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批改作業中發現錯題較多直接質問家長“為什麼不輔導”,我想知道作業是檢驗什麼的?

超哥說家居


作業是檢驗什麼的?當然是檢驗孩子的知識掌握程度的。你想問的是,檢查作業是誰的事嗎?

按說,檢查作業、教育育人是老師的事,是老師的工作,孩子在學校學習知識,進而掌握知識是老師需要做的事,如果,全班大部分同學都錯很多題,都沒有掌握好,那就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應該自查原因,如果只是一個孩子自己的原因,就不只是老師的原因了,家長和老師應該一起想辦法,幫孩子想對策,看問題出在哪裡。

雖然,老師直接質問家長“為什麼不輔導”有些太直接、太不禮貌,但是,老師為孩子考慮、為孩子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家長不要過於在意老師的言語,要反思自己,畢竟,老師是為了孩子好,要從大局出發,不要過於追究誰的責任,真正為了孩子好,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上來,是最重要的,你說呢?



我是親子心理師徐婧英,更多育兒乾貨,歡迎關注!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大家好,我是小學班主任張老師。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作業是檢驗什麼的?

作業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檢驗教師的教,另一個是檢驗學生的學。教師通過學生作業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再根據作業反饋情況進一步調整教學。也就是說學生作業既檢驗學生,又檢驗老師。

第二,學生不會做,誰的責任?

從題主提問中看出,是想問誰的責任或者說是誰的問題?

學生不會做,就老師和學生來講,雙方都有責任。當全班學生大多數同學會了,個別同學不會,學生負主要責任;當全班同學大多數同學不會,個別同學會,老師負主要責任。

第三,學生錯題較多,老師質問家長不妥。

作為老師,學生不會做題,首先要反思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不是質問家長。教師應該是與家長溝通交流,教師和家長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作為家長,孩子不會做題不能說沒有責任,老師質問家長雖說不妥,但畢竟是為了孩子學習,我想如果這位老師不教你的孩子,他是絕對不會過問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的共同目的是為把孩子教育好,應該是心平氣和溝通交流,不應相互指責。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專業的問題專業人的來回答,我恰好剛剛參加了一個小升初的重點初中校長的座談會,引用這位校長的觀點,原話如下:

教師要獨立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因為那是我們的義務,需要家長的配合,但不能形成對家長的依賴。

另外他還舉了一個例子,教育孩子可以打個比方,廚師炒菜,老師是廚師,孩子是菜,父母是蔥花,炒的菜不好不好你得看廚師,不能賴在蔥花頭上。

我是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桃花哥觀天下


看到這個問題,我能想像出家長那種鬱悶,甚至小有氣憤的神態。更能想像出老師看到一個學生作業中錯誤較多,對家長的不滿情緒。兩種情緒的對立與碰撞,到底對這學生作業中較多的錯誤誰來負責呢?下面我做以分析。

第一,家長對孩子寫作業負有培養學習習慣的責任,培養內容需清楚。

現在有很多家長只知道督促孩子寫課外作業,但大多數都不知道有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概念,自然就不知道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該做哪些具體的工作,下面我總結幾點供家長參考。

1、教孩子養成按生活作息時間表寫作業的意識。孩子放學到家,再到上床睡覺,這中間有幾個小時時間,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協商制定作息計劃,將吃飯、自由玩耍、寫作業、閱讀納入其中,避免孩子課外生活單調乏味,從而在寫作業過程中缺乏興趣。

2、教孩子按寫作業三個階段完整進行。這三個階段是寫作業前的準備,如喝水、上廁所、洗手、清理書桌、準備文具、拿出要寫的一項作業、關注開始時間;正式開始寫作業,如認真讀題、大腦思考、下筆書寫、檢查;全部作業寫完後的收納與整理。

