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王小波、馮唐誰的文學造詣更深?

麵茶油餅


王小波、王朔、馮唐都是北京作家。這幾個人的作品風格有相似之處,因此常常被人相提並論,並試圖對他們的文學成就做出比較。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文無第一,硬要說這三個作家裡誰優於誰,肯定都有很多異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王小波、王朔、馮唐各自的作品,對他們進行一些比較,再由個人的喜好來排出自己心中的一、二、三,這是可以的。我心中的排名留到最後來說。

王小波

王小波,1952年出生於北京一個幹部家庭,他的父親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母親是國家教育部的幹部。1952年他的父親在“三反”運動中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復黨籍。王小波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對他後來特立獨行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84年王小波赴美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先後寫了《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等作品。

在人世間有一種庸俗勢力的大合唱,

誰一旦對它屈服,就永遠沉淪了,真是可惜。

——王小波 《愛你就像愛生命》

在生前,王小波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並不那麼知名。有人覺得,這是因為他筆下特有的黑色幽默與當時的文學圈有些格格不入:例如,他可以在《紅拂夜奔》中塑造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所有人物沒了歷史上的面貌:李靖考不上官,以發明東西為生,結果他發明出了開根號機;紅拂女私奔只是因為好玩……在他的文學世界裡,常常會有各種荒誕描寫,這也是其作品充滿爭議的原因之一。

1991年,王小波的中篇小說《黃金時代》獲得第十三屆臺灣《聯合報》中篇小說大獎,引起港臺文學界的關注。但卻並沒有進入到中國大陸批評家的視野,當年只有《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了《黃金時代》獲獎消息,稱王小波為“文壇之外的高手”。

直到1997年,王小波去世以後,他最重要的作品集《時代三部曲》才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即使是在現在大學中文系通用的教材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2007年第2版)和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1999年版)都對於王小波隻字未提。

作家阿乙曾說,王小波厲害的是他的幽默和堅決的嘲諷態度,這兩塊是容易展現自己的。他的文本留下的都是三個字:王小波。也許他和魯迅一樣,在針砭時弊上有突出貢獻,但從求知層面說,他誤人不淺·····今天,王小波的接班人出版的那些書仍然受到熱捧,他們兜售的是常識和最基本的道理。而受眾大多數為大學生和青年人。這樣的書方便他們建立起自己對於社會的蔑視,容易將他們弄到一個精神上的高位····王小波展現的是一種很好的入世態度,但他製造的不是藝術。

王朔

1958年王朔出生於南京,他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夥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後來王朔就到北京讀小學、初中去了。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寫了《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永失我愛》、《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許爺》、《過把癮就死》等中長篇小說。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國熱銷。應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是中國大陸文革後第一次實行版稅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觀上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蕭乾曾說:“王朔給中國作家鬆綁了。”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後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他在公開場合批評過很多作家),在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調侃”是成為王朔語言的最大特色。王朔的作品影響之大不用說的,他的語言風格影響了一代人的說話方式。王朔式語言深入大街小巷,電視電影,無處不在。如今娛樂喜劇都未脫離王朔的影響。電視劇《渴望》、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後來的電影《甲方乙方》、《陽光燦爛的日子》、《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等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馮唐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馮唐的筆名出處,他原名叫張海鵬,是70後作家,比王朔還小十多歲。

他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之後又在麥肯錫做合夥人,在華潤做過CEO。馮唐自信,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是詩,其次才是小說隨筆。但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馮唐的兩首詩,“可遇不可求的事/後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雲/二十來歲的你”“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這兩首詩靠著小清新在網上火了一把。可說實話《馮唐詩百首》中的詩都太直白,少了現代詩可解不可解的魅力。

馮唐因“北京三部曲”而成名——《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對於自己作品的定位,馮唐一直信心滿滿。關於“北京三部曲”,他說:“你見過結構這麼完整的、關於青春期的文學作品嗎?”關於《不二》和《素女經》,他說:“我希望它們有一天的地位,能夠跟《金瓶梅》相媲美。”馮唐自信,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是詩,其次才是小說隨筆。

