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代替了悲傷,還怕什麼分手


當手機代替了悲傷,還怕什麼分手


今天單位的同事換了iphone的新款手機,引來辦公室的陣陣討論,一個小姑娘試了試攝像效果,不禁感慨,“哇塞,真的好清楚哦,以後出去玩可以把風景拍得更清楚啦!”

另一位同事不合時宜的一盆冷水澆下,出去玩不是應該好好欣賞風景嗎?忙著拍照豈不是辜負了眼前的美景嗎?再說咱們拍出來的美景,也沒有攝影師拍的好看呀,那出去玩還不如在電腦前看照片呢!”

他的話讓我想起了以前電視上的一句廣告詞,“在乎的不是路上的風景,而是看風景的心情”。

何時,我們要欣賞的風景,成為了手機攝像頭下的定格?

不過,不得不感慨隨著手機智能化的普及,它已經無形中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就連不會用智能機的母親都曾囑咐我,以後要是給我換手機,一定要給我換個智能機。

因為手機,我們一定程度上開始變得自閉,一種潛意識上的自閉,別人不說,你不會感受的到。

想想多久沒有安安靜靜地一次手機也不看,陪家人好好吃頓飯,想想多久沒有約曾經三兩頭聚會的好友出來見個面,想想每天忙著擠地鐵的你,有多久沒有看到陌生人溫暖的笑容,即使你沒看手機,抬頭看看車廂的人,也會發現根本沒有人會抬頭看你一眼。

這是一個快餐的時代,也是一個自我最大化的時代。

這都不重要,最可怕的是,手機已經開始慢慢收割我們的情感生活。現在的你不必在苦苦喊著,我需要一個soulmater(靈魂伴侶),因為你有手機呀。

想想,最近一週的大笑,得有一半以上,來自於某些小視頻刻意演繹的劇本吧

好多聽眾朋友向我控訴過自己的愛人出軌了,“他怎麼可以這樣,瞞了我這麼久,三個月後我才知道他有了新的愛人!”我聽了詳細的過程後,都不好意思說什麼,每天都抱著手機,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也難怪就連分手了,三個月後才知道呢。

我也失戀過,我記得很清楚,走出失戀痛苦的路很長,我看了很多書、很多電影,試圖從他人的故事中尋找捷徑,最後從喬納森·海特的《象與騎象人》中找到了答案,我跟好多諮詢的朋友推薦過,可我想他們都沒有看過,甚至手機的搜索記錄中都沒有這五個字。

因為,失戀了真的不可怕呀,有手機呢。有什麼好悲傷的,難受了看看抖音,雖然不能根治,總可以緩解暫時的疼痛呀,無聊了刷個劇唄,只要有網絡,你可以熬過任何孤寂的夜晚的,看累了,還是會想他怎麼辦,沒事的,下載一個遊戲,有很多的小夥伴陪你的,沒準就有人跟你一樣的。

以前我常說,世界上的痛苦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現在我收回。痛苦沒有那麼痛苦了,悲傷也不再那麼悲傷了,你以為的感同身受真的會有,看看身邊沒事就喜歡掏出手機的朋友,他們如你一樣,都沒有安全感,他們和你一樣,用手機替代了悲傷,只要你倆的手機型號一樣,感同身受是可以實現的嘛。

所以說,當手機替代了悲傷,還怕什麼分手

因為我們根本就不需要一個愛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