3、從三個階段看家長要做的主要工作。專門訓練少不了,並且是利用寫作業之外時間進行,因為很多細節都不能放在孩子正式寫作業中訓練,否則會破壞孩子寫作業過程中的專注力。在寫作業前的準備環節,需要家長加強監督與引導,避免孩子做無關之事。而在正式寫作業的過程,需要家長陪伴式監督,重點看孩子在哪些環節有問題,待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再去幫孩子指出問題,或拿出專門時間進行程序訓練,避免孩子偷懶。

4、家長不要回避老師的指責,需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位。前面三點如果家長認真學習,你會發現有時真不怪老師責備你,因為你真沒有認真履行自己的家庭教育職責。現在重點是要放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上面,這樣才能讓孩子認真寫作業,做自我檢查。如果你總說自己沒有時間,工作太忙,那你真是不負責的家長呢。

第二,學校老師負有批改學生作業的職責,你可以將發現的問題告知家長,並建議家長具體做哪些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內容。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真不知道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甚至心態非常不好,總是希望學生的作業都是正確的,自己在上面劃紅勾勾就行了。我曾經親眼看到很多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那紅筆簡直都快飛起來了,心思完全不在認真發現並檢查錯誤原因,最後把球踢給家長去解決了,你說這樣的老師可恨不可恨?

1、老師有對學生規範寫作業格式要求的責任。學生有向群性心理特點,易接受老師的教學要求,但是有些時候並不一定願意聽父母給出的建議。因此,老師在規範學生寫作業這塊,必須要做出明確的要求,必要時可以選擇部分作業書寫規範漂亮的樣本,供學生來參觀學習,很容易激發孩子們的上進心,紛紛願意效仿。

2、老師有認真批改學生作業的良好工作態度。既然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讓你老師來教,就得本著對所有學生負責的態度去施教,絕不能課堂教學搞完了,批改作業這個環節讓家長去抓主要的監督和檢查,而你老師沒什麼事幹了。真正負責的好老師,往往都會利用批改作業的時機,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麼告知家長在家裡做好專項輔導,要麼在班上有重點去講解存在問題。

3、老師可利用課堂練習環境培養學生答題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做課堂練習,有經驗的好老師往往都會教學生答題步驟,鼓勵孩子們按著步驟養成有秩序的答題習慣。只要經常堅持培養,不用多,一學期下來,全班同學就會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而這種固化下來的答題習慣,孩子會在寫課外作業過程中體現出來。這就使作業的正確率大大提高,家長在監督管理孩子課外學習這塊,由原來的陪伴監督,到逐步放手交由孩子自主管理。

第三,通過家長和老師各自責任看配合,這就是家校協調溝通的重中之重。

彼此互相信任與尊重,是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關鍵。因為彼此都圍繞一個核心——育人,來展開育兒工作。學校教育履行的是傳授課本知識,進行美育培養。而家庭教育履行的培養真正意義上的合格公民,教孩子從小學會做人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然而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是,學校教育未完成美育工作任務,只當成了學業的副產品,而在學習習慣培養過程中,也從未真正重視過。再看家庭教育這塊,絕大多數家長可以用“不學無術”來形容,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學校,自己在那做衣食父母。如此說來,很多孩子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培養。

結束語:通過一個學生作業中錯誤,老師指責家長,家長心有不服,就能折射出當前教育這麼多問題,我想不管是教師也好,還是家長也罷,都需要做深刻的反省。如果我們都本著對教育負責的態度,就應該認真履行自己的使命與責任,絕不能誤人子弟。


寒石冷月


最近的一些論調,讓我很是恍惚,難道我的九年義務老師真正的面目都是超人嗎?怎麼科技越發達了,學生越少了,老師反倒教育不過來了。在我看來家長對於作業的作用就是老師留了幾道題,學生作了幾道題,做完作業即可,至於是否正確,應該老師來檢查並改正錯誤。至於有的人說的,你自己家孩子你都不管,老師怎麼管。這種人你是不是應該知道學校是做什麼的?有一定年齡的人都知道託兒所和幼兒園的區別。託兒所主要是安全,幼兒園主要是溝通和相互陪伴,而學校是教書育人,現在你告訴我,教書育人是家長的責任,那你是幹什麼的呢?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吧,不要為自己的無能來找藉口和推卸責任。曾經年少輕狂的我也曾煽動全班把年輕的不負責任的女老師轟出教室,也曾在年邁的老師面前下跪道歉,只因為這個老師在我們自習的時候,灑水掃地擦地,無論是打是罵都是真心為了我們好。作為曾經是學生的人,大多數人是分得清老師是否真心對待孩子的,所以不需要洗白。還是那句話,老師是一個職業,但又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沒有一定的奉獻精神,自己找路子去做別的工作,不要來禍害孩子們。


