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绊”出来的机器猫,遭遇众多版本之争

《机器猫》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画之一,给各国的孩子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片中的蓝胖子总是能掏出各种新奇的道具来帮助康夫,并且带着康夫穿梭时空,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同时也闹了不少笑话。

《机器猫》的原作者藤子不二雄,其实是两位漫画家—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合用的笔名。因为对绘画的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开启了漫画生涯。

之后,二人在职业生涯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1987年,通过友好协商解除了合作关系。安孙子素雄选用了“藤子不二雄A”这个笔名,藤本弘则选用“藤子·F·不二雄”这一笔名。

人怕出名猪怕壮!“绊”出来的机器猫,遭遇众多版本之争

哆啦A梦

1969年12月,藤子·F·不二雄正在为杂志社赶稿。直到交稿前一晚还是毫无头绪,不知不觉中竟然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一早,慌乱中被女儿的不倒翁绊倒。看到圆滚滚的不倒翁,又想起之前闯进家里的野猫,机器猫的形象一下子就蹦到他的面前。

1973年,动画版的机器猫诞生了。由于收视率较低,动画制作公司倒闭,原本52集的动画仅仅播了26集就突然结束了。这个最早的《机器猫》版本,现在几乎找不到了。

1979年,新一版的《机器猫》动画与世人见面。此时,《机器猫》漫画的连载已经近10年,销量达到了1500万册,动画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机器猫》一经播出,便掀起了一番收视狂潮,人见人爱的蓝胖子更加深入人心。

人怕出名猪怕壮!“绊”出来的机器猫,遭遇众多版本之争

哆啦A梦

看到1979版《机器猫》的热播场景后,紧接着又推出了《康夫的恐龙》动画电影,并且取得了巨额票房。之后,每年3月都会推出《机器猫》动画电影,票房依旧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2005年,《机器猫》更换了配音团队,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制作技术。两个版本的《机器猫》共播出了2000多集,电影上映了近40部。

《机器猫》最早是通过漫画的形式进入国内,当年国内还没有版权意识,各种盗版出版物满足了人们对新兴文化的向往。

人怕出名猪怕壮!“绊”出来的机器猫,遭遇众多版本之争

哆啦A梦为主题的地铁车厢

1991年由广东台译制的《机器猫》在云贵卫星频道以《叮当》这一译名播出。而在此时,央视版《机器猫》也在热播,并且二者的播出时间几乎相同。一时间,“大宝—康夫”“叮当—阿蒙”把很多人搞混,但这并不影响蓝胖子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

1992年,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开始播放另一个版本《叮噹》,由于受到播出限制,内地观众看的并不多,所以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此时,多个版本的收视之争,笑到最后的还是央视版《机器猫》。

人怕出名猪怕壮!“绊”出来的机器猫,遭遇众多版本之争

哆啦A梦

由于太受欢迎,各个版本扰乱着市场。从最早发行漫画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到广东版《叮当》,再到央视版《机器猫》以及其它盗版出版物,版本之争一直困扰着爱好者。

2004年,漫画版权所有者日本小学馆正式发布了机器猫的官方命名—“哆啦A梦”,结束了10多年的版本之争,对长远的发展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