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

導語:

相信很多人認識桂林都是緣於教科書上的這句話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想那時語文老師一定運用了很多手法,描繪了一幅幅美麗多姿的山水寫意長卷,引起眾人的無限遐思。的確,桂林帶給人們視覺空間上的美、首先就來自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地理環境。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

桂林屬典型的岩溶地貌,她以峻峭的山峰、瑰麗的巖洞,清澈的江河,形成了舉世罕見的奇山秀水異洞,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喜歡沿用“四絕”(山清,水秀、潤奇、石美)和“八勝”(煙雨、光影、珍禽、異木、名苑、古蹟、田園、村鎮)對她進行概括,而今天地質學家的考證更讓我們知曉了其不斷蛻變的地理軌跡。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

大約在兩億年前,桂林還是一片汪洋大海,西方人用古代女海神的名字“特提斯”來指稱這片曾經覆蓋了大部分歐亞大陸的古地中海。由於地殼不斷運動,海底沉積的石灰岩,經過擠壓、褶皺、斷裂而隆起,逐漸上升為陸地,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化和雨水的侵蝕形成如今千姿百態的峰林,峰叢、孤峰、溶蝕窪地、谷地地下河和巖洞。灕江曾有唐代詩人韓愈對所作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美麗描述.就是有關大自然這番鬼斧神工的精彩寫照。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

如今的桂林四周青峰環繞,地處湘桂走廊南端,位於東面海洋山系與西北越城嶺餘脈及三臺山系之間的槽谷平原中,市區正好坐落在中部岩溶盆地之中盆地兩側和中部廣泛分佈著石灰岩構成的峰林。如果登上疊彩山項的拿雲亭上環顧四周,全城盡在眼底,你會發現,灕江水自北向南穿城而過,清澈如練,桃花江在西邊隱約可見,嫵媚多姿,而萬點峰巒則點綴江水兩岸,呈三個環狀向外分佈。位於市中心靖江王府內的獨秀峰是這三個圓環的圓心:以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老人山為代表的孤峰為第一環狀帶:七星公園內的普陀山,月牙山及虞山,西山,南溪山等山峰為第二環狀帶更外圍的則是桂林最高峰堯山及其他峰林,包括周邊縣鎮如陽朔,荔浦等地也都是以峰林為主,詩人劉克莊有詩言過“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 正是從地理特徵上對桂林諸多山峰的分佈特點作了一個小小的註解。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

確實,桂林的山,有的一座獨峰。拔地而起,青翠秀美。有的則連綿起伏,奇峰一片,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駱駝,有的像獅子,真是無奇不有。所以導遊在帶團時常用的一句話是:“桂林的山,三分像,六分想,還有一分導遊講”,言下之意是希望遊客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越想就越像,不想就什麼也不像了”。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

從古至今,桂林人對山水的依戀之情始終如一,這合乎“天人合一”和諧美境的追求與探尋,千百年來一直沒有中斷過,也沒有改變過。山和水是桂林的魂,是魄,是上天的賜子,是情,是夢,更是無數人夢境中百轉千回的依戀與不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