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全國有36個西湖,最南端的就是雷州西湖,因蘇東坡而得名

去年9月,因飛鳥哥去惠州開會,拍了一些照片讓我發一下,所以就做了一個惠州西湖的圖集。惠州西湖位於惠城區的中心,總面積21.8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5平方公里,景色素雅幽深,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底蘊。

據說全國有36個西湖,最南端的就是雷州西湖,因蘇東坡而得名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在東漢時仍為一片荒野之地,成為風景之地是從北宋開始,與大文豪蘇東坡聯繫緊密。蘇軾貶謫惠州,成為惠州一個重大事件。“東坡到處有西湖”、“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等後世評語,從不同側面說明了蘇軾寓惠的意義。

上一篇文章我們回顧了蘇東坡的生平,可以瞭解到,從貶惠州始,長達6年的嶺南之貶,是蘇軾人生的最後歷程,也是重要歷程,伴隨他南下流放生涯的,只有最小的兒子和侍妾王朝雲(後病故在惠州)。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一行人抵達惠州,受到當地官民的熱烈歡迎。頓時,惠州給蘇東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慢慢地,也覺得廣東這邊的風土人情和美食,並非之前想像的那樣不堪,人也熱情厚道。這讓在朝廷上倍受打壓排擠的他,心靈上有了很多安慰。

蘇東坡到惠州之前,惠州西湖還被稱為“豐湖”。為什麼被改為“西湖”?卻是因為蘇東坡的一首詩:“人間勝絕略已遍,匡廬南嶺並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橫秋水……”再加上他曾擔任西湖杭州通判,惠州的人民逐漸將豐湖稱為“西湖”。後來,蘇東坡還寫了大量的詩文讚美惠州西湖和懷念王朝雲,由於篇幅關係,就不展開詳述了。

總之,惠州西湖“湖山煙水之美,藉坡公題詠之”,意思是,蘇軾的詩文,大大提高了惠州西湖的知名度,使得惠州西湖的名氣,在全國36個大小西湖中,僅次於杭州西湖。明代大學者張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寫道:“惠州西湖嶺之東,標名亦自東坡公。”也是這個意思。因為蘇東坡,惠州西湖才有了靈魂,有了豐富的人文底蘊,當之無愧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景區。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湛江雷州西湖。雷州的這個湖,本來也不叫西湖,而是叫“羅湖”。居然與深圳羅湖同名,是不是沒想到呢?

據說全國有36個西湖,最南端的就是雷州西湖,因蘇東坡而得名

在惠州呆了兩年七個月後,蘇東坡被一貶再貶,貶到海南的儋州任職。途經雷州半島時,蘇東坡與弟弟蘇轍暫住在天寧寺,常到寺旁邊的羅湖泛舟賞月,吟詩抒懷。蘇東坡面對雷州羅湖旖旎的風光,清幽的景物,一時間忘了是在謫貶途中,忘掉了那些悲涼與不甘,不由得想起在杭州任職時的愉快時光……

蘇東坡離開雷州後,大家為了紀念他,也仿照惠州西湖,將“羅湖”改名為“西湖”,以示蘇公曾經來過。明嘉靖18年(1539年),雷州西湖中還築了一座“蘇公亭”。

蘇公亭為方型建築,三面環水,四邊垂簷,正門是清光緒年雷州知府查庭庚題聯,內容為:“萬里宦遊來海國,一般鄉景憶杭州”。原刻已失,現在大家看到的是1982年重修時,由廣東書法家秦萼生所書。

亭子南邊的門楣上,掛有一幅匾額“雲擁星羅”,描繪的是西湖的夜景,也是當年蘇東坡泛舟賞月的情景。亭的東西兩邊是清代學者雷州人陳昌齊所寫的“淵深魚樂、“水到渠成”的石匾。

蘇公亭前塑有“東坡居士”石像,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捲袖執書,翹首北望,盡顯文豪風範和高風亮節。

據說全國有36個西湖,最南端的就是雷州西湖,因蘇東坡而得名

雷州西湖的東坡雕像

其實除了杭州西湖、惠州西湖、雷州西湖,據史料記載,全國還有三十多個西湖。清代《冷廬雜識》中說:“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就是說中國西湖有三十六個,其中杭州的最出名。

這三十多個西湖分佈在哪呢?據記載是,浙江9處,廣東、湖南、四川各4處,福建、江西各3處,河北2處,廣西、雲南、湖北、河南、安徽、山東、陝西各1處。 但現在只存留31處。除了惠州與雷州這兩處西湖,其餘的“西湖”大部分其本名就叫西湖,還有一些湖或因為仿杭州西湖建造,或因為和杭州西湖是姐妹湖,關係密切,因此它們也是“西湖大家庭”的成員。

其實,我還有個設想,因為湛江大部分人是南宋末年遷移而來的軍民後裔,而南宋的首府在臨安府,也就是現在的杭州。所以,將雷州羅湖改名為“西湖”,也表達了對宋朝的懷念之情吧。

不管怎樣,雷州西湖成了全國三十六個西湖中的一個,而且地處最南端,成為雷州風景名勝之最。當代文學家、詩人郭沫若遊覽雷州西湖時,感慨萬千,寫詩讚嘆道:“所以名馳百粵者,蓋以眉山蘇氏之至,地以人顯矣”。意思是,雷州西湖為什麼在廣東出名,是因為蘇東坡來過,人出名,這個地點也出名。

他又贊:“吾鄉古嘉洲,尚有蘇子讀書樓,不意湛江市,天涯亦有屐笠留”。因為郭沫若是四川樂山人,跟蘇東坡的祖籍眉山鄰近,所以有紀念東坡先生的讀書樓很正常,但沒想到遠在大陸最南端的湛江市,居然也有蘇先生留下的足跡。他忍不住盛讚雷州西湖,說它“超越錢塘西子湖”!

現在的雷州西湖名勝古蹟眾多,除了蘇公亭,還有著名的有十賢祠、浚元書院、寇公祠等。由於篇幅有限,關於這幾處景點,有機會再介紹給大家。喜歡湛江歷史的,可以關注縱橫哥以後的文章喔。(文中部分素材由湛江民間歷史學家駱國和老師原創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