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才算是成功的?

邱思民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假如只考察一個維度,如身高,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身高才算是成功?中國社會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70cm,成年女性身高160cm;男性如果身高185cm,女性如果身高175cm算得上大多數人稱羨。

那麼,做父母的有可能讓孩子按照這個成功的標準來長出身高嗎?潘長江父母,姚明父母如果以此為標準,情何以堪?

為什麼就這麼一個簡單、直觀的維度指標都難遂人意?對任何一對父母來說,孩子長多高與他們的期望和努力沒有太大關係,孩子的身高主要決定性因素是基因,是天性,是父精母血結合的瞬間就決定了的。

好了,就僅僅一個簡單、直觀的身高指標父母都無法按照世俗的成功標準來養育塑造,都只能根據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因勢利導的養育,儘可能幫助孩子長到他天性所能企及的上限。簡單地說,營養、鍛鍊能有助孩子長得更高,有限的“更高”。潘長江父母就算有馬雲的財富,也沒有任何辦法使他們兒子與姚明比肩;姚明父母哪怕是遺棄他們的兒子,任其自生自滅,只要活下來,怎麼都比潘長江父母死乞白咧精心養育的兒子要高一大截。

問題是,孩子發育發展的特質維度豈止身高一項,隨便列出來都有數千項,特別是心智特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就像身高一樣父母根本就不可能隨心所欲按照任何一項的世俗成功標準來精心塑造,例如,智力。

孩子如果智商在160,學業生涯根本無須父母操心,高考考取北大清華如探囊取物;孩子如果智商低於100,父母費再多心血,花費再多費用,想方設法把孩子塞進再好的名校,聘請再好的名師家教,高考別說北大清華,就算是考取一本的概率也極為渺茫。要知道,有一半的孩子智商在100以下,也就是說,有一半的父母,你們都孩子天註定與北大清華、985、211無緣。

再例如,孩子的“情商”,這就是情緒能力。情緒能力比智商稍好一點,後天的養育影響稍大。父母可以隨心所欲地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麼?對不起,也不能。

孩子的情緒能力最大影響因素也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基因決定的天性。如果一個孩子與生俱來就有阿斯伯格綜合徵傾向,他根本就不可能發展出及格的情緒能力,《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就是一個“情商白痴”,不過他有高智商硬核。

可以幫父母算一下,孩子像謝耳朵那樣“情商”偏低的概率超過30%,這部分孩子在情緒認知、感受、表達、識別等某些方面存在天生的劣勢;但孩子智商接近謝耳朵的概率卻不超過0.04%(智商160分在人群分自然分佈比例,謝耳朵智商超過160)。

這還是天性的部分,因為種種原因,孩子在嬰兒期是敏感的嬰兒,而父母因為缺乏經驗或工作太忙疏於照顧,那麼孩子將高概率人格發展中出現安全感不足的問題,直接影響成年後的人際交往和關係維繫。

所以,父母不要事先假定要把孩子培養塑造成怎樣的“成功模板”,而應該不懷偏見地去發現孩子的天資稟賦,性向特質;在充分了解孩子以及尊重孩子天性、靈性的基礎上悅納他,愛他,因勢利導地引導、塑造他;不遺餘力地支持他、陪護他成長。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如果人格健全,心智成熟,三觀端正,愛孩子,那麼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發展為最好的他自己:最積極的他自己,最自信的他自己,最快樂的他自己,最健康的他自己,最堅強的他自己,最勇敢的他自己……

而這才是一對父母可以做到,可能做到的最成功的家庭教育。相對地,如果一對父母還在試圖從“別人家孩子”父母那裡學“秘笈”,這樣的家庭教育已經大概率提前預示失敗了。


唐映紅


不用說,咱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的,但是咱用怎樣的方法,能讓孩子更有出息呢?

想起了一句很著名的話:“人的一生,一定要真正的給自己一次機會”,覺得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是需要遵循一些規律的。

比如咱對孩子的教育成績的評估,可能會特別的重視他的考試分數,只要能考到高分,什麼都好,但是一俊遮百醜,真的很好嗎?。

所以說,咱必須要對成功二字,進行一個比較細緻的分析。

教育學認為,其實最好的老師,是那種最終人讓學生忘記老師在傳授的知識,而留下自己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留下自己的獨立思考,這樣的孩子的將來,才更富有創造力,更富有創新創造的激情和探索未來的執著與韌性。

試想一下,一個富有創新創造的激情和探索未來的執著與韌性的孩子,是不是會更容易成功一點呢?


