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悲秋也伤春

暮春野望

春山染秋色,影长日已斜。

倦鸟入深林,轻烟出农家。

村巷唤牧童,柴门迎猎马。

缺月千里外,独照落庭花。


古人有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花木凋零的秋季,萧瑟肃杀,放眼一去总见衰颓,在外的游子也就难免联想到自身命运,心生哀愁。杜甫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才有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慨叹。

然而,不光是“秋心拆两半”才惹得忧愁。在万物复苏的春日里,特别是晚春时节,也会招致游子思妇的多愁善感。初唐才子王勃羁留川蜀时就作,“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其实,不管什么季节,人们看到苍老死亡、衰败终结的景致,就会感触“好景不长”。“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对于漂泊无依的游子呢,那更会是思乡心切,悲戚难言了。尤其是看到别人的团圆美满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而自己孤苦伶仃、籍籍无名时,他就更要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了。

噫吁嚱!所处之地,虽信美,而非吾土!

游子悲秋也伤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