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有哪些酒桌文化?

邪惡V叔


烏蘭察布市,過去叫烏蘭察布盟,是內蒙古經濟文化最落後,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區。處於半農半牧的草原乾旱地區,到處是戈壁沙灘,寸草不生,降水稀缺,無霜旗短,一片荒涼,春季沙塵暴肆虐,夏季缺雨乾旱,秋季短暫,冬季漫長寒冷。

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靠天吃飯的依賴,當地最好的食品是山藥蛋加攸面。老百姓大都懶散,十分懶惰,得過且過,思想保守,目光短淺,又不願意冒險,與南方各省農民工相比,勞動技能及效率低下,缺乏勤勞奮鬥之精神。

近年來,政府號召退耕還林,老百姓紛紛拋家舍業,出門打工。但只限於本區內工作,打死也不敢去北上廣深大城市,因為大城市競爭激烈,他們無法生存。只能選擇附近的呼市,包頭,烏海,鄂爾多斯等地

打工,一般從事建築,礦山,環衛,拾荒等艱苦勞累工作。

應該講,地域歧視,現在不足為怪。前幾年,河南人被妖魔化,那麼現在,烏盟人又被包頭市及鄂爾多斯市人瞧不起,他們被稱為"澳門人",這種稱呼,還有個典故,在此不願深談,貧困是唯一的原因。以下這種評價,肯定帶有偏見,他們講烏盟人特徵,是懶惰,自私,狡詐,膽小,小氣,骯髒。顯然,這種評價,實屬以偏蓋全!據說,當地姑娘嫁烏盟人,得到的是嘲笑。

烏蘭察布市唯一有利條件,是區位優勢,位於內蒙中部,京包鐵路伐,集二鐵路線,集通鐵路線的樞紐,也是國道必經之路。近幾年,採礦業發展迅速,工農牧業萎縮,生態環境惡劣。沒有支柱產業,仍屬於貧困落後地區。

因為貧困,當地沒有什麼美食,唯一美食,是土豆。老百姓生活拮据,自然比不上鄂爾多斯及烏海地區老百姓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沖天。一般人招待你,炒個土豆絲及大蔥雞蛋,烙個蔥花餅,實屬不易,你要感激萬分。歡迎你來烏蘭察布市做客,歡迎你真金白銀來投資!


別當真58


酒桌文化在烏蘭察布有很深的影響,大家剛見面圍坐在一起相互問候著,寒暄著,讓彼此心裡感到一陣溫暖,涼菜三五,熱菜未上來前,人們約定而成的先來個所謂“打底”就是兩瓶啤酒先下肚,三兩白酒暖暖肚的說法,等到熱菜齊備,酒酣熱耳時,沒有輩分,沒有世俗的上下級以及那些繁瑣的東西,有的只是你一口,我一口,父子變弟兄的情況在酒桌上也常看到,當然喝到高潮時一曲朋友的酒也是免不了的,一人獨奏變成大合唱也是有的,酒,在烏蘭察布是一種文化,更多的放下壓力舒緩心情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