圖片。

就比如說咱們做家長的自己,現在還能想起多少當年老師傳授的知識呢?這就是我們的大腦會科學性的處理它所需要的知識信息的儲存,而把一些不需要的信息慢慢的邊緣化。

而這一點的科學性就在於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社會的進步,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知識的信息,所以我們的大腦也需要不斷的更新換代。

所以許多人過了十年八年之後,會忽然發現,原來當初許多初高中老師傳授的許多知識,都差不多,還給老師了,比如當年俺背的滾瓜爛熟的元素週期表,現在忽然要定下神來想一下,好像除了金銀銅鐵還記得,其他的,好像還真想不起來了。

所以這也是心理學一直強調的,要科學用腦的原理所在,所以教育學也要遵循這樣的科學原理啊!


圖片。

那麼有出息的孩子會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呢?

比如說孫正義,就是馬雲先生的天使投資人,(馬雲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的,他有非常好的創業項目,但是如果他的項目沒有大量的資金來支持,他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屬於空中樓閣一樣的,美好想象而已)。

其實孫正義也是一個絕對不輸於馬雲的牛人,他讀的大學,就讀的是加州伯克利經濟系,其實名校招學生,也是會有許多獨到之處的,要不然,人為什麼會那麼重視面試呢?

其實很多時候,面試真的就是一塊測試孩子能力的試金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哈)!

但教育的魅力就在於。,人在面試的時候可能就能夠,試出來你到底是不是一個人才,或者是有用的,有創造性的人才。

圖片。

所以,就在我們許多的孩子,在通過高考以後把書本扔上天空,在高考階段成為一個段落的時候,有那麼一些人,他還會在思考,人,是怎麼通向成功之路的?需要家長們做些什麼,需要自己做些什麼?

“其實真的就是一句話,按客觀規律辦事”!

所以就會有一個18歲的青年,在就讀大一期間,業餘時間,9個月就賣出去1000臺遊戲機,的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這裡,有沒有覺得,學點教育學,有點意思沒?人家學校,真的一眼就看出來這,這孩子能夠做賺錢生意?

咱不說他賺錢的能力,只說他是怎樣能夠幫助到,馬雲這樣的牛人的吧!

所以家長們,可以在這裡看到一個有趣的人生成長經歷,可以看到這題目開篇時,所提到的那一句話,就是:“ 在30歲以前,必須給孩子一個,選擇自己的機會。”

因為這是科學。


其實我們認知的知識經濟,都是可以在教育學的認知當中,找到自己所需求的教育方法的,

雖然,在很多時候,是孩子需要自己去認知,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向,但是咱真的能給孩子最喜歡的學習的,認知和創造認識的方向嗎?

好吧,其實人最有趣的事,就是想不到的我們,所共同探索的未來,與你我共同的後代!

好吧!

親,喜歡奏文字,就點個關注讚唄!

鏈接看更多有價值的,下回分解唄

轉發分享,

點右下角唄!

寫於2019年3月2日。

end。


一縷晨光劉讓飛


說得直白一些,就是你相信即便你在下一秒就將離開人世,孩子同樣能在這個星球上體面的活下來,其中還帶著一點或兩點你的“標籤”。


什麼叫體面的活下來?我認為高高在上的學位,報酬豐厚的薪資,傾國傾城的容顏都只是外在的條件,獨立的人格,學習的習慣,強健的體魄,強大的內心善良的品質,這點我認為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獨立的人格,目的是讓孩子能夠知道什麼事情是值得去追求並付出努力的,有內驅力的努力才是不可抵擋的。學習的習慣,意義在於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所掌握的東西永遠都只是滄海一粟,想要活下來就要不斷地學習。強健的體魄,是為了讓孩子能在各種重任降臨的時候接得住。強大的內心,是抵禦社會陰暗面的治本良藥。善良的品質,是一個人成為完整的社會人所不可或缺的。


另一方面,是孩子收到過你的教育的證明,也就是我前面提到過的DNA。說具體一點兒吧,好比說孩子的父母在孝敬孩子的爺爺奶奶那一輩人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那麼,如果你老了,你的孩子也能像你對他的爺爺奶奶那樣來孝敬你,我覺得這就算教育式成功的了。


把爸爸媽媽的一生縮減為幾個標籤化的詞語,大到“有孝心”、“正直”,小到早起鍛鍊身體,吃飯要光盤等等,每個家庭都不會完全相同,但是生命的延續實際上就是讓孩子繼續踐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不是嗎?