馮唐在文藝論戰界意外地火,他的“金線理論”和“少讀董橋”都曾被熱議過一段時期。

“金線理論”首發於2012年4月,彼時正值韓寒“代筆門”熱議期間,“方韓大戰”方興未艾。馮唐發表名為《大是》的文章,指向韓寒,他在文中如是寫道:“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之心’。雖然知道這條金線的人不多,但是還沒死絕。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係,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文學有沒有金線?這個問題至今還在被人討論。

很多人都覺得馮唐和王小波很像,李銀河在微博上盛讚說,”當代寫作者,王小波第一,馮唐第二。”

馮唐是這麼回答的:和逝去不久的作者比,非常吃虧。我不做評論了。我想起我心目中曾經的文字英雄:阿城、王小波、王朔,亨利米勒、勞倫斯、庫爾特馮尼格等等,我掂量了一下我出版了的八九本書,我沒覺得不可比。

但是早年馮唐還評論過王小波文字功底不如自己。馮唐的古文功底確實不錯,《二十四史》、《資治通鑑》、《詩經》達不到倒背如流的地步,也有信手拈來的本事。

上述作家之間相互評價

有人問他當年他銷聲匿跡於文壇時,王小波橫空出世,如果當時他還在創作,二者之間會是怎樣情況,王朔笑說:大概會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吧。王朔還曾經幫王小波出版過書。

王小波對王朔評價也不低:與王朔有關的影視作品我看了一些,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有些作品裡帶點烏迪·艾 倫的風格,這是我喜歡的。有些作品裡也冒出些套話,這就沒法喜歡。總的來說,他是有藝 術成就的,而且還不小;當然,和烏迪·艾倫的成就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

有馮唐作為晚輩對上述三人也有評價。他過一篇文章叫《王小波到底有多麼偉大》,開頭先是說王小波小說有趣、說真話,後來又指責王小波文字寒磣、結構臃腫、流於趣味,“小波的出現是個奇蹟,他在文學史上完全可以備一品,但是還談不上偉大。這一點,不應該因為小波的早逝而改變。”

馮唐評價王朔的《動物兇猛》:“有時候一部幾萬字關於“文革”的論著不如幾萬字的一篇小說更說明問題,《動物兇猛》就是一個例子。寫得太急了,有些浪費了一個好題材。如果當初沉一沉,就這個題目寫個長篇,墊棺材底兒的資本就有了。”

我覺得,在文學成就方面來說:第一是王小波,第二是王朔,第三是馮唐。

王小波自身的閱讀品味太好了,很多人正是通過他才接觸到那些外國作家。他的《萬壽寺》裡就寫:莫迪亞諾在《暗店街》裡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朧……”這本書就放在窗臺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

除了莫迪亞諾,王小波還在書裡提到過卡爾維諾、尤瑟娜爾、君特·格拉斯、杜拉斯、蕭伯納、羅素等人。所以王小波自身文學素質和學識是非常強的,他的小說中有對於權力、社會、性愛的深刻理解與思考。他的小說往往是故事套故事,或者幾個故事平行發展,在頻繁的時空切換中完成他的精密敘事,體現了他對小說高超的駕馭能力,更為難得是,他的小說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空靈浪漫富有詩意,體現了他自身對智慧與美的的追求。如果王小波活的時間再久點,一定能成為扛起當代文壇大旗的人物。


一往文學


要論這三人的文學造詣,王小波應居首。雖然他們都是北京人,(王朔生在南京,長在北京),他們行文風格迥異。


以小說為較,王朔動物兇猛些,不假修飾。馮唐奶油氣質濃點,雖然他書中主角多帶著一股野蠻生長的架勢。小波屬於正經文學路子,總有穿越時代的前衛思想。

王朔的作品有“世俗文學”、“痞子文學”的稱號,其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影視劇。大街小巷飄蕩著《過把癮就死》王志文的歌: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

