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提起阿爾巴尼亞,很多年輕朋友或許沒有太多印象,然而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之中,這卻是一個令人感情複雜的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全稱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首都地拉那,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80萬左右,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小國。

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地拉那中心廣場

按理說,小國只要有強大的外部扶持,應該是能夠快速發展致富的,然而阿爾巴尼亞卻偏偏違背了這個常理——前蘇聯援助了阿爾巴尼亞十五年,我國援助該國整整二十年,然而阿爾巴尼亞至今還是窮苦潦倒,完全不像日本、韓國和以色列那樣在美英等國的支持迅速成為發達國家。尤其是以色列,明明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壓力,都能被美國扶持起來。阿爾巴尼亞與以色列比起來,條件顯然好得多,根本就沒啥外部憂患,大國稍微支持一下應該很快就能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了,怎麼會一直“扶不起”呢?

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巴爾幹半島地圖

事情還要從二戰結束說起。在這場戰爭之後,蘇聯成為除美國之外唯一的超級大國,國力十分強盛,並在歐洲大陸扶持起了不少“小弟”。1946年1月,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蘇聯為將勢力滲透進巴爾幹半島,對阿爾巴尼亞進行大力扶持,不僅每年都會提供無償經濟援助,還派遣大量技術工人和專家幫助阿爾巴尼亞建立工業體系。在蘇聯傾力援助的十五年之中,阿爾巴尼亞人的日子過得非常愜意舒坦。

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前蘇聯援助的工業建築(現已廢棄)

常言道“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蘇聯之所以援助阿爾巴尼亞,其實是想通過阿爾巴尼亞來牽制南斯拉夫。哪知道阿爾巴尼亞根本就不上道,拿了蘇聯的錢,還直接拒絕蘇聯的滲透要求,最終與蘇聯反目,於1968年正式退出華約組織。蘇聯因此顏面掃地,迅速斷絕了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阿爾巴尼亞領導人恩維爾·霍查舊照

失去蘇聯老大哥的援助後,阿爾巴尼亞主動找上了中國。由於當時中蘇關係惡化,“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此我國也就欣然接納了阿爾巴尼亞,開啟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援助行動。我國為此派出大量專家與施工隊前往阿爾巴尼亞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援助,至今阿爾巴尼亞許多政府大樓、公路、鐵路、街道辦公樓等,都是我國援助建設的。除此之外,當時我國每年還給予了阿爾巴尼亞大量外匯與低息貸款。那時,阿爾巴尼亞有一首名為《地拉那-北京》的歌,我國則四處傳唱著《北京-地拉那》,地拉那和阿爾巴尼亞由此被所有國人知曉。

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中阿友誼宣傳畫

遺憾的是,享受大國援助的阿爾巴尼亞人,非但沒有更進一步成為發達國家,反而以為自己有援助就能吃喝不愁地享有高福利政策,因此逐步變得慵懶起來,不願進行勞動生產活動,我國生產的許多高品質特種鋼材自己都捨不得用,拿去支援阿爾巴尼亞,結果被該國用來做電線杆,還有許多珍貴材料堆在庫房裡,積了厚厚的一層灰。

歐洲最“扶不起”國家,大國傾力援助三十五年,至今仍窮得叮噹響

▲地拉那街頭隨處可見的老舊建築

我國斷絕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後,阿爾巴尼亞因此立馬翻臉,公開鼓吹威脅論,還在聯合國內不斷擠兌我國,至今都將我國看作敵人。在被援助的三十五年間,阿爾巴尼亞的綜合國力沒有一點兒發展,工業進步很小,自力更生不久就坐吃山空,如今已陷入窮困潦倒之中,人均GDP僅為4582美元(2017年數據),位列歐洲倒數第六,實在令人感慨唏噓。

《列國志:阿爾巴尼亞》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世界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