正向教育


什麼叫成功?我想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標準和答案,對大亨王健林來說,先掙它一個億隻算小目標,一個小成功,不足道也。對普通大眾來說,成功就是先制定一個理性的目標,然後利用一切有利的內外條件,經過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比如戀愛成功,應聘成功,年薪十萬等,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關鍵還是制定理性的教育目標。

首先要立德樹人,對於任何家庭,培養孩子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都至關重要,愛國、友善、誠信、文明、自立、勤勞等核心價值觀不是枯燥的道德說教,作為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從小規範,否則以後遺患無窮,翟天臨算不算成功,現在是學術造假的典型;胡士泰北大學霸,為了金錢給澳大利亞當漢奸,嚴重損害國家利益,遺臭萬年,父母丟臉。一個品德好的子女即使學歷不高,掙錢不多,也是對社會家庭有貢獻的人,比如他肯定會孝敬父母,身心健康,通過消費支持國家經濟發展,繁衍子孫延續中華文明,這難道不是成功的教育嗎?

其次要重視教育。各個家庭情況是不同的,教育的目標就應切合實際,有的父母只是小學初中文化,非要小孩考211,985重點大學,孩子讓你掙一個億行不行?其實孩子通過努力考上大專院校也是一個小成功,起碼學習上超過了父母,當然孩子擅長學習任何父母都應全力以赴支持他們考上名牌大學,但是要動態調整目標,目標太高孩子達不到就會有嚴重的挫敗感和焦慮感,極端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學習而言,有的家長學歷很高,孩子卻不一定擅長學習,要求孩子學習超過父母就不現實,最後往往以教育失敗告終。我認識一個朋友,是一位教師,但他女兒學習不好,他爭強好勝,就讓女兒學藝術到美國留學,一年幾十萬花費,一個教師家庭房子賣了也承受不了,沒辦法就到處借錢,信用全失,壓力巨大,家庭破裂,最後導致嚴重的憂鬱症。因此學習要有理性的目標,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學習不行就感覺丟臉,放任不管,自暴自棄,這是極端不負責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關乎家庭未來,馬虎不得,學習不好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理解和支持。

最後要高度重視體育。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那些體育好的人包括體育老師一般在社會上發展好於很多所謂的學霸,我身邊就認識幾位體育老師,有兩個當校長,有幾個賺錢能力很強,究其原因,他們在受教育階段培養了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吃苦耐勞意志等,這些素質對以後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難怪美國人如此重視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和能力。

總之,品德好,體育好,身心健康,學習盡力達到理性目標就是成功的教育,但是父母要保持理智頭腦,不要喜歡和別人比較,對比的後果總是傷害,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有靜氣,這是頭等大事!


魯華奇


有權,有錢,有成功,這一切都是為了啥呢?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比如說掙錢,那掙錢是為了什麼?為了有一個穩定的家庭,為了能揚眉吐氣,為了能給親人提供好的條件等等,最終都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安寧更幸福,這一切都只是為精神服務而已,有權,有錢,有成功都只是為精神服務,錢和權都只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最終要的都是精神上的,物質只要能滿足生活就夠了。
這和教育孩子有啥關係呢?知道了物質最終都是為精神服務,那我們就知道了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才是最好的了,不管處在什麼位置都一樣,如果有錢有權不要驕傲,如果沒錢沒權不要憂愁,不管孩子將來怎麼樣,能讓孩子精神上富有才是最成功的。


喻廷洋


武志紅老師說: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因此,一個人的成功,其實就是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對於父母來說,就是能夠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說起來很簡單,但大多數父母卻無法做到,往往是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名義,對孩子的人生各種干涉,因為他們通常認同這樣的觀點,能夠培養孩子上名牌大學,幫助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賺到不少錢,娶個好老婆或者嫁個好老公,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就算在名牌大學,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甚至如一名北大教授所說:幾乎有30%的北大學生有空心病。有成績優秀考上名校,成了研究生、博士生的孩子因為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或者頹廢不振成為啃老族、混世族,或者乾脆結束自己的生命,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

因此,孩子是否聰明,是否有錢,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願意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持續努力。

而孩子要想順利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必須具備這樣幾個關鍵品質,那就是健身快樂獨立自信。

首先是健康,即孩子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很多父母為了過度追求孩子的成績,往往忽視了孩子的身心發展,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的孩子,就算成績再好長大了也會無法面對社會中的各種困境。

身體健康需要培養孩子從小有良好的運動習慣,無論是跑步、打球、游泳、瑜珈等各種運動都可以,但一定要持之以恆。

我有一位親戚的孩子,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健身,那時又瘦又小,現在初三已經成長一米八、六塊腹股的大高個,身材勻稱、肌肉有力,看起來就特別陽光健康。

其次是獨立,即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成熟的成年人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有擔當和責任感,遇到困難能夠自己解決而不總是依靠家人和朋友。

啃老族和媽寶男通常就不具備獨立性,不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凡事習慣於依賴家人,遇到問題也習慣於推卸責任而不是擔當。