他的作品曾影響整整一代人,多少人渴望過他筆下,快意恩仇不虛偽的愛情人生。

年輕時元元曾經覺得,王朔的沒心沒肺、特無聊的調侃特真實,沒有虛偽的深沉,痞子英雄很酷,愛情不著掩飾。正如他所言,敢於對抗所有人,把夢做到底,是一種做人的極致。

後來覺得其實《頑主》們不過大院的叛逆青年,左衝右突並不敢造反。經風雨深刻少,感覺總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有玩世不恭的遊蕩目光。

所以他早期紅火的作品,挺適合青少年的品味。後期朔爺漸趨於正統,如《橡皮人》《看上去很美》可《千萬別把我當人》。



王小波多才多藝,可惜英年早逝,沒能多寫幾部文青奉為經典的佳作。《黃金時代》等,身後如火如茶,其文字巧拙內秀,有理工男的邏輯思維方式,文學性上對時代的剖析批判,舉重若輕。王二和陳清揚,無疑超越了他們身處的時代,成為精神上另類的狂歡者。

他好比私下裡很狂野的文人,上了場合也能一本正經講大道理,不過忍不住要講出幾個含意含豐富的俗語,知者莫不忍俊不禁。


王小波和王朔談論過彼此,王小波說王朔的小說挺好看的,而王朔說可以與之交相輝映。文人有相輕之性,總歸彼此客氣,高看一眼的。

而馮唐曾言勤能補拙,是安慰普通人的,婉約自視為天才級。他曾自稱“詩第一,小說第二,雜文第三”,其文筆絢爛,果真《春風十里不如你》,關於泰戈爾詩集譯文的流俗,又缺點大家氣度。


商界醫班精英的出身,使他的書更合時下中青年時尚口味。(八十年初代王朔也在醫藥公司呆過,只不過不成功,才棄商從文。)

讀其文的快感與二王相比,香脆而爽快,兼人顏值長得非油膩大叔氣,據說女粉超多呵。

關於愛情的文字描寫,王朔勇猛,小波有趣,馮唐彬彬有禮,作者真實的感情有所映射罷。

總體來說,王小波的的文學高度勝在,他的書可以一讀再讀。

(雖元元也王家人,不偏不倚,個人感受,不喜勿噴,謝謝。)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文學成就,單單指文學性,二王誰第一都可以,非要二選一,那應該是王小波。


王小波主要發力在小說,雖然為人熟知多在雜文。小波的小說不僅僅好看,而且具有對特殊歷史時期的解構和反思,比如最有名的《黃金時代》,很多人都知道里面直寫性事,但其實有明確的隱喻,性本身就是人的基本權力,人的天賦人權在世俗權力或者準確的說在政治權力面前都被控制被把玩了被界定了。


嚴格來說,文學性,王小波在此三人中排第一,最充分。


王朔未必沒有能力寫嚴肅小說,但是王朔的確寫的是通俗文學,就是寫給大眾逗悶子的,就是娛樂大眾的。當然,王朔天賦很高,的確是非常出色的作家。


最讓人難以抉擇的是王朔因為在一個特殊年代結束後穿造型的發明了一種磕兒,就是把北京俚語文學化了,這個具有時代性,而且影響太大了,可以說影響了中國那個時期的語言。王朔雖然寫的是通俗小說,但依然有其深刻性,這毫無疑問。但是嚴格論文學性,我想王朔先生自己著力在什麼地方,他自己也很清楚。他未必寫不出,只不過在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候,金錢名利個人訴求種種原因吧,他沒有花大工夫在寫一本文學性很強的作品上,我個人以為王朔實力絕對是夠,但是他畢竟沒留下幾部這樣的作品。


而且,王朔對待文字是認真的,也是苛刻的,能封筆不寫,這是了不起的。


馮唐的文學素養,或者說人文素養,在三人當中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文筆是最具有中國文化性的。


