,網上下單,感覺在網上買的話,如果遇到問題反而好解決。洗烘一體的海爾洗衣機國美買的,連不上手機,國美讓找廠家,反正到現在都沒解決也懶得理了,網上買的海爾熱水器,有點問題京東客服當天聯繫反饋,方便一些。

至於電腦相機,早就水貨加網購了


日懶倦梳頭


去年雙十一在網上買了兩雙品牌鞋子,其中一雙就寫了電商專供款。因為幾年前在實體店買過一雙近四百的皮鞋,穿著很舒服,一直到現在都還沒壞,所以才相信這個品牌。可雙十一通過網上買才一百多,用上300減30的優惠券,也就一百二左右。買回來也沒發現什麼。現在半年過去,感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1.專供款用鞋油怎麼擦都烏突突的,

2.穿著一陣子後,摺痕特別明顯,

3.穿在腳上很不舒服,有時候寧願穿之前買的舊的也不想穿他,

雖然還沒有開膠斷底,總感覺質量不好。皮鞋的牛皮分好幾種,估計實體店的牛皮要比電商的好很多。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企業在保護實體店連鎖的同事肯定不願放棄電商這個市場,就弄出這個電商專供款,質量比實體店差,這樣對實體店也是一種保護,可很多消費者衝著你的牌子去買產品,最後對品牌也是一種破壞。

不僅僅是皮鞋,很多公司有線下渠道的都在這麼做,最終會毀了品牌。所以電商專供很多是一種坑,當然也有沒區分,質量一樣的。應該線上線下質量一樣,價格區別不大才能更好的保護品牌的同時,讓消費者收益。





網農斌哥


作為曾經在一家臺灣內衣企業工作的員工來說,電商專供款,在內行人眼裡就是LOW款。在十年前,電商普遍開始走紅之後,大部分消費者的習慣養成方法就是實體店試款,試號碼,感受舒適度,總之各種感受一遛夠,然後欣然跟售貨員說:“我考慮一下,沒合適的就過來。”自此再不見蹤影。

然後分分鐘跑到網上下單,回家屁顛屁顛兒等快遞。甚至有的顧客迫不及待的在試衣間裡面就下單,下好了單再換衣服走人。

服務員因為這樣的跑到問題,跑到業務那裡投訴,業務在反饋回公司。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日漸顯著的衝突,各大公司,尤其是服裝行業,經過各大老闆的頭腦風暴,推出了“電商專供款”,也就是把一些滯銷款,活動款,不再出現在零售終端,而是美其名曰的放到網上吸引眼球去了!

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