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必須從小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家務,讓孩子習慣於做事、和別人合作、承擔家庭的責任,從而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能力和責任感。

接下來是樂觀,即面對問題的心態。也就是在任何情況、遇到問題和挫折時,能夠凡事朝好處想、擅於把握事態的積極層面,能夠更好地把握機會抓住機遇。

比起身體健康來說,心理健康其實更重要。

澳洲著名的演講家力克胡哲是一個天生無四肢的殘疾人,但他有幸生長在一個特別有愛心的家庭,在足夠的關愛和鼓勵中,他完成了大學學業,參加了各種運動,成為一名特別有影響力的演說家,出版了《人生不設限》等好幾本勵志類書籍,還擁有了美滿的家庭和可愛的孩子。

而我們很多孩子,雖然四肢健全,卻往往無法正視生活的困難,一點點挫折就承受不起,甚至讓自己和別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而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家庭的氛圍是最重要的,所謂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爸爸愛媽媽,如果一個家庭能夠保持長期溫馨和諧幽默的環境,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接納和呵護,那孩子的心理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最後是自信,也就是面對問題的勇氣和對自己的認可,有足夠強大的自信心和掌握力。有自信的孩子,遇到問題時不會慌張逃避推卸責任,而會更積極地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有較好的情商和抗挫力。

培養孩子的自信,父母需要做到尊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自主選擇決策權,鼓勵孩子多探索多嘗試,給予孩子足夠的鍛鍊機會,不斷給予孩子肯定,讓孩子在歷練中發現自己的能力,提升對自己的認可,最終內化為自己的品質。

相信只要我們有心,都可以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不僅是父母眼中,更是孩子心中自我認可的成功人士。


鑫雨親子講師


這個問題是在問:作為“木匠”,把孩子做成椅子、凳子、桌子、木勺……哪個才算是做成功了呢?屬於典型的“木匠”邏輯。

還有一種思維,是把父母比做“園丁”,負責給樹木澆水、施肥、除草,偶爾修剪修剪,讓這棵樹(孩子)在陽光和空氣中茁壯成長,樹木長成了就算是成功。

顯然,這兩種思維對成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父母做的工作存在一些差異。

“木匠”是用鋸子和刀子來修理木料,自己很費精力,木料很疼,但做成了,木匠很有成就感,木料變得很有價值。

“園丁”主要是做周邊工作,偶爾也動刀子、剪子,費精力,樹木比較愉快,長成材後,園丁很欣慰。

綜上,讓孩子有用,或讓孩子成材,都是成功。


曉光談心理


1.世人眼裡的成功,


商人做到馬雲一樣,官員要位止極品

,明星要是當家花旦或者流量小生,科學家要院士級別。但是這樣的人是鳳毛麟角,太少太少。2.我眼中的成功就是小孩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對社會無害,能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就是成功的

。那種把小孩教育成啃老一組的父母是最失敗的。


一講慢


所謂的成功,在不同家長的眼裡有著不同的定義。有的人認為孩子考上名校就是成功,除了追求成績外別無所求;有的人認為將孩子德行培養好就是成功,成績無所謂;有的人是將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成績雙重並舉,這才是他們認為的成功。

如果從個體家庭幸福和諧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繁榮發展來看,家長綜合育兒素質的全面提升,家長優秀品質的全面提升,才有助於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這恰是對孩子學業成績有著根本促進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成功論,很多人都差之千里了。因此說,定義個體孩子教育的成功,應以孩子未來長遠發展和身心健康為根本。

急功盡利或拔苗助長,已經成為當下家庭教育的普遍現象,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報很多課外興趣班就可以提升孩子綜合素質,這完全是謬論。素質教育的根本是提升孩子的個性品質,除了最主要的道德品質外,才是興趣愛好作為補充。

如果談一個孩子教育的成功,應該以孩子為中心來做出一個理性的標準,如讓孩子擁有較強的生活獨立技能,有較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較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有較強的行為自控能力,有樂於助人的好品質,有禮貌待人的好品質,有較好的抗挫折能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自尊心等。細想想,這些基本能力哪裡是短時間內能培養出來的,而應是家庭和學校,乃至社會全面教育和影響的結果。


寒石冷月


每個人對成功的標準不一樣。

有的人說我要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 人說我要培養一個大明星;有的人說我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

那究竟什麼樣是成功的孩子呢?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固定答案,那就是至少: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平安的,健康的,快樂的!

所以只是說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於我自己而言,我希望我能培養一個有自律性的孩子,至少他不用讓我守盯著他寫作業。

但同時我還想說一句:

一個自律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差的;

一個自律的孩子,能夠管理好他自己的人生;

一個自律的孩子,能夠擁有更自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