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的帽子上為什麼會有兩根飄帶?

吳孟龍


在文革時期江青曾下令將海軍水兵帽上的兩根飄帶去除,說這是資本主義尾巴,所以有那麼幾年海軍的水兵帽上是沒有這兩根飄帶的。不過後來又恢復了這一設計。海軍雖然作為一個世界性軍種,各國海軍軍服的設計大同小異,但是現代海軍的服裝標準還得從英國說起。



水兵帽的飄帶最初是在塔拉法爾加海戰為紀念犧牲的納爾遜的,不過在後面發現挺好用的,因為當年的儀器比較簡陋,通過海風吹動飄帶直接可以判斷風向,而水兵帽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簷,這是為了方便在狹小的空間內行走以及方便眼鏡靠近儀器瞄準。而英國海軍的制服也隨著日不落帝國將它傳播到世界。


而中國在滿清時期並沒有跟隨英制海軍制服,而是根據自己的服裝來改造,具有鮮明的地區國家特色。而到了民國後開始與世界接軌,海軍制式服裝直接是模仿英式,而民國海軍服裝制也沿襲到明共和國海軍,雖然有所差異但是沒有本質區別。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海軍真正是國際性軍種,一陳一物不虛設,就說水兵帽子上這兩根飄帶,自我海軍1950年第一套軍服,參照的就是國際海軍常用的無簷帽加飄帶設計,一直沿續到現在,所謂探測風向,測風速,就是附著功能,主要作用還是裝飾。關於國際上飄帶的來歷,據說來自英國的一個海軍指揮官,名為納爾遜,在他陣亡後,水兵們在頭上綁根帶子以寄託哀思,相沿成習,成為一種飾物,蠻帥氣的,也有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是以擴散開來,為不少國家所仿效。我海軍軍服設計,甫一開始,就走得國際化的路,也在水兵無簷帽上使用了飄帶設計,隨著歲月的沉澱,贏到了水兵們的喜愛,因而衍續至今。前期也曾一度取消,不過睹物思舊,不長時間便又改了過來。沒有飄帶的海軍還是海軍嗎?

●飄帶是一種標誌。標誌著海軍這一軍種的特殊性,不要為“特殊”二字所困惑,其服飾自與陸軍迥然有別,就像空軍軍服與其它軍種自有不同,在各自的戰鬥崗位,軍裝設計正為突顯自己地位的需要。我們每說自古危險海上來,海軍建設總以百年計,一艘軍艦從設計到服役,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光,海洋大國莫不重視海軍建設,從裝備到軍裝,軍裝也是裝備。部隊組織愛裝教育,退役時按規定都要回收,在我國並不富裕時期,作為退役紀念,即不再回收,一度弄到滿大街都是穿軍裝的人,顯得很不嚴肅。自07式軍裝始,注意加強了被裝管理。裝備嘛,不能不嚴肅。

●海軍的禮節。海洋連繫著世界,各海軍相遇海上,不同於陸地,各國海軍交流十分頻繁。海軍的一些國際基本禮儀,海軍官兵都要做為基本常識,爛熟於心。軍服顏色,包括裝飾,既要能體現作戰需要,也往往簡明扼要,讓人一看即懂,體現自家文化元素十分必要,但更多的則體現的是國際化主流設計,以便於溝通和交流。國際化元素增多,正是我們開放的標誌。隨著我海軍在遠洋活動的增多,併成為常態,需要提高和有待於改進的地方,自有不少,我們抱著學習的心態,來不斷增加裝備的國際元素,自然無可厚非。

●飄帶上的名字。帽簷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飄帶上同樣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利於辨識,也有救生救援的考慮。海軍之外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海軍的繁瑣,看似過於複雜,其實,當人們真正走近海軍,才能讀懂海軍文化。軍裝也是一種文化,首先是一種文明表達,其次為了發展國際海上交流。魂舞大漠看到了有人對07式海軍軍服的吐槽,就覺得他們不是海軍人,不能理解我們更為廣泛的國際化,軍服同樣是一種表達,一種態度傳遞。只以觀感說三道四,往往露出的是自家膚淺。


魂舞大漠


海軍的帽子也有大簷帽,但是你說的兩根飄帶的叫水兵帽,一般士兵帶的,比較有特色,大家都喜歡這個風格,因為它不是一般的帥,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他的歷史和作用。

為什麼眾多解放軍帽裡,只有海軍的這個帽子這麼有特點?難度真的因為它好看?其實不是這樣的。


首先海軍是在海上執行任務,軍艦在海上高速航行,都知道海上風力特別大,如果前面有帽簷的話,很容易被吹動,這也就是它為什麼沒有帽簷的原因。

至於那兩根飄帶,也是有這樣的說法,早期的中國海軍設備沒有現在那麼先進,這兩根飄帶在當時也是有作用的,海軍官兵可以利用這兩根飄帶判斷風向,估算風速,這些技能都是水兵的基本科目。

而如今現在的海軍有了先進精密的測量儀器設備,不需要飄帶來計算數據了,但是這一設計風格卻被保留傳承了下來,其實這個飄帶還有個小作用,就是遇到大風的時候,可以利用飄帶將帽子記牢靠,總之水兵帽已經成為中國海軍的標誌。
經典永遠是經典。它是個中看又中用的帽子,謝謝!


吾評武願


海軍士兵帽子上兩根帶子正確名字叫“漂帶”,起初漂帶的出現和航海有關,主要是測風向和風力。

隨著科技技術進步,各類航海設備不斷完善,水兵帽子上的漂帶演成了海軍士兵的標配裝飾品。

水兵帽子上的漂帶不是中國水兵獨享的專利,而是世界大多數國家海軍的共用品。


孔乙己亂彈


神州正氣齊天大鬧全中國,鐵腕雄風蓋世強平眾霸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