Vincente1984


其實現在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完全忽略了當時人學生,比如孩子學習不好家長怪老師沒教好,老師怪家長沒輔導好,如果放在十幾年前這樣的問題不會出現,學習好不好完全靠自己,現在是孩子學習好不好責任全在家長和老師,一個孩子學習好不好主要責任就在家長,有的孩子不需要輔導自己就能好好的完成作業,對老師講的都能聽懂,有的孩子課堂上只是在聽卻不會思考所以左耳進右耳出,有的孩子是乾脆不聽搞小動作,而家長大部分卻並不關心孩子在學校上課期間的表現,就算老師反應給了家長,家長大部分只會批評孩子或者不管不問,而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導致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懶得思考把問題都推給家長,家長這個時候的角色就像老師在課堂一樣,孩子的表現這就像在課堂一樣,有的孩子家長一解題立馬就會,有的孩子認真聽卻不會思考然後解題就不會,有的孩子家長這邊解題他那邊就搞小動作,結果就變成家長氣夠嗆,老師也頭疼,最後就演變成老師責備家長,家長也被老師


哎呦259404998


有次參加家長會。老師說,家庭作業家長要簽字,是為了督促學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防止有的孩子貪玩忘記了,但家長不要幫孩子改錯。

老師強調說,他們需要根據孩子們的掌握程度,來修正某個教學點的教學方法,決定增加或減少對應的講解和練習。或者針對某個學生,根據作業可以判斷孩子是否認真聽講,是否能夠理解授課內容。如果家長幫孩子都改對了,老師就沒辦法掌握這些信息。

不過,老師可能會把一些需要加強的任務放到課下。比如某個孩子最近聽寫生字錯的特別多,老師會告訴家長每晚回家聽寫兩三課生詞。

因此,我覺得題主說的情況,全把輔導任務推給家長肯定不對。不過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某類題錯得多,或者最近作業質量下降,可以主動聯繫老師,問問是否需要家長協助,課下補一補。這樣溝通的話,我想會更好一些。



搬書回巢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小學老師整體素質不高。教學水平欠佳不說,而且情商低。自己工作沒做好,反而理直氣壯的指責家長。讓人徹底無語的一位老師。一句話,她的錯誤在於責任不清。

孩子的作業中錯題多,一方面的原因是孩子沒學好,另一方面,就是老師教學水平的問題。作為一個老師,首先應該在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而不是直接把火發到家長身上。


這位老師犯了責任不清的錯誤。

按理說,檢查作業批改作業是老師份內的事,至於輔導作業,也沒必要啊。學習是孩子的事,輔導作業本身就是化蛇添足。現在人們對待學習有一種誤區,認為給孩子輔導了是一種必須,似乎輔導得越多,孩子學的就越好。所以,為了讓孩子成績更好,老師要求家長輔導作業。

其實這也是老師推卸責任的表現。孩子成績不好,老師認為是家長沒有輔導造成的。總之一句話,檢查作業批改作業輔導作業,哪一項沒做好,都是家長的失職。我想問的是,如果家長把這些工作做了,要老師幹什麼?

