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口中的紅肉和白肉到底哪個更健康?怎樣吃才更有營養?

人們現在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飲食上非常關注,而紅肉越來越多受到排斥,到底紅肉真的不能吃嗎, 紅肉跟白肉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人們口中的紅肉和白肉到底哪個更健康?怎樣吃才更有營養?

紅肉真的不能吃嗎 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

1、肥胖

紅肉看起來油脂不太多,但這都是假象,紅肉當中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在每一百克當中的紅肉其實就有高達百分之三十的脂肪含量,一旦紅肉吃太多但是卻不怎麼鍛鍊,那麼自然而然也就會導致肥胖出現。

2、血管堵塞

人們口中的紅肉和白肉到底哪個更健康?怎樣吃才更有營養?

從上一條內容可以知道,紅肉當中含有的脂肪含量較高,而且紅肉當中含有的脂肪多數都是飽和脂肪,這種物質是誘發動脈粥硬化的一個因素,因此吃太多紅肉會導致動脈粥硬化出現。

3、癌症

一些人覺得吃紅肉會致癌這是危言聳聽的一件事情,其實不然,紅肉屬於2A界別的致癌物質,不管級別高低,說明其確實屬於致癌行列當中,在動物中其致癌性已經得到確定,雖然在人體方面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最好還是少吃。

4、其他疾病

紅肉吃太多還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等等,因此面對這種疾病一定要多加認識。

紅肉跟白肉的區別

1、脂肪含量

不管是紅肉還是白肉中間都含有一定脂肪,而區別在於比例,雖然紅肉看起來顏色更適合食用,但其實紅肉當中的脂肪含量要遠遠大於白肉,而紅肉當中含有更多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2、顏色

紅肉是在烹飪之間顏色就表現為紅色的一種食物,一般有豬肉羊肉等等,多數哺乳動物身上的肉都屬於紅肉,即便是紅肉中的瘦肉,其脂肪含量也是非常高的,而白肉,也就是在烹飪之前為白色的一種食物,相比較紅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質較高,不僅不會導致心腦血管還會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出現。

3、纖維含量差異

紅肉當中的慢肌纖維寒涼較多,比較適合長時間需要進行耐力 活動的人群,因為這類纖維當中含有比較豐富的肌紅蛋白跟血紅蛋白,因此從顏色上來表現為紅色,而白肉的快肌纖維含量比較多,比較適合短時間的活動當中。

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也希望在飲食上有保障,而之所以白肉比紅肉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是因為白肉中的脂肪含量要比紅肉少很多,但是對人體有利的必須脂肪酸卻遠遠高於紅肉,尤其是魚肉當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白肉含有的脂肪含量較低,其蛋白質的含油量以及利用率都會更高一些。

當然了,紅肉白肉我們都不能拒絕,紅肉中豐富的鐵元素是白肉所沒有的,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的飲食才是健康的真諦。

對於消化不好的人群來說,肉類是他們想吃卻不敢吃的食物。然而,肉類除了美味,還是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長期不吃肉,容易引發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降低等問題。此外,缺營養還可能進一步加重消化不良,形成惡性循環。其實,消化不好的人只要做到以下3點,就可以放心吃肉。

對於消化不好的,吃肉還有這3個講究

第一:首選容易消化的肉類,比如雞肉、魚肉,它們肉質細膩,脂肪較低,比較容易消化吸收。紅肉富含血紅素鐵,可以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也應適量食用。需要提醒的是,畜肉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不容易消化,消化不好的人應少選肥肉含量高的排骨、五花肉、肘子肉等,應選裡脊、後臀等部位。也可以適量食用動物內臟,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彌補日常膳食的不足。無論選擇哪種肉,儘量選新鮮的,少吃培根、火腿等加工肉製品。

第二:儘量選擇蒸、煮、燉等烹調方法,避免高溫煎炸。一方面肉類經過煎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也會因為額外的食用油而增加熱量;另一方面,高溫煎炸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危害人體健康。烹調時少放鹽,食用前除去浮油,有助減少油鹽攝入。可將肉類切小切碎後再進行烹煮,如切成肉絲、剁成肉末炒菜或做成菜肉粥等,也可以做成肉丸子,或者將肉末和雞蛋一起蒸,做成肉末蛋羹,還可以做成肉鬆,吃時夾在饅頭中或者放入粥裡。動物肝臟可以碾碎做成肝泥,營養密度高且易消化。

第三:控制食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天食用畜禽肉40~75克,水產品40~75克,可以分到三餐或者兩餐中食用,每次不宜貪多。宜搭配蔬菜、豆類等一起食用,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