王朔王小波成長於文革時代,讀書上學有限,馮唐則品學兼優,不僅學業好,而且從小就讀了很多大部頭,對於中國文化是很熟稔的。


其他回答裡有人說那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明顯是亂說,不是這話不對,而是放在這三個人身上比文學性的時候,這話沒用。


論文筆,馮唐和王朔都可以是第一,嚴格來說馮唐文筆第一,沒毛病。時代不一樣,成長期讀書條件也不一樣,這是時代造成的,不是個人選擇。


但是文筆,學識,人文素養和文學性,文學成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馮唐的文章好看,小說,至少早期的,也是好看的。天賦不用說,見識學識更是字裡行間。


但是怎麼說那,皇帝貴族大商人寫文章好的,其實不少,但是寫的一個坎上,或者馮唐先生自己說的金線以上的,其實並不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時間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那裡。


曹家如果不敗家,曹雪芹寫不出《紅樓夢》,雖然我個人完全不認為紅樓是部半自傳體小說。


文學天然帶著悲天憫人的使命,不是說必須寫大部頭,而是內核應該是悲天憫人的,單單這一條,馮唐不是那一路。


馮先生,一生太順了,珠光寶氣見的太多了,傷害了文學性,甚至傷害了他的文筆,其實他可以寫的更好,但是有必要嗎?


剛才不說了,曹家不敗,曹雪芹不會那麼個寫法。


但是,《三十而立》這個小波的中短篇小說,我看了不下十遍,不膩,常看常新。馮先生的文字,初看好玩,再看也不孬,三看文筆還是好,有調調,但是整體膩歪了。


好在,本問題只是討論文學造詣,那麼,小波第一。


歡否


記得王小波和王朔都談起過彼此。

王小波在《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中說“在文學方面,我同意王先生(王力雄)所說,中國作家已經痞掉了,從語言到思想,不比大眾高明,到說人家人品有問題,我認為是不對的。沒有杜拉斯,沒有昆德拉,只有王朔的調侃小說。順便說一句,我覺得王朔的小說挺好看的。但要說那是modern classic,則是我萬難接受,萬難領悟的。”

王朔說“小波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倆不存在誰蓋著誰。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更**,他好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交相輝映可以吧?”其實王朔這段話,非常有意思,耐人尋味。你要跟人家交相輝映,其實有點借別人光輝的意思。

至於馮唐,小說沒讀過,讀過他幾首詩,有的很是簡單粗暴,有的也頗有幾分浪漫,比如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春風十里,不如你。”

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更喜歡王小波!



我家有個火星人啊


第一反應是馮唐為啥會和雙王湊一塊?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喜歡他,他在我心中就是第一。

個人感覺“雙王”就像《天龍八部》的北喬峰南慕容,名氣都大,若要真論誰文學造詣更深,應該是王小波吧!

有趣的作家不多,王小波絕對算其中一個!他的書裡有一種“痞勁兒”,他的書裡天馬行空,他的書裡還有一種荒誕不經!



但王小波最大意義應該是啟蒙,他真的影響了一代讀書人,他的思想很有衝擊力!



而王朔的書裡的痞是真痞,他的文學性相對較低一點,通俗易懂,所有人都能讀,不設門檻。



他想什麼說什麼,讓人讀起來很舒坦。

而馮唐讀得少,腔調感很重,文筆很好,文字也有個性,但喜歡不起來!


