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每次去超市買食用油,最煩就是被花花綠綠的各種牌子,各種類別迷花了眼,所以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在超市裡怎麼科學挑選食用油。

超市裡的食用油種類繁多,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這些傳統的分類讓人目不暇接,“特級初榨”、“5S壓榨一級”、“精煉”等一連串的概念標識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分辨選擇。

這些標識分別是什麼意思?是不是等級越高,食用油就越有營養?不同人吃的油是不是應該有所不同?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食用油是如何分類的?

按照生產油脂的原料劃分,食用油主要分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芝麻油等。

按照脂肪酸的種類和構成比例不同,食用油又可分為高油酸型、高亞油酸型、飽和型和均衡型等。


高級別等於高營養?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大多數食用油一般按照品質從高到低,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級越高的食用油,精煉程度越高,但這並不等於油的營養價值就越高。精煉的過程是一個去除毛油中有害雜質的過程,但在精煉過程中,同時會流失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比如流失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換言之,級別越低的食用油,營養成分往往保留得更好。


如何選擇一款更適合自己的食用油呢?

1.橄欖油、茶籽油

橄欖油和茶籽油的油酸含量高,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於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此外,橄欖油還含抗氧化物橄欖多酚、角鯊烯和β-谷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2.花生油

花生油所含的各類脂肪酸佔比較為均衡,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佔比大約為3∶4∶3,屬於均衡型植物油,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3.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

這類飽和型食用油油脂的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後氧化聚合較少,這類油脂常用來加工麵點,煎炸食品,能打造酥脆的口感。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4.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這類油脂不耐熱,經煎炸或反覆受熱後易氧化聚合,對人體健康有害,因此,適合燉煮菜餚。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同時,建議,不要長期只吃一種食用油,食用油品種的多樣化能給我們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需食用油的食用比例偏重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嬰幼兒對脂肪的需求量相對較高,可以選擇a-亞麻酸和亞油酸這兩種脂肪酸豐富的食用油,例如亞麻籽油、核桃油、雙低菜籽油等。根據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的推薦,成人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應按照1:1:1左右的比例平衡攝入。


如何看待純油和調和油的呢?

純油:指的是單一原料而得來的油,這些油的製作方法是有國家標準和規定的,也更容易得到監管,而且油中是不允許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的。

調和油:調和油是企業將不同的純油按照自己的比例調和而成,國家標準要求就較低,而且可以加添加劑。

對於本來就缺乏嚴格監管的食用油來說,調和油的標準實質是更低的了,而且企業可操作空間也巨大(可以將菜油裡添加一點茶油,便打上茶油的名號銷售)。

總結:在調和油和純油兩種中,建議購買純油。如家裡做飯不多,可購買小瓶,使用完一種後,下次更換另外一種純油。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兩“看”一“聞”,選油更放心!

1.看透明度。優質植物油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無沉澱、無懸浮物。

2.看時間。儘量買生產時間近的食用油,久了易生酸敗。

3.聞氣味。無刺激性氣味,如有,可能是加入了化學油或油提煉不乾淨。

生活小技巧丨如何科學挑選食用油


購油小貼士

1、儘可能不選擇轉基因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國際上目前還有巨大的爭議,大多數歐洲國家都開始禁止轉基因作物,臺灣學校也禁止了使用轉基因食品。對於食品而言,健康而言,我們不需要去冒險,拿自己身體做實驗,因此我不建議購買轉基因食用油(轉基因菜籽和轉基因大豆油居多)。

2、購買油坊油需十分十分謹慎,因為慘假太多(慘假手段之高明到你無法想象),多是慘假棕櫚油或者非常便宜的無色無味色拉油,消費者一般很難分辨。

3、購買花生油需小心,花生保存不當容易生黴,生黴後榨油容易含有黃麴黴超標,該黴菌毒性很強,危害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