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裡來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春天,萬物萌發,最直接的感受,除了眼睛,或許就是舌頭了。北方各地或許還是咋暖還寒,但寬廣深邃的地母,已經感知了天地轉換的密令,開始釋放溫暖,於是蟄伏的草兒、樹,開始了最初的萌動,它們把積攢了一個冬天的生命力迸發出來,在田野形成嫩蓬蓬的芽,嬌滴滴的花,薺菜、掃帚苗、地皮菜……這些揪下來就能放嘴裡感受清新氣息的美味,也讓我們的舌尖有了新鮮的感受,唇齒留香,便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吃了薺菜 百蔬不鮮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提起薺菜,在城市生活的人可能聞所未聞,恰逢北方杏花初放,我去壽陽的村裡踏青賞花,卻見鄉村的田埂上、溪頭邊,一叢叢、一簇簇嫩綠的小野菜,水靈靈,清亮亮,秀氣的齒葉,鵝黃的小花,沾著溫馨泥土的根鬚,洋溢著怡神的春的氣息,展示著大自然中生命的律動。正在採摘的農家大姐告訴我:“這是薺菜,春天裡最美味兒的野菜。”

我好奇地跟著大姐一起摘起來,大姐和我聊起了薺菜:我們鄉下有句俗語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薺菜可是好東西呢,不但具有特殊清香兒,而且和脾健胃,明目降壓。過去在糧食匱乏的年代,人們常常用野菜餬口。看著大姐一筐的鮮嫩薺菜,我是滿眼歡喜。大姐告訴我,薺菜是春天最早上市野菜。大地還沒有真正變暖,薺菜就從去年的枯草叢中鑽了出來,這個時候味道最鮮美。到了穀雨,薺菜開花,薺菜根和薺菜莖就變硬了,變成了草,味道就差遠了。

黑黑的地皮菜 淡淡的清香來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前幾天,朋友說要請我吃吃稀罕的菜,領著我七彎八拐來到了一家位置比較偏僻的小飯館。一進門,熱情的老闆娘就迎了上來,極力給我們推薦她們家特色――地皮菜系列美食,,地皮菜在我的印象裡,黑乎乎的,像是木耳,小時候我們叫“地圐圙”(音 ku luan 意 自然捲起的卷兒),是過去春天農村糧菜青黃不接時臨時救急時吃的,沒想到,如今天又登上了大小飯店的餐桌。

聽聞回頭客的誇獎,老闆娘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今年新上了以地皮菜為原料的菜品後,非常火爆。地皮菜被他們開發地很有創意,菜式也打破常規,口味多變,搭配多彩,光菜品就有十多種,有涼拌地皮菜、地皮菜炒蛋、清炒地皮菜、地皮菜炒雞蛋灌餅、地皮菜豆腐、地皮菜番茄湯、地皮菜長壽湯等,作法上涼拌、熱炒、熘燴、煨湯、作餡,配料上可葷可素,真夠豐富的。店主推薦說,“地皮菜炒雞蛋灌餅”是最有特色的一款,極力推薦我嚐嚐,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掃帚苗綠油油 一天能長一拃高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小苗苗輕飄飄,雪窩窩睡覺覺。春天長出綠油油,一天能放一拃高。枝杆能把天地掃,籽兒又把春暉報。”這是鄉間流傳的一則謎語,謎底一看就知道,是掃帚苗。小時候跟著親戚去農村老家,春天裡,農家院落,田間地頭,牆根下面,像是有人刻意撒播了種子似的,密密麻麻、鬱鬱蔥蔥的,到處都是嫩綠的掃帚苗。過去,只是知道長大了,能當掃帚用,沒想到,掃帚苗嫩的時候,葉子還能做成營養豐富的餐桌美味兒。

這個週末我去地處太行山中的陽泉郊區舊街龍泉溝,這裡山清水秀,小溪潺潺,農莊主人開朗健談,他領導著本村的七、八個人終年在這裡植樹,中午,他熱情地留大家在農莊的石頭院裡吃飯。我注意到幾個農莊人正蹲在院子前的廚房門口,不知忙些什麼。走近了,才看到地上堆著採回來的一大堆青梗綠葉的掃帚苗,掃帚苗上還帶著晶瑩的露珠,綠得像翡翠似的,三人正忙著摘葉整苗,手相當快。我好奇地看著,負責做飯的大姐笑著說:“沒吃過掃帚苗吧?今天中午做成涼拌菜,你好好嚐嚐。”原來,掃帚苗還能當菜吃,心裡想著中午又可以美餐一頓了。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

歷時四年,遍訪各地,

深度拍攝,匠心呈現!

民間中國系列《 中國手藝人》

白英 著

五洲傳播出版社

京東圖書有售:https://item.jd.com/12157951.html#none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ChineseCraftsmen》

(《中國手藝人》英文版)

白英 著 王國振 譯

五洲傳播出版社

京東圖書有售:https://item.jd.com/12414316.html

古滋味 | 春天快到碗里来

三十五位手藝人 三十五種手工藝

用耐心成就初心 用匠心書寫傳奇

影子之美 自遊之旅

初心無極。

攝影就是智慧的修行,

是清晰地觀照世界,

是真摯地表達情感,

是由衷地懂得感激,

是深切地體味幸福!

搜索 yingzizhimei 微信公眾號 關注!

QQ:406902551 微信號:yingzi299348

微信平臺、網絡平臺、紙媒等媒體使用請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