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高端訪問]對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霍玉珍

編者按: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框架下最高規格的國際合作平臺。這次會議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一次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國際盛會。目前,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近40位外方領導人、共150多國的代表將參加本屆高峰論壇,可以說,大家用行動對“一帶一路”投出了信任票、贊成票。

從4月19日開始,每天晚上7點到8點,為您帶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特別直播《“一帶一路”高端訪問》,跟著嘉賓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看看“一帶一路”倡議給這些國家帶來的變化。今天推出第二期;對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中國前駐羅馬尼亞、捷克大使霍玉珍。

央廣網北京4月21日消息(記者張加寧)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霍玉珍大使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一週前剛剛從克羅地亞也就是今年的“16+1”領導人會晤的舉辦地回國。節目的一開始,霍玉珍就分享了她在當地聽到和看到的兩個讓人聯想到古絲綢之路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例子。

霍玉珍說:“我們國人都知道馬可·波羅是意大利人,但是我們搞‘16+1’的中東歐國家的同事,有近距離跟當地克羅地亞人瞭解,他們卻認為馬可波羅就是克羅地亞人,因為他本身是生在克羅地亞一箇中部的小島。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們說在歐洲,儘管南歐一些國家太陽足夠充足,有條件種桑養蠶並且抽絲做絲綢,但是幾乎沒有什麼國家這麼做,但就在機場旁邊有個小縣,到現在仍然保持一個傳統,就是種桑樹養蠶,而且能夠織出來很好的絲綢,用它做民族服裝。”

可以說,克羅地亞與絲綢之路的聯繫只是中東歐國家與“一帶一路”聯繫的一個縮影。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即“16+1合作”建立以來,這一機制已從當初的“創新之舉”發展成為中歐合作的又一塊“金字招牌”。“16+1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地。2017年11月,中國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亞分別簽署了加強“一帶一路”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至此,中國實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中東歐16國的全覆蓋。這距離“一帶一路”倡議首次提出只有四年多時間。那麼,為什麼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實現全覆蓋?

霍玉珍表示:“大家都知道,‘16+1合作機制’在2012年設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是在2013年,其實相隔時間很近。從總體上說,特別是共商共建共享這樣的基本理念和原則,‘16+1’和‘一帶一路’高度契合,我們就是按照這樣一個原則跟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的,而且這種基本原則得到了當地國家政府和民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大家秉持這樣一個原則開展合作,應該是很成功的。”

霍玉珍介紹說,“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歐國家受到歡迎,一個主要原因是“一帶一路”合作給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普通民眾也有了明顯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比如,中國企業在歐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橋——塞爾維亞的澤蒙—博爾察大橋,塞方項目工程師斯爾詹就這樣形容他心裡的感受。斯爾詹說:“上一次修大橋是好幾十年前了,能新修這樣一座大橋是塞爾維亞人民的夢想,而這也可能是我這一生唯一的機會能在塞爾維亞建設大橋,在這樣的大項目中工作。這不僅讓我有了一段很寶貴的工程師經歷,還讓我瞭解了中國工程師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中國同沿線國家共建的82個境外合作園區為當地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給各國帶去了滿滿的發展機遇。塞爾維亞就有很好的例子,霍玉珍介紹:“塞方的專家、工程師和中方的員工都全身心投入建設。在當今情形下,我覺得需要有這樣的願望和需求,涉及到所有的國家,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此外,記者還準備了一個鋼廠的案例,是中國合鋼集團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塞爾維亞真正開始在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上取得成效,就是因為同中國進行合作,目前這家由中國運營管理的鋼廠已成為塞爾維亞第二大出口企業。

霍玉珍回憶說:“當時我們都很清楚,這個企業有5000人,在中國眼裡不算多大,但是對歐洲一個國家來講,這就是很大的企業。而且有5000個工人面臨失業,這會對民眾身心造成多大的壓力、對政府造成多大壓力?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了。在當地經過分析判斷,最後覺得還是可以用中國的技術,利用當地工人、廠房及固有的一些條件,特別是它在歐洲這樣一個條件下,生產的產品可以直接銷往歐洲甚至歐盟國家,也能解決當地迫切要保住自己飯碗的工人的需求。所以我們就把企業併購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它已經躋身到歐洲500強,而且是第313個。現在整體的產量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百姓非常高興,感謝中國給予的支持。”

習近平主席曾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目前,中國已同波蘭、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開通多條直航線路,直航線路的開通可以說就是民心相通的一種反映。2018年中國公民赴中東歐國家旅遊人數超過140萬人次。那麼,未來去中東歐國家旅遊是否還將有更多便利?霍玉珍表示:“確實很難得,因為塞爾維亞作為第一個國家,波黑作為第二國家,也是在整個歐洲當中率先對中國公民實行免籤待遇的,可以說中國公民可以拎包就走。還有阿爾巴尼亞也對中國公民實行季節性免籤,比如旺季,從4月到10月對中國公民免籤,我們的公民也可以很方便地去到阿爾巴尼亞。在航空領域,由於有直航非常便利。可能今年深圳和布拉格又要開通一個新的航線,包括拉脫維亞等一些國家都非常希望中國能夠開直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