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自然資源工作要做好這六件事!

2019年,河南省自然资源工作要做好这六件事!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4月20日,由河南省委網信辦與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共同承辦的“生態文明媒體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大河網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2019年,河南自然資源系統將完成營造林736萬畝、在100個左右的村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建成50個綠色礦山等工作。

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工程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餘紀雲表示,今年河南將全面組織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和森林河南建設,完成營造林736萬畝,努力實現“應綠盡綠”,讓綠滿中原成為出彩河南的亮麗底色。

全力實施南太行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全面啟動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2019年完成30億元、60%以上規劃建設目標,著力打造國家級生態保護修復樣板工程、示範工程。

積極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工程

積極推進實施千村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先行在100個左右的村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對田、水、路、林、村、礦進行全類型、全要素綜合整治,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的用地格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廢棄礦山治理

2019年突出抓好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平頂山(煤炭)、鞏義、永城、欒川、靈寶、盧氏、桐柏7處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發揮好典型示範引領作用,確保2019年全省建成50個綠色礦山。“同時,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的原則,對近3000個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逐步使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廢棄地變成‘聚寶盆’。”餘紀雲說。

推進沿黃生態帶建設工程

努力把沿黃生態帶打造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引領區,重塑我省黃河流域生態建設新格局。從政策和資金上支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退耕還溼還草、基礎設施完善等工程,為沿黃生態帶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加快啟動“三園”建設工程

統籌組織三園建設工作,將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打造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近郊溼地公園,將中華生物園打造成集傳承生態文明、科學研究普及、旅遊休憩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園區,將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觀園建設成南北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原真性保護展示區、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育區,打造中原“綠核”、生態基石、生物綠色寶庫和珍稀瀕危植物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