燈塔中的阿木


王朔、王小波、馮唐誰的文學造詣更深? 三個人都是北京人,王朔,王小波是五十年代生人;馮唐,是70年代生人,都是叫的出名的文學作品,併為廣大讀者熟知。要說到文學造詣,這三個人似乎都不怎麼達標,但硬要追究這個話題,那麼王朔這位被大家成為痞子文學的作家,應該算吧。 王朔這位京腔十足,作品眾多,流行很廣,痞風十足,爭議不停,緋聞十足,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90年代文壇影視的金主、熱鬧多年的文學創作者,與才女徐靜蕾的不清不楚,前些年一直活躍在文學、影視的風口浪尖上,賺足了眼球,賺足了錢袋,也惹出諸多議論的、文壇奇葩人物。王朔總是在公開場合,引爆激烈的言辭,且針對文壇或其他行業有成就的、引人關注的人物;王朔創作的文學語言特色,受到平民的喜歡,他創作上的原汁原味京腔,邊緣化的社會底層人員的生存狀態,叛逆、迷離、可憐、可恨的交融,聚焦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頑主》《玩的就是心跳》《無人喝彩》《動物兇猛》《過把癮》等被改編的影視劇,讀者和觀眾都非常喜歡且熟悉的《編輯部的故事》《渴望》,馮小剛、葛優、江珊、王志文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明星,也因在這些作品中的塑造,被廣大觀眾喜歡並認可。所以,王朔本身作品語言的簡潔、形象、生動、平民化的特點,依然說明了他其實還是有濃烈的傳統文學的文風色彩,而後只是融入了自己的個人元素,擁有了更為豐富的語言特質,讓讀者看到了那些頹廢背後的辛酸、眼淚、無奈和悲傷,適逢90年代初文學發展和轉型期,王朔的文集和大量改編作品來看,他的文學功底還是有基礎的。只是王朔本身的分裂型人格,和過於自戀的、口無遮攔,無法讓讀者真正的尊敬他。 王小波,已經逝去的中國當代學者、作家,因為他的離世,他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曲才被廣大讀者熟知。他筆下的人物,多發生在現實和歷史的徜徉交錯中,反映一種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和個人主義的主張,時而虛假時而虛無的的表達,有時讓讀者感到荒誕或不解,或許,這就是一個學者與真正作家的區別?他的敘事和表達,總是讓讀者有閱讀慌亂的錯覺。正如作家哲夫對於他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極端。一部分人對他推崇備至,將他推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覺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學,有點兒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統的人們所不喜歡。”王小波是位非常優秀的、有前途的作者,可惜斯人已逝,可惜。 馮唐,一個70後生人的當代幸福人士,不用靠文學養家餬口,但依然可以顯示他才華的,出版《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馮唐詩百首》等一系列符合作家才能的作品,語言清新、嫻熟的寫作技巧,受到一些文學愛好者和年輕知識分子的喜愛,特別是他在婦產科當過醫生、是前麥肯錫合作人這些工作履歷,馮唐這位集作家、醫生、商業CEO等標籤集與一身,他是文壇的異類。自然被許多人津津樂道。還有與曾經在央視的出鏡記者柴靜的真假戀愛故事,更讓這位時代多職、多金的幸福人身上,有了更多被現代人關注和羨慕的成功符號。 所以,僅從從三人的文學成就、作品來看,王朔的文學貢獻和造詣還是要更好一些。


鄭彥英


那不容分說是王小波,王小波明顯高出一截。大學裡曾經流行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八十年代是個思想爆炸的年代,王小波沿著魯迅的方向探索中國歷史循環,個人自由,國人如何活得從容優雅等等。他是我見過文筆和思想不分家的作者。

王小波作品是那種對人生智慧的玩味,目前來說後無來者。王小波的文字滿滿都是自由思想和生存尊嚴,這些恰恰是中國缺乏的。王小波是一個有深度的文學家,他的思想不乏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另他的文筆直刺天空,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目光銳利,睿智過人。他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四大金屬黃金.白銀.青銅.黑鐵已成為王小波的人生符號!

在王小波的小說中,你可以看到,歷來文學所謂性規則全都被從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辭方式來寫小說,大量的即興發揮.錯位的角色語體,寓莊而諧.寓文雅於粗野,讀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小波被譽為中國"喬伊斯兼卡夫卡",也是唯一一個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王小波雖然離開我們整整二十一年,但他對社會的敏感度和預見性是超乎常人。他生前有一段話是這樣描寫的"唸書就是為考大學,考大學就是為讀博士,讀博士就是為以後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為貪汙公款.",這不就是當今社會的眾生相嗎?望世人警惕啊!


