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芯通的關閉與高通合作的結束 啟示科技的研發要靠自己

華芯通的關閉與高通合作的結束 啟示科技的研發要靠自己

芯片

近期最引起大家關注的是科技消息:美國科技研發芯片巨頭高通和中國貴州政府的合資研發公司華芯通4月底將正式關閉,華芯通CEO汪凱已經離職,公司大概有400多人的研發技術團隊正等待其它公司來接手與轉行。此消息發佈後,讓科技業界一片唏噓。

華芯通由高通與中國貴州政府國資委共同出資創建於2016年,主要服務領域在計算機服務器芯片的研發和設計。到2018年8月為止,在此項目上高通和貴州政府總共投資了將近5.7億美元。同年11月27日,華芯通宣佈其第一代可商用的ARM架構國產通用服務器芯片—昇龍4800 (StarDragon 4800) 正式開始量產,首批出貨量數千片,讓業界對華芯通前景一片看好。然而好景不長,成立合作的項目僅僅三年時間就告吹結束。

此項目的告吹,公司的關閉,告訴了我們科技業界的一個定律:研發與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一個國家的發展靠科技的進步,一個公司的發展靠技術的不斷研發與拓展。想借外部力量的知識與技術來發展自己,需好好惦量惦量了。在今天的科技社會和國與國之間的竟爭中,科技是最重要的,也是體現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富裕的主要特徵。在國家不斷倡導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的今天,我們在與外國科技公司的合作中也需要不斷提高警惕,以免竹籃打水一場空。華芯通合作項目的失敗應該給國內芯片產業的其他公司敲響了警鐘。其中在芯片行業中外合資公司的也很多,但技術仍舊掌握在外資公司手中,因為大多數的外資科技公司只向國內提供技術授權,而非知識產權的技術轉移。比如美資英特爾公司與國內公司瀾起科技的合作,主要CPU技術仍舊掌握在英特爾公司手中。還有高通與大唐的合作,AMD與成都海光的合資,這些外資都撐控著芯片的研發與設計。

芯片產業是國家科技暫時的短板,為了補好這塊短板,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技持芯片產業,鼓勵國家企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發設計實力。值得欣慰的是,在半導體芯片領域,近年來我國自己的民族企業也在不斷髮展壯大。比如: 海思半導體公司,紫光展銳半導體,寒武紀半導體,中芯國際集成電路等等公司企業。要想不受制於人,要想發展自己,在國外企業項目合作上,我們仍需小心謹慎,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發設計能力,掌握公司的主要技術,才能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