“作業到底是檢驗什麼的?”,我理解老師大概是嫌家長沒有檢查輔導作業,所以,才發出這樣的質問。看來這位老師,對自己教師的職責還認識不清。他以為自己的責任就是給學生上課,其它檢查作業,批改作業,孩子對知識的掌握好壞,這些都與她無關,這些都是家長的事。


“作業到底是檢驗什麼的?”,作業當然是檢驗學生對老師所教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孩子作業中錯題多,說明了孩子對老師所教並沒完全掌握,說明老師教學水平有限,所以這位老師更應該多問問自己,原因何在。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怪罪在老師身上。

這位老師的質問,其實也反映出了我們當前教育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整個評價體系的唯分數論。學校,老師,家長都要求孩子高分,為了高分,各方都在使勁。孩子學好了,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學不好,互相推卸責任。時間一長,誰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責任了。

唯分數論,導致了,家校之間的角色職責混浠。

所以,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花朵5506


教師留作業的目的是什麼?是檢驗和鞏固當前學生學習的成效,也是從側面反映自己教學薄弱面的重要參考,如果教師一味的將輔導家庭作業推給家長,自己還是老路子教學,於人於己都不利,教師也在教學中變得“好吃懶做”,在家長面前“作威作福”。

十幾年前的人民教師,是當之無愧的教師,頭一天佈置作業,第二天下午將批改的作業由課代表抱回,該改錯的改錯,該溫習的溫習,也沒見由那個家長整天陪著孩子從頭到尾再學一遍中小學課本,而現在,雖然科技在教學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但老師們卻越來越懶,懶得可怕。

當然,這種懶已經變成理直氣壯地懶,稍有問題便直接質問學生家長,言辭嚴厲,就好像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完全由家長一手造成,慢慢給家長施壓,美其名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如何我們家長有時間,我真想問“要你何用”。

現階段家長代替教師輔導作業,完全是一種惡性循環,教師不能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教學水平、質量和漏洞,學生不能從家長那裡得到正確的解釋,整個過程各個環節變得異常浮躁,家長埋怨、學生委屈、教師不理解,整個過程的根本還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出了問題,是社會慣出來的毛病,教師越來越懶。


心情保溫杯


至於問題中說,老師批改後發現錯誤較多後質問家長“為什麼不輔導”,我個人的理解:一是從檢查的結果看,老師認為該知識點是孩子們可以掌握的,而您的孩子可能沒掌握,導致出現了錯誤。二可能是老師認為家長事先應該在家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如果能及時糾正,這個錯誤可能會少一點。小學階段,作業由家長簽字,好像是常態。三可能是老師希望孩子的錯誤能引起家長對孩子作業的重視和對孩子在家學習狀態的關注。只是表達上欠妥,未能考慮接受者的心理。推測該老師要麼是個年輕的老師,要麼是個性格直率的老師,總之是缺少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四可能是此家長在問題裡所影射的疑問:啥都是家長過問,要老師做什麼,孩子做錯題目,難道不是老師沒教好嗎?

那麼,孩子的學習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這的確是一個扯不清的爭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本應並駕齊驅。現代教育提倡家長的參與和學校共同管理。且家校聯合教育孩子也早已深入人心。很多學校都設置了“家長學校”,也定期開家長會。從某種角度說,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學習能力稍弱,在家學習更依賴家長一些。這裡說的依賴家長,是指在學校裡的學的知識需要家長在家進行及時督促或輔導。如果孩子不能按時保質地完成作業,孩子所學便會忘得很快。家長可以在有時間有精力的情況下,幫助其複習,比如提醒按時做作業、聽寫詞語,背誦課文,檢查書寫等等。畢竟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和複習習慣都還沒有養成,所以也就更需要家長的督促,監管和幫扶。

家長參與管理和不參與管理,孩子的成長效果一定不一樣。學校教育偏重集體教育,關注的點在全體的面。而孩子秉性各異,且有些小學班級人數較多,所以難以實現個體具體化的教育,即使在小班30人的教學上,一節課40分鐘也難以做到因材施教。若孩子自理自律自覺,家長會省很多心,甚至可以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但如果孩子不自覺,缺乏自律意識和學習上的自理能力,那就更需要家長對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進行管理,以完成孩子成長中個性化的教育。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