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基因编辑”事件调查结果:本校无人参与

导读

有意思的是,一个中国自媒体公号将其内容误译,称斯坦福大学将涉事员工全开除,并在社交媒体获大量转发。而据财新记者查询,相关的斯坦福教职员工名单均仍在学校官网上,并无变化

全文1459字,点击文末链接可畅读全文,也欢迎参与文末评论。

斯坦福大学“基因编辑”事件调查结果:本校无人参与

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发表声明称,经调查,该校教员均未参与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上述调查启动于今年2月。图为贺建奎团队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胚胎培养工作。图/视觉中国

文|财新记者 马丹萌

中国研究人员贺建奎进行“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一事又有新进展。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发表声明称,经调查,该校教员均未参与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研究。

上述调查是由斯坦福大学教职工与外部调查者共同完成,并发布在斯坦福大学网站上。同时,知名学术杂志“Science”也发布了相关的信息,称斯坦福大学免除了几位和贺建奎有过互动的研究者的责任(Stanford University in Palo Alto, California, has exonerated “several” of itsresearchers who interacted with He Jiankui, the Chinese biologist now infamousfor creating the first gene-edited human babies, twins that were born inOctober.)。有意思的是,一个中国自媒体公号将其内容误译,称斯坦福大学将涉事员工全开除,并在社交媒体获大量转发。而据财新记者查询,相关的斯坦福教职员工名单均仍在学校官网上,并无变化。

上述调查启动于今年2月。(详见财新网“斯坦福大学对贺建奎事件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声明指出,经调查,斯坦福研究者对贺建奎的试验表达严重关切,但没有任何研究、财务或组织关系。多名研究者曾在知道贺建奎要进行这一研究时,敦促其按照科学路径进行试验,包括应当确认有其他方法难以满足的医疗需求、足够的知情同意,且应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应当先将研究发表在有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

斯坦福大学并未披露受调查者的名单。不过,根据声明,贺建奎当时告诉他们,自己的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最终还是实施了试验。

“赴美留学”是贺建奎学术生涯的重要一站,他曾在此期间接触众多斯坦福大学教授。而在去斯坦福大学之前,他已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前的2006年,贺建奎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2011年至2012年,贺建奎加入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与应用物理学教授斯蒂芬·奎克(Stephen Quake)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该实验室在基因组学领域成就颇多,包括单分子DNA 测序,并将其应用于非侵入式产前诊断、非侵入式心脏移植排斥测试、开发测序和分析个体免疫系统的方法等。

热门文章:

药房托管落幕

他们为何吃药成瘾

国产肿瘤免疫药圈地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乱象

争议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

一种误诊漏诊率近9成的疼痛

为什么每年走失50万老人?

压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死在旅居养老路上的老人

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在中国研发孤儿药

百白破疫苗忧患

尘肺病案中案

变色的“淡蓝

罕见病移民

更多相关文章:

特稿 |“基因编辑婴儿”失败后 [2019-01-21]

被主流科学界批判罔顾技术限制,违反伦理法则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有了初步调查结果。

据新华社消息,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透露,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调查组认为,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贺建奎及涉事人员和机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广东省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相关方面共同做好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

基因编辑婴儿”试验被指失败贺建奎注册申请遭驳回 [2018-12-17]

日前,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ChiCTR,下称注册中心)发布最新说明称,贺建奎、覃金洲两位研究者的临床试验“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补注册申请,已被该中心驳回。从2018年11月30日起,该试验的进行状态更新为“中止或暂停”。

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被曝已在中国“横空出世”,引发科学界伦理争议。“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牵头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停薪留职),与多家与试验相关的机构,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详见财新网报道:"基因编辑婴儿"牵头人贺建奎遭质疑多家机构撇清关系”)

此前,财新记者从注册中心网站上了解到,前述临床试验"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即为"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的注册题目,研究课题的正式科学名称为《基因编辑人类胚胎 CCR5基因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登记的研究实施时间为2017年3月7日至2019年3月7日,试验主办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和美妇儿医院,研究实施负责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经费或物资来源”一栏登记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 "。

基因编辑婴儿风波与贺建奎其人 [2018-11-28]

深陷舆论漩涡的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主导者贺建奎终于现身香港。11月28日,在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上,经主办方临时调整,贺建奎在小组讨论后进行了单独演讲,解释事件由来并回应部分质疑。

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据校方公告,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的贺建奎宣称,一对基因经过编辑的双胞胎已于11月在中国诞生,她们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感染。消息一出举世哗然,该试验的安全性及一系列伦理问题遭到各界强烈质疑。

此项试验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在医药、食品、农业和工业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相关的研究时,学术界始终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目前国内外所有研究都严格遵守“14天原则”,即研究者只能在不满14天的人类胚胎上进行实验。由于14天之内人类胚胎尚未分化出神经等结构,尚不具备人的特征,因此不涉及伦理问题。而据贺建奎宣称的“基因编辑婴儿”已降生,严重违反了“14天原则”,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阅读以上精彩文章,请关注财新网

版面|刘登辉 姜语婷

本文首发于财新网

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Fiona 186128919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