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取消編制,關係數百萬醫生的「鐵飯碗」!

醫生取消編制,關係數百萬醫生的「鐵飯碗」!

這些年,有關取消公立醫院事業編的傳聞由來已久。不過由於全員取消編制改革觸動了醫院事業編職工的“蛋糕”,牽涉利益過大,直接導致推進速度十分緩慢。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對編制內外人員統籌考慮”。儘管意見中未將取消事業編提上日程,但讓支持改革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尷尬 “鐵飯碗”難破

近年來,社會各界有關取消學校、醫院等行政機構事業編的呼聲不絕於耳。在人社部2016年召開的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曾透露,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級甲等公立醫院開展編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真的有一天會徹底取消醫院事業編嗎?由於討論良久而遲遲未能落地,很多“體制內”職工並不以為然,認為是“雷聲大雨點小”,想要真正落地可謂困難重重。

“我的工作目標就是能夠在畢業後進到一家公立醫院,最好是三甲,拿到事業編。如果目標能實現,家裡對我也沒啥掛念的了。”在山東一所衛生專科學校護士專業就讀的大二學生李悅說。她告訴記者,在她的家人看來,事業編就好比“鐵飯碗”,不但工資收入有保障,而且在晉升、職稱等方面更有發展。儘管也聽說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的傳言,但她並不擔心:“傳了那麼久也沒實施,畢竟還有那麼多有事業編的‘老人’在,全員取消可能性應該不大”。

記者在國內多家公立醫院走訪調研發現,有無事業編的確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大家眼裡盯著事業編制不放也不足為奇。

據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觀察,有的事業單位“編外人員”佔到一半以上,少的也有20%多。擁有事業編制除了可以在房補、戶口、獎金等方面享受福利外,某種程度上還能“高人一等”。在調查中記者瞭解到,有的醫院非事業編職工只能晉升到科長,無法升至主任及以上。有非事業編職工抱怨:“拼死拼活有時連發一袋洗衣粉都輪不到自己。”這樣的思想長期存在,已經影響到了公立醫院的改革步伐。

探索 改革釋放利好

“我們可能是全國為數不多真正全員取消事業編制的公立醫院了。”由天津開發區管委會投資興建的三級綜合公立醫院泰達醫院院長陸芸說。早在2010年,泰達醫院就探索全員取消事業編制改革。

“如果按‘老人老辦法’繼續下去,取消事業編的過渡期就要長達二、三十年,轉型期陣痛的代價太大了。”陸芸感慨。為了真正打破“大鍋飯”的舊體制,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這位“改革派”院長經過一系列的協調,從2010年底開始,全員取消事業編制的改革大幕真正拉開。隨著從2011年10月起實現全員取消事業編制,改革的成效立竿見影。

一方面,徹底改變事業編人為帶來的剝奪感,創造相對平等的人才發展環境。“企業化的管理可以實現人盡其用。我選擇留下來既是對自己有把握,更是看好輕裝上陣改革後的泰達醫院前景。”當初放棄事業編制如今已是藥劑科主任的柳鋼表示。

另一方面,為醫院去行政化創造條件,用人機制更為靈活。全員取消事業編制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從泰達醫院的經驗看,更重要的是配套推進去行政化。“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套能上能下、優勢劣汰、績效考核、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陸芸說。

當然,取消事業編帶來的也不盡然是利好。陸芸說,在取消事業編制後,醫院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在沒有編制的情況下如何吸引更多人才,“也許真到有一天所有公立醫院都取消事業編後,泰達醫院改革的吸引力才能釋放出來”。

前景 政府尚需兜底

從泰達醫院的微觀案例看,沒有了編制,醫務人員就應通過向社會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來獲得收入。醫術高明、服務到位的醫院自然會獲得更多的收入。與此同時,剝開了編制的束縛更有利於人才流動,有進有出,公立醫院都不再擁有“鐵飯碗”的優勢,編制也不再是阻礙人才流動的障礙。

不過,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是否就意味著要靠創收來支付轉製成本、人工成本?醫療費用大增,最終的負擔還是會轉移至普通老百姓身上嗎?這成為社會各界對於取消編制改革最大的擔憂。

從已有的改革藍圖中提出的“不納入編制管理”看,業內更認同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這主要是考慮到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場化,還要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

其實,泰達醫院的改革也離不開政府的兜底支持。天津開發區在先期為泰達醫院採購核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外,每年還給予撥款,這也是泰達醫院在取消事業編後依然能確保公立性的前提。

取消事業編不意味著政府不做任何投入,公立醫院還有公益性的重要社會職能,只有地方政府做好兜底保障,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推廣。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也曾公開表示,取消事業編後不應將醫院完全推向市場,政府通過保障解除醫院及醫務人員後顧之憂,才不會加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只是單純取消事業編無關痛癢,最關鍵的是要建立配套制度,給予醫院充分自主權。幹部任免、人力資源、財政撥款及基本業務等權力應下放給公立醫院,避免其陷入疲於應付檢查、調研和審批的工作模式,同時不再設置相應的機構與人員用於處理相關事務。

減少政府對醫院發展的行政干預也很有必要。一些行業人士及專家呼籲,公立醫院要進一步減少行政化氛圍,減少將不懂醫術的行政領導派往醫院擔任院長、副院長職務。提倡醫療專家型院長,院長大部分精力應放在醫療上。申長虹認為,在紀檢部門的配合下,醫院實行院長負責制能夠確保管理的公開、透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改革,意味著破除原有利益格局,改革阻力不小。儘管如此,要認清公立醫院事業編制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一種產物,不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與現代化國家治理理念格格不入,要增強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凝心聚力、砥礪前行,不斷把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改革推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