張文禪


王小波,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代表作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當過工人做過老師,當過知青插過隊。

在寫作方面,王小波富有創造性,具有批判思考精神。雖說創作獨特,但又不失理性。

其作品多以第一人稱敘寫。他是用生活在寫作。

王朔,作家、編劇,比王小波小五六歲。參過jun,做過銷售,經過商,最終以寫作為主業。代表作《空中小姐》《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等,是電視劇《編輯部的骨氣》《渴望》編劇和策劃。

王朔有些不正經,有些痞子氣,作品中帶有調侃。

馮唐,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人,跟王小波、王朔不能相提並論。

馮唐是婦科大夫,取得了醫學博士、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業餘是個作家,代表作《萬物生長》《北京北京》《活著活著就老了》。寫的小說有些小清新。

馮唐是前幾年才火起來的。他的作品閒來讀讀還行。表面上用混的語氣說出深刻道理。

文學作品,尤其是具有年代性的小說,沒有生活和經歷的讀者是感受不大的。所以,作品的好壞,沒那麼絕對。


將心獨妙


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因此我們並不能肯定且確切的說他們其中哪一個的文學造詣深。只能說各有千秋而已!

王朔本人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也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誰”。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個性才讓他寫出了一系列帶有痞性的小說及影視作品。王朔並沒有閱讀大量書籍,這從馮唐和他本人及朋友口中可以得知,但這並不影響他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他本人也說從沒有別人教過他怎樣寫小說,一切都是他自己琢磨的,並且寫的還挺不錯,從最近出版的《我的千歲寒》大家都看不懂,但從行文上看十分優美可以看出。但也正是因為王朔讀書不多的緣故,他是“野生”的,不像“沐浴”在書海中的大部分作家那樣受傳統作品思想的左右,這也是王朔他的作品帶有個性化的原因!



王小波相貌醜這是真的,但他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也是事實。他的作品常常帶有幽默感,幽默的同時又帶給人一些思考。比如《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黃金時代》等作品。他喜歡一些外國的作家及詩歌,還有中國的一些譯者。這也是他的行文帶有詩意的一個原因。


馮唐的文風與王小波相似,都具有幽默性,並且不避諱一些東西。他的有些作品也被拍成的電影,例如《萬物生長》。還有一些作品也值得一看,如《三十六大》、《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至於要在文學造詣上將他們分個高下實在是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讀者心中也有自己喜歡的作家。有人喜歡王朔的作品,有人喜歡王小波的作品,有人喜歡馮唐的作品,也有人這三人的作品都喜歡,難以割愛,所以分不分都沒必要,虛名而已。


汗青君


小說嘛,大抵是二類:不是大開大合,就是小門小戶。夾縫裡的也有,可總不是沾了前者的邊,就染了後者的色兒。

這一來,王小波小說就是前者,儘管有時覺著不大,細咂摸,內勁可大的沒邊。所以,讀這廝的字兒,要對著燈影想一會兒,許會想笑了,想哭了,絕不會讓人心無波瀾。

王朔的大院小說也並非蹴在那旮旯,念他的字兒,必得是正經八百的人,看到一個哩啦歪斜的新世界;耷拉肩斜叼煙卷的渾不吝,就跟回爸媽家嘬了半斤燒刀子似的;說這小說開合,不象王小波那麼大,說不大,又特有那時代的範,應該就在大開大合與小門小戶之中躥吧。

至於馮唐,也就看了不幾本,一開卷,嗬!好傢伙,佛學,玄學,哲學,甚至這廝的醫學專業,撲面而來,讓小民們秉服個五體投地;可惜,掇放大鏡子細瞜一周遭,不過就是弗洛伊德羴玄教,人世間一切來龍去脈,無不可用性詮釋的。儘管這慫文字綺妮,可怎麼也跑不脫骨子裡那股子羊羶氣。

不過,胡咧瞎侃了一溜遭,甭以為是瞎這三個寫字人,如今現下,這仨還是要給大拇哥滴,開他們的卷,是不會白開的,這就了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