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

南方的橋


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情在理,孃家也是家,沒有孃家的養育,男方家哪來的媳婦、兒媳婦、兒子女兒。

過年是大團圓的日子,哪邊的家庭都一樣,而大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初一,是自家人一起拜年的,嫁出去的女子算是婆家的人了,對於孃家那邊來說算是外人了,就在婆家跟婆家人一起拜年,不能回孃家拜年。

而孃家婆家都是家,過了初一後,接著新年的第二天也就是初二就可以去孃家拜年了,這一天也叫“迎婿日”,孃家人迎接女兒女婿回來拜年,女子帶著自己的老公孩子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家人。

孃家父母是一生的牽掛,養育了女兒二三十年,後面嫁人了在婆家生兒育女持家,平時很少有空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聊聊天,吃個飯,幫做點家務什麼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關心是相互的,孃家父母不單需要兒子一家人的陪伴,也需要女兒女婿外孫們的陪伴,嘮嘮家常,這樣孃家父母知道自己這一年過得怎麼樣,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兒等等,而自己也知道孃家父母過得好不好......;而且不單是陪伴父母,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有其他親戚好友也是應該的,在孃家呆了二三十年,大家過年敘敘舊,一起開心的過,很好啊。


鄉居小菜


初二回孃家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春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團圓,正月初二正當春節的第2天,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孃家,為什麼不是大年初一回去呢,因為大年初一從我們祖祖輩輩就傳承下來許多禁忌,大年初一多大數地方不講究串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不能回家,所以初二女兒女婿和孩子就會回孃家。

大多數地方都是初二回孃家,回家和父母聊聊家常,說一些讓父母放心的話,讓父母不要牽掛,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讓父母多保重身體,其實這些習俗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承美德。



芳子愛影視


初二回孃家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習俗,不忘初生,走就親,不走不親


慧聲慧舞89


初一都是中國傳統上香拜佛。忙完了。初二自然是回孃家是頭等事。剩下親戚看心情和交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