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學生的變化,我由衷感到欣慰!”

3月21日,前鋒區桂興小學教師、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冕山鎮中心小學校支教隊員張小芳和丈夫鄧建華早早地起床收拾行李,開始準備連續十幾個小時的趕路,他們要從桂興鎮出發,坐公交車、客車以及動車到700多公里以外的冕山鎮中心小學校。

“回來快一週了,每天都很想念那47個孩子,我想早點回學校見他們,把耽擱的課趕緊補起來。”張小芳的臉上露出擔憂的神情。

今年49歲的張小芳中等身材,頭上已經摻了些許白髮,但精氣神十足。“同事們都說我去涼山州的這大半年頭髮白了許多,但是能看到當地學生的成長,我不後悔。”

2018年6月,四川省委作出了全面打贏涼山州精準脫貧攻堅戰重大決策部署,在全省選派幹部組建綜合幫扶工作隊。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張小芳和鄧建華主動請纓加入援彝隊伍。

“那裡氣候乾燥,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你去做啥子?”“你都快50歲的人了,等幾年就要退休了,還瞎折騰什麼?”……身邊反對的聲音並沒有讓張小芳堅定的心有所動搖,她和丈夫有著同樣的目的——“用心當一名幫助彝區群眾擺脫深度貧困的參與者、實踐者、奉獻者,為自己的人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6月29日,張小芳與丈夫毅然來到冕山鎮中心小學校,開始為期三年的援彝支教生活。

條件差、生活不便是張小芳早已預料到的。像所有援彝教師一樣,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習慣,張小芳主動融入彝區生活:考慮到學校90%以上的學生是彝族孩子,學校在崗教師少,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更少,張小芳主動請纓帶最難帶的班,承擔了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每週總課時21節,任務量比在桂興小學時整整多了一倍;不到一個月記住每位學生的名字;面對沒有辦公室、辦公桌的情況,張小芳將三十多平方的宿舍當作辦公室、將餐桌當作辦公桌……

“這些都不算什麼,喜德縣是深度貧困縣,這裡的娃娃上學艱難,能夠為涼山州脫貧攻堅出份力我覺得值。”張小芳說,喜德縣大多數農村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不太重視子女教育,學生學習習慣差,有些連作業都完不成,所以,她就想著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當地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更多知識,增長見識。

除了認真教學,讓學生掌握知識外,張小芳還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衛生習慣。“部分彝族孩子個人衛生習慣差,喜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張小芳告訴記者,為了讓學生逐步改掉不良行為習慣,她帶頭打掃教室衛生,親自給孩子們洗手洗臉,還組織了“潔美少年”“美麗校園我的家”主題班會活動和“美德少年”評比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受到教育。

“現在,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改變了很多,班集體的面貌也發生了根本改變。”張小芳說,“學生們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讓我由衷感到欣慰,因為他們有所改變,才讓